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氨溴索联合优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肺炎患儿血气指标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2021-12-07卢书丽白彦博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19期
关键词:血气肺部新生儿

卢书丽,白彦博

(内乡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河南 南阳 474350)

新生儿肺炎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在小儿群体中极为常见,病死率较高。新生儿由于刚脱离母体不久,各部位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加之机体免疫力较低,因此在空气质量较差的环境中或接触含有灰尘、病菌的物体时,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导致肺炎,进而严重威胁新生儿的健康与生命安全。目前,临床治疗新生儿肺炎多采用抗炎、止咳、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但由于简单的常规对症治疗见效较慢,需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CPAP)治疗新生儿肺炎有利于气体交换,改善患儿通气与换气过程,从而缓解症状,改善病情,但由于新生儿特殊的生理特征,鼻塞式CPAP易导致患儿呼吸道管腔狭窄或鼻塞,引起通气和换气障碍,进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氨溴索具有较好的溶解黏痰、润滑呼吸道等作用,是临床常用的祛痰药物,常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慢性呼吸道病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1]。此外,在新生儿肺炎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儿合理的护理干预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恢复。优质护理干预通过给予新生儿肺炎患儿科学、合理的物理治疗和生理干预,可缓解患儿临床症状[2]。本研究旨在探讨氨溴索联合优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肺炎患儿血气指标与凝血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8月内乡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5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中女患儿12例,男患儿11例;胎龄37~42周,平均(38.59±1.18)周;病程5~36 h,平均(16.89±4.27) h;早产7例,足月16例。观察组中女患儿12例,男患儿10例;胎龄37~41周,平均(38.12±0.98)周;病程 7~37 h,平均(17.68±5.24) h;早产6例,足月16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符合《儿科感染性疾病诊疗规范》[3]中关于新生儿肺炎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发育正常者;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者等。排除标准:患有其他感染性疾病或合并恶性肿瘤的者;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或有过敏史者;伴有肝肾功能异常者等。本研究已经内乡县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儿法定监护人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与护理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抗炎、止咳、营养支持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鼻塞式CPAP治疗,氧气浓度调至45%~55%,流量为 5.5~7.5 L/min,压力为 3.5~5.5 cmH2O(1 cmH2O =0.098 kPa)。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江苏国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180,规格:4 mL∶30 mg)静脉滴注治疗,7.5 mg/(kg·d),2 次 /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 10 d。

1.2.2 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进行优质护理干预:①保证患儿营养充足:定期喂奶,必要时予鼻饲或静脉注射。②间歇性为患儿进行胸背部叩击:通过腕部微微用力,用手掌或手指在患儿肩胛间、前胸等部位轻叩,每个部位反复6~7次,叩击的时间持续1~2 min。③定期帮助患儿翻身并引流:加速分泌物的引流过程,使其顺利从小支气管流向大支气管,根据分泌物的多少自行选定左侧或右侧卧位,有助于排痰无阻,保持呼吸道通畅。④给予患儿雾化吸入治疗:雾化液中添加常规治疗药物一并吸入肺部和支气管处,有助于稀释痰液,加速排出,并对吸入部位起到快速治疗作用。⑤吸痰:动作务必轻柔,先清理口鼻分泌物,再清理痰液,每次吸痰时间 < 15 s;吸痰时给氧流量不宜过大,以防造成肺组织充血水肿。⑥时刻关注患儿病情发展和硬肿症或肺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准备抢救。两组患儿均干预10 d,且期间间歇性进行胸部听诊以监测疗效。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参照《儿科疾病诊疗指南》[4]中的疗效判定标准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胸闷气喘、咳嗽发热等,肺部听诊未见明显啰音,X线表明肺部阴影消失;有效: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所缓解,无明显的胸闷气喘、咳嗽发热感觉,X线表明肺部阴影缩小;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且伴随轻度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两组患儿发热、肺部湿啰音、咳嗽、气促等症状消失时间。③血气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儿外周血5 mL,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氧合指数水平。④凝血功能指标。血液采集方法同③,常规抗凝处理后经离心(转速:3 000 r/min,时间:10 min)取血浆,采用光学法血凝仪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软件统计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使用[ 例(%)]、(±s)表示,两组间比较分别行χ2、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90.91%)高于对照组(6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观察组患儿发热、肺部湿啰音、咳嗽、气促等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 d)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 d)

组别 例数 发热 肺部湿啰音 咳嗽 气促对照组 23 5.46±0.82 6.79±1.38 6.87±1.08 6.94±1.25观察组 22 3.61±0.92 4.49±0.88 3.69±0.58 3.28±0.51 t值 7.128 6.632 12.223 12.751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血气指标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PaCO2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PaO2和氧合指数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PaO2:动脉血氧分压;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1 mmHg = 0.133 kPa。

组别 例数 PaO2(mmHg) PaCO2(mmHg) 氧合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3 53.57±5.54 87.54±7.24* 58.54±7.54 43.54±4.37* 187.64±19.48 276.54±22.57*观察组 22 54.57±4.57 92.47±6.32* 57.98±8.41 34.67±4.61* 185.67±18.76 328.26±21.85*t值 0.659 2.429 0.235 6.626 0.345 7.80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凝血功能指标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APTT、PT均缩短,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而血浆FIB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患儿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FIB:纤维蛋白原。

组别 例数 APTT(s) PT(s) FIB(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3 71.64±8.04 50.54±8.07* 31.57±6.48 18.35±5.57* 1.54±0.41 2.42±0.47*观察组 22 69.44±7.03 41.24±7.09* 32.67±7.76 14.26±4.85* 1.67±0.54 3.74±0.95*t值 0.975 4.099 0.517 2.622 0.912 5.94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新生儿肺炎在新生儿出生后1周内即可发病,该病主要包括感染性肺炎和吸入性肺炎两大类。新生儿由于机体抵抗力较弱,发育尚未完全,尤其是各内部器官,呼吸道和气管相对极为狭小,且管壁薄嫩,很难承载高阻力和压力,若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吸入羊水、胎粪,或是母体发生了意外破水、生产时长过久、患有感染性疾病等,均可导致新生儿肺炎[5]。鼻塞式CPAP是为出现呼吸困难,甚至衰竭等情况的新生儿、婴幼儿研发制造的一种医疗设备,可提供混合氧,避免纯氧吸入引发不良后果;且该方法不需要气管插管即可辅助通气,防止新生儿、婴幼儿的呼气末肺泡萎陷及对气管产生创伤,也可减少呼吸道黏膜破坏、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对新生儿肺炎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临床疗效仍有待提升。

氨溴索作为新一代呼吸道黏液调节剂,是目前较强的祛痰药之一,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该药的有效成分是溴环己胺醇,一方面,该成分通过裂解患儿痰液中酸性糖蛋白所含多糖纤维素,抑制黏液腺和杯状细胞合成酸性糖蛋白,溶解呼吸道内部产生的黏性物质,促进黏稠分泌物的排出,减少患儿的黏液分泌异常和滞留情况,从而减少痰量,降低咳嗽发生频率;另一方面,该成分还可激活Ⅱ型肺泡上皮细胞,促进上皮细胞分泌表面活性物质,恢复呼吸道纤毛正常运动,维护呼吸道的自净机制,有助于患儿呼吸通畅,具有溶解黏痰和润滑呼吸道的双重疗效[6]。与单纯应用鼻塞式CPAP疗相比法,针对新生儿肺炎特别是急性发作期患儿联合应用氨溴索进行治疗,可更显著地发挥治疗效果。

优质护理干预过程中密切关注新生儿状况,可及时发现其呼吸改变、口吐泡沫等明显的新生儿肺炎早期症状,并对新生儿进行鼻饲或营养补充、胸背部叩击、适时辅助翻身、引流口鼻处分泌物、药物雾化吸入治疗和密切关注并发症等一系列的优质护理步骤,有助于促进新生儿肺部扩张,氧气灌注充足,进而帮助患儿通气,减轻呼吸道阻力,并预防感染诱发的严重并发症,缩短恢复时间[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发热、肺部湿啰音、咳嗽、气促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aO2和氧合指数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提示氨溴索联合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新生儿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血气指标,促进恢复 ,且临床效果显著,与汪小英等[8]研究结果相符。

新生儿肺炎是典型的肺部炎症疾病,而患儿机体存在大量的炎性介质浸润,进而造成微血管内皮细胞炎性损伤,使得血液黏滞、血小板聚集,影响患儿凝血功能[9]。APTT、PT及FIB是临床监测机体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凝血因子不足或抗凝物质过多等原因所致的凝血障碍均会使APTT和PT延长;FIB是机体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其含量减少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影响血液凝固;而新生儿肺炎持续的炎症介质刺激和肺部缺血缺氧症状可大量消耗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加之新生儿自身凝血因子分泌有限,延长血液凝固时间,进而导致患儿肺部血液循环障碍,促进病情发展。氨溴索除润肺、祛痰等常见作用外,在协同抗菌、抗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方面也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优势,其可通过抑制肺组织B细胞集落促进因子蛋白的表达,进而减少参与肺部炎症的免疫因子和花生四烯酸代谢物的产生,对肺部组织起到抗炎保护作用,也可通过控制肺部巨噬细胞的产生、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激活过程,调节机体的抗炎介质,进而缓解炎症介质对新生儿肺炎患儿机体凝血因子的影响,改善患儿凝血功能[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儿APTT、PT水平均短于对照组,血浆FIB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氨溴索联合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新生儿肺炎患儿凝血功能,促进患儿快速恢复,与梁俊霞等[12]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氨溴索联合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新生儿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患儿血气指标与凝血功能,促进患儿病情恢复,且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血气肺部新生儿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补喂植物多酚对伊犁马1000m速步赛运动成绩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探讨高分辨率CT在肺部小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黑珍珠
不同桡动脉穿刺方法在血气分析患者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