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诺贝尔奖之
2021-12-07本刊综合
◎本刊综合
诺贝尔奖是由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在去世前设立的,以其部分遗产作为基金,用来表彰“对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士。该奖最初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5个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捐资给诺贝尔基金,增设诺贝尔经济学奖,用于表彰在经济学领域杰出的贡献者,于1969年开始颁发。
不久前,2021年诺贝尔奖公布。物理学奖被授予真锅淑郎、克劳斯·哈塞尔曼和乔治·帕里西,以表彰三人“对于我们对复杂物理系统的理解”所做的开创性贡献。化学奖则花落本亚明·利斯特和戴维·麦克米伦,因他们对“不对称有机催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温度和压力感受器研究领域有独特发现的戴维·朱利叶斯和阿登·帕塔普蒂安获得生理学或医学奖。
此外,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被授予坦桑尼亚作家阿布拉扎克·古纳;和平奖被授予玛丽亚·雷沙和德米特里·穆拉托夫;经济学奖被授予戴维·卡德、乔舒亚·D.安格里斯特和吉多·W.因本斯。
目前,诺贝尔奖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奖项,也是学术界的最高荣誉。下面,小编将盘点历年来的诺贝尔之“最”,带你从不一样的角度了解诺贝尔奖。
图1 诺贝尔奖章,其正面为诺贝尔雕像
最年轻的获奖者
2014年10月10日,因“为受剥削的儿童及年轻人、为所有孩子的受教育的权利抗争”,巴基斯坦少女马拉拉·优素福·扎伊与印度凯拉什·萨蒂亚尔希共同获得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17岁的马拉拉成为诺贝尔奖最年轻的得主。
2009年,12岁的马拉拉开始为英国广播公司写博客,以亲身经验批判当地武装组织禁止女孩上学的政策,她用手中的笔掷地有声地呼吁:让所有儿童接受教育。
图2 马拉拉·优素福·扎伊
2012年10月,马拉拉在校车上遭到枪击,生命垂危,随后被转至英国接受治疗。2013年7月12日,马拉拉16岁生日那天,她站上了联合国青年大会的演讲台,向全世界宣告:“一个孩子,一个老师,一本书,一支笔就能改变世界。”
马拉拉的事迹传开后,受到国际社会极大的关注,她的生日也成为联合国“马拉拉日”。
最年长的获奖者
2019年10月9日上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约翰·B.古迪纳夫、M.斯坦利·威廷汉和吉野彰。他们的研究使锂离子电池的使用方式更加稳定,从而开启了电子设备便携化时代。当时,被称为“锂电池之父”的约翰·B.古迪纳夫已经年满97岁,成为迄今为止年龄最大的诺贝尔奖得主。
约翰·B.古迪纳夫的一生非常励志。1922年,古迪纳夫出生在美国,长大后考入耶鲁大学,由于家庭条件不好,需要通过做家教来缴齐学费。从耶鲁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又恰逢第二次世界大战,他被派到太平洋的小岛上当收集数据的气象兵。
战争结束后,古迪纳夫已是大龄青年,他带着梦想再次走进校园攻读物理学,教授嘲笑他说:在你这个年纪,那些物理学巨匠们早就荣誉等身了。
古迪纳夫没有退缩,30岁时他拿到物理学博士学位,花了24年做出了最初的RAM内存所用的材料,后因项目经费不足不得不再找工作。所幸,牛津大学接纳了54岁的他,这时他才开始研究锂电池。
57岁时,古迪纳夫和其他两名科学家一起发现了钴酸锂,该物质能让锂电池的性质变得稳定,后来这个专利被索尼公司买走,实现商业化。我们今天使用的手机、相机等数码产品都得益于此。
75岁时,古迪纳夫发现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90岁时,他又把研究方向转向全固态电池。97岁时获得诺贝尔奖的他说:“我们中有些人就像乌龟,走得慢,一路挣扎。但这些‘乌龟’必须继续爬下去。”如今,他依然奋战在科研一线,将研究进行到底。
图3 约翰·B.古迪纳夫
最“难等”的诺贝尔奖
1879年10月5日出生于美国的佩顿·劳斯很早便对生物研究产生兴趣,18岁时,他就为《巴尔的摩太阳报》编写“每月之花”专栏。中学毕业后,劳斯考入霍普金斯大学,1905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成为该校附属医院的一名实习医生。
入职后不久,他利用一只胸部长有肉瘤的鸡的肿瘤制备了无细胞滤液,并证明给健康的鸡注射此滤液也会引起相同的肿瘤,而这种能穿透薄膜的污染物就是病毒。1911年1月21日,劳斯发表了一份“癌性肿瘤是病毒所致”的报告,这一提法是医学史上的首次。
55年间,“肿瘤是由病毒引起的”这一伟大发现一直没有引起诺贝尔奖委员会的关注,直到1966年,已经87岁高龄的劳斯等到了委员会的电话,他与查尔斯·布伦顿·哈金斯共同获得当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最“与世隔绝”的获奖者
彼得·W.希格斯是英国一位物理学家,因为希格斯机制和希格斯玻色子而获得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同事评价希格斯“有点古怪,脾气可能有些微暴躁”,在爱丁堡大学任教的20多年里,他没有和校长说过话。
2013年,希格斯已经83岁了,当时的他一个人住在爱丁堡的家里。在周围邻居的印象中,他只是一位普通的退休教授。
据说希格斯的生活方式非常“过时”,他的家里没有电视,没有电脑,甚至他不使用手机,以至于没有第一时间知道自己获得了诺贝尔奖,直到邻居敲门祝贺,他才得知自己和弗朗索瓦·恩格勒共同获得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图4 彼得·W.希格斯
获得诺尔贝奖最多的人
诺贝尔奖象征着至高成就,一生中能够获得一次就非常厉害了,然而,历史上有4位科学家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他们分别是法国波兰裔科学家玛丽·居里(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化学家莱纳斯·卡尔·鲍林(1954年诺贝尔化学奖和1962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美国物理学家约翰·巴丁(1956年和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以及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1958年和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文中插图均来自诺贝尔奖委员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