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物联网时代下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探析
2021-12-06张宁孙喜堂张轩姚列健郝雅静
张宁 孙喜堂 张轩 姚列健 郝雅静
摘要:在国家完善信息化基础建设的大方向下,物联网技术顺应历史潮流,应用于社会各个层面中,不但给金融等经济领域带来了突破性发展,并且创新性的融入于社会学领域中,与国家政府治理现代化相结合,碰撞出新的模式,提高了政府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质量。文章对进一步完善物联网政府治理现代化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梳理,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对应的政策建议,对政务数据化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物联网;政府治理现代化;智慧城市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11×108人,IPv6地址数量为62023块/32。目前,我国互联网普及度稳定上升,农村网络覆盖范围逐步深入,农村的网络覆盖范围和城市网络覆盖代沟逐渐缩小,农村城市互联网保持同速的时代逐步形成。信息化、数字化已然深入影响到国民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和5G时代的到来,不仅引动了信息革命和科技的革新,更为社会各个领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如何更有效地应用于社会各层面的发展中,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要研究方向,引动政府多个维度的深刻变革。因此,未来物联网时代下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探析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1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短板
整体来说,智慧城市建设主要侧重于新技术在政府治理中的实际应用,且取得了积极成果。但是,在进一步推进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仍面临一些挑战,突出表现在城市治理领域,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
1.1智慧城市公共数据应用尚存难点
智慧城市与政务管理相结合在实际应用中仍不成熟,除了江浙地区之外,我国绝大多数地区政府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重复操作、利用率低、系统瘫痪等诸多实践问题。大部分公众在主观意识上仍习惯性沿用传统模式办理业务,自主运用数据资源处理需求的意识和能力较为薄弱。尤其是年龄偏大的公民在实际业务办理中,需要工作人员手把手引导,对新型办理业务方式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对网络业务处理容易持有不信任态度,对网络处理的真实性、及时性、有效性、安全性等存疑,更倾向于线下和工作人员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处理形式。
1.2智慧城市数据资源整合度不高
智慧城市建设在多个领域都有亮眼的成果,取得了丰富的公共数据。但是,我国在公共信息服务方面仍缺乏统筹性,部門之间的数据缺乏协调合作性。受到行政划分的限制,横向部门间的数据传递和整合相对来说仍具有困难性,失去了物联网信息易于传递的便利性,容易形成公共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使用率低、闲置等失效局面,最终形成数据孤岛效应,最终导致“智能孤岛”的形成。
1.3智慧城市建设可能引发安全隐患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在各个领域内的深度融合,在提供新的发展契机的同时,也会对城市的安全领域带来新的挑战。智慧城市建设依托于物联网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二者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网络黑客是互联网技术诞生以来相生相伴的敌人。这些都使得公共数据传递的过程中面临着技术上不可避免的风险,例如信息的泄漏、信息的丢失以及信息的篡改等问题。同时,群众的传统意识习惯和全民共享的智慧城市的发展速度并不同步。在智慧城市系统的使用上,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安全问题成为居民的心头要事。
2智慧城市健康建设的战略对策
2.1增强公共数据应用意识
在智慧城市平台建设过程中,市政府应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信息反馈机制,做好调研工作,根据民众的心理诉求,推行更具针对性、操作更便捷的便民app,从而增强数据平台的实效性,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同时,市政府可以依托新媒体手段,推广宣传“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的具体内容和优势亮点,增强公众对政府信息服务平台的熟悉程度,使公众从意识层面逐渐认识到政务服务新模式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从而提高使用数据平台的主观能动性。
2.2打破数据壁垒,提高信息使用效率
政府应从宏观层面协调统筹,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制度,尽量消弭各部门之间因为管理模式所限而导致的信息碎片化现状,通过统一的管理,促使数据资源实现跨部门间的自由流通。同时,通过技术革新,建立可视化数据交互平台,加强平台的整合作用。促进跨部门的横向联系,争取实现数据信息的无缝链接和整合,最大限度降低数据的重复收集成本,实现数据的有效整合,最终实现数据的可预判功能。政府使应鼓励各部门最大程度的共享数据,提高信息数据成果转化率。从内部充分调动信息分享、应用数据资源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打破“信息孤岛”的藩篱,发挥智慧城市建设的正向作用。
2.3出台相关政策,规范数据传播,消除安全隐患
政府可以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健全数据安全制度法规,明晰责任权限,对违规、违法行为进行惩处和披露,加强民众的数据安全意识。此外,政府可与计算机技术专业团队合作,加强信息安全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上的支撑,强化信息内网和外放的安全保障系统,从多个层次,着力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的安全,为数据的公开和使用提供技术保障。同时,政府既要承担数据的开放和共享责任,亦要承担监管维护责任。政府应当为数据的公开和示范应用进行评价,健全物联网监管机制,成立一套标准化的物联网系统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监管数据的共享和使用,促进物联网工作的规范化和合理化,从而消除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技的进步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我国在建设智慧城市的道路上稳步发展。政府在中央政策指导下,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尤其着力于智慧城市在政务工程中的落地和应用,整体工作起步早,基础好,取得了良好的结果。但是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长期性的工程,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我们及后人去解决和完善,从而进一步发展和完成物联网时代下的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仍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陈国威.物联网时代的个人信息安全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8(07):56-58.
[2]司芳芳.物联网视角下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J].兵团党校学报,2020(02):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