基于区域文化背景下的景观设计运用探究
2021-12-07章丽娟
章丽娟
(上海景观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 200000)
修建具有区域文化代表性的特征构筑物是地区文化对外展示的重要表达方式,如长沙橘子洲毛主席雕像,眉山泡菜城雕塑和三苏雕像,建筑物上龙凤雕纹等。以嘉兴南湖万象天地景观设计为例,分析基于区域文化背景下的景观设计,以期带来借鉴意义。
1 项目文化背景
1.1 项目概况
嘉兴南湖万象天地项目位于嘉兴南湖东岸,是一个集商业、住宅、办公、亲子为一体的综合性建设项目。项目北至新南湖路,南到南湖湖岸,西至平湖塘,东到南溪西路。总用地面积为21 万m2,其中景观占地面积约为145968m2。
1.2 文化背景分析
1.2.1 江南水乡。嘉兴市自然风光优美秀丽,以潮、湖、河、海并存驰誉江南,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旅游城市,拥有南湖、乌镇、西塘3 个5A 级景区,以及盐官(钱江潮)、南北湖、梅花洲、东湖等著名景点,构成江南水乡特色。
1.2.2 文化名城。嘉兴是浙江省第2 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省第7 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大运河沿线第7 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起源于明代的民俗美食粽子,20 世纪70 年代国内最大的绢纺厂,茅盾故居、徐志摩故居等是嘉兴重要的城市文化名片。
始建于明朝,横跨古运河的嘉兴长虹桥,有“嘉兴现存古桥之祖”之称的南社永宁桥以及嘉兴现存最高的单孔石拱桥——秋泾桥等古桥,更为嘉兴江南水乡增添了浓郁的历史文化色彩。
1.2.3 红色圣地。嘉兴是我国重要的红色圣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在嘉兴南湖红船上举行和闭幕,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新中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2.4 绿色都市。近年来,嘉兴市在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基础上,不断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在绿化的品质上下功夫,着力推进美丽嘉兴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丰富城市绿地内涵。
2 项目设计
2.1 硬景分区设计
滨水绿带和滨水花园引领生态旅游,让群众感受南湖风貌,亲近自然。南湖书院提供亲子娱乐体验,响应“少年强,则民族强”的号召。嘉兴绢纺厂展示中心区域弘扬国潮文化,响应“文化兴,则国运与”的文化主题。鸳湖里弄休闲商业街区打造中西结合的步行街,增添温馨美好的生活氛围。党建广场是党建名片,红色精神的传承。
2.2 滨水绿带和滨水花园
滨水绿带和滨水花园位于南湖沿岸,是为响应嘉兴市绿色都市建设需要,打造的具旅游休闲、生态客厅功能的公园区域。
2.3 南湖书院
此处原为嘉兴南湖高级中学,始建于1964 年,历史悠久,现建筑整体状况完好。南湖书院是在保留原址的基础上进行修建,建成后的南湖书院将呈现红砖青瓦的建筑特色,建筑以教育培训、文化发布为主要功能活动,成为吴越文化传承、发扬光大的重要阵地。
2.4 嘉兴绢纺厂
嘉兴绢纺厂的复建尊重原建筑的建筑构件和建筑材质,融入灯光效果凸显原结构造型的同时活化空间布局,以中央主力店为主体,辅以开阔的中庭空间,户外外摆和下沉式广场错落分布,将剧院、博物馆、艺术中心引入老厂房。改造后的嘉绢仓库一层窗户将修改为橱窗和入口,增加内外视线交流,同时在建筑附近增加不同形式的商业外摆,加强建筑与人群的互动。
2.5 鸳鸯里弄
作为一大重要历史见证,同时也是与会代表们到达之后的落脚点,鸳湖旅社在整体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鸳湖旅社进行修复,力图恢复江南庭院的雅致,营造出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的氛围,为游客提供别具特色的住宿体验。同时鸳湖旅社的建筑风格以民国风情为整体基调,更好地营造历史文化的氛围。
2.6 党建广场
党建广场是项目红色名片,是对红船精神的传承,同时也是党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宣扬党建文化的重要场所。
3 景观设计
3.1 主题特色生态景观设计
3.1.1 红船魂。选择较长生命周期的乡土植物烘托永恒的红色精神。设计选择具有地域景观特色的浙江乡土树种枫香作为城市客厅和景湖路的结构树。枫香树干挺拔,冠幅宽大,高达30m,寿命最高可达千年以上,胸径最大可达1m,象征着永恒的红船精神。
3.1.2 江南韵。具有地域景观特征的乡土植物是本项目的植被灵魂。水边种植垂柳,展现江南水乡的独特气质。在中国的国画作品中,垂柳反映出中国山水文化中典型的水景特色。
3.1.3 国际范。代表国际景观趋势的生态种植是本项目的最终导向。中轴一区域大草坪两侧的结构树选择了中国的乡土树种七叶树,与城市客厅和景湖路的结构树枫香形成一定的变化。七叶树树形挺拔优美,树冠大而舒展,花大秀丽,秋叶金黄,果形奇特,是观叶、观花、观果不可多得的树种,为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之一。
3.2 湖滨风貌的植被设计
湖滨植被现状种植大量香樟树,树间结构很好但季节性变化不大,因此总体景观提升的关键策略是增加植被的空间层次,从整体上把控种植的收放关系,保留视线通透的空间,不能将目前没有种植的空间过度种植。需要维持一定的林下草坪,避免随着树木荫蔽度的增加,草坪自然退化,林地向破碎化发展。
为保证林地结构的视觉整体性,新植树需要选择一个优势树种和一系列从属植物。设计将选择浙江的乡土树种光皮梾木作为补植的优势树种。这个品种是长江流域的乡土植物,具有观花、观干的景观价值。尤其是丛生品种的形态及其在冬季非常引人注目的树皮纹理,都可以很好地丰富林下的视觉景观效果。
3.3 天际线的种植设计
湖滨景观带的天际线现状平坦,缺少变化。植物设计的过程中将通过高大乔木的布局,来丰富未来湖滨的天际线。我国南方生长最快的适宜乔木是针叶树水杉和银杏,可为天际线的改变提供竖向的线条。
同时在天际线中出现大型的圆形树冠,来使新的天际线更具韵律感。种树选择浙江乡土大乔木:深山含笑、麻栎和榉树。这3 种树寿命长且树冠形态非常好。其中含笑为常绿树种,在中国南方的栖息地可高达40m,麻栎和榉树是落叶树种,秋天季相表现很好,体现季节变化。
3.4 常绿乔木为主的核心林地设计
木兰科的金叶含笑和稍小的深山含笑,都是早春早花观花品种,在湿润环境中表现更好,项目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在南堰新景区域设计一些浅洼地种植这些物种,营造微型的“湿生林地”。模拟自然林地特征,结合景观审美需求,错落布置常绿乔木与色叶落叶小乔木,获得最大的视觉景观对比效果,获得秋季色彩和令人舒适的气味。
设计中局部营造具有季节性强吸引力的特色林,例如银杏林、樱花林等。特色林以15~30 株的单一树种聚团组成,可以在特定时段产生极具吸引力的季节性景观效果,既吸引游客驻足又可以制造话题性助力周边商业区展开商业活动。
3.5 特色植物设计
中轴代表着南湖的气质,也是未来城市的形象,中轴植被设计选择具有地域特色的浙江乡土树种“枫香”作为城市客厅和景湖路的结构树,枫香树干挺拔,冠幅宽大,寿命最高可达千年以上,象征着永恒的红船精神。枝干舒展,树体优雅,入秋色叶红艳,是著名的秋景树,参考项目是西湖边的列植枫香。
枫香采用的是胸径32.1~33.0cm 的大规格列植,设计时考虑分枝点高度和树形高度,树形需要直立挺拔,以确保设计中轴效果能完美呈现。把区域植物特色表现的区域景观设计上,向世界展示区域乡土植物,烘托永红的红色精神。
3.6 特色小景设计
为加深项目地方文化元素的融入,根据文化背景,增添水塔、门楼、小桥、“源”水景等设计,进一步烘托地方特色文化氛围。水塔、门楼为20 世纪当地居民生活的见证物,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优化改造。小桥设计增加项目江南水乡韵味,更是对嘉兴古桥文化的传承。“源”水景代表着红船精神,象征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与湖心小岛相呼应。
4 效果分析
项目深度挖掘南湖红色基因与运河文化底蕴,使因红船精神、中共“一大”而闻名海内外的南湖,同时具有旅游观光与瞻仰革命胜地的功能,让红色基因为文旅注入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支撑。构建“临水独栋+外摆空间+穿街水道”开放式空间格局,营造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神韵,沿袭民国建筑风格辅以露台、木格栅、透明玻璃幕墙,构筑各有亮点特色空间。
湖岸的亲水体验以及风貌控制,内河的现代江南生活水岸打造,都遵循南湖原有的文化脉络发展。小景设计,细节的营造,植物的季象变化上都让整个项目充盈着江南温文尔雅的气质和韵味。
滨湖打造更有特色的亲湖休闲、码头文化、时尚餐饮区域,成为嘉兴新的聚乐场,以新颖的形态布局承接了自然灵趣的运河文化底蕴与时尚创新的洋场风情,并大幅改善了沿湖岸线。
5 结论
项目依托千年运河文化、百年红船精神的城市文脉,通过国际设计风格与传统文保复建构成完整而独特的城市肌理。在植被设计上形成了红色和绿色植被的整体基调,植被搭配和小景设计进一步烘托人文底蕴与国际风尚,形成了融红色文化与现代生活为一体的高端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