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题目为项目,让思考更深入
2021-12-06周春芳
周春芳
对小学数学而言,做题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进一步的思考,进而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当教师将一个具体的题目设置成项目的形式,就能让学生的思考更深入。因为项目的面比问题更广,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需要融入的思维也更多。学生在项目中的每一次配合,每一步思索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思维品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变题目为项目,进而敦促思维大批量地深入。当前小学数学的题目教学总存在着就题论题的现象,学生只满足于将原先的题目弄会,教师也只强调原题的思维路径。其实教学中可将题目变为项目,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让思考的问题更全面,让数学的特质进一步彰显。
一、确立项目,让学生提出问题
对于一个项目来说,与题目相比,它有许多的不一样;比如说,它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思考,也能激发他们更多的潜能。首先教师要从生活出发选择一个与学生认知与情感相近的项目,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另外一方面也能让他们得到充实的体验。这要求教师既要能整合题目,又要能读懂学生,让人尽其职。
如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一课,有这样一题:张同学选取4张边长都是5分米的照片,做一个照片墙,
请问这个照片墙的周长是多少。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的思考更深刻,教师将题目变成这样的项目:张同学想在照片墙的外面包上铝合金条,她需要准备多长的铝合金条。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镶铝合金条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项目学习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集中集体的智慧,学生在讨论中认为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测量、绘图、划分、设计等。解决这些问题,要运用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以及组合图形拼接的边的条数越多,所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就越短等多方面的知识。可见确立项目的过程就是指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思考这个项目需要经过哪些步骤,运用哪些认知。当然,教师能观察到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进而能调整项目方案,以让思考往纵深发展。
二、规划项目,让学生明确思路
当题目变成了项目,教师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也能更好地观察到学生解决问题思路。换言之,项目更多地聚焦在学生的规划能力上,以及思路的选择上。对题目而言,大多是一个人的事,与人合作也是为了自己任务的完成。对项目而言,它是一个小组或者一个团队的事,它需要将能力凝聚在一起,进而讨论出明确的思路来。
还以刚才的规划项目为例,在前期准备上,学生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6人;在组中他们先自学相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在组中他们还彼此分享了从网上检索出来的相关照片墙的图片。在项目分解上,每个小组都让每个人有事可做,有能力可以发挥,有话可以表达。这些事分为,测量、记录、操作、拍照、制成PPT、计算成本等。可以明显地看出来,这个过程既有明显的分工,也有精致的合作。在流程研究上,学生要将可能出现的照片墙的排列方式找出来,计算相应数据;同时教师还要组织学生采取先分小组讨论再集中大组交流的形式,以让项目进一步完善与细化。可见这个项目规划的过程,能让学生有一定的程序可以依托,又能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相比于题目而言,学生更容易形成流程化的思维习惯,更容易生成解决问题的素养。
三、研究项目,让学生体验成功
对教学而言,学生的思维发生改变,他们的思考更加深入,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成功。对题目而言,大多时候表征成功的方式就是最后的计算结果或者证明出来的结论。其实对项目而言,每一步的研究就是给学生一次成功的体验。项目式学习更容易让学生能感知成功,因为每一个小的条目就对接一个阶梯式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通过参与,进而获得新的提高。
还以刚才的规划项目为例,在项目研究中教师进行一定的方法指导,除了组织项目的开展,其它的活动都交给学生自主解决,进而使他们成为项目的主人。学生中在准备多长的铝合金条的计算上就有着不同的方法,有按照一般周长的方法进行计算的;也有通过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5分米的。当然每一种计算学生都先画好了图,教师提出這样的问题,能不能找到更节约铝合金条的方法。在项目研究上,教师与学生就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彼此间平等的交流。学生的每一次思路的提出就是一次成功的展示,就是一次对项目的深入思考。教师要肯定这些展示,肯定他们在其中的表现,或合作,或质疑,步步拓展。可见,项目研究就是教师为了让学生感知小成功而对具体问题进行的个性化操作,以让他们的思维找到一个可以切入的点。
变题目为项目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的一次尝试,它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自我导向学习能力与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心中有学生,课上有项目,才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