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捐赠行为影响因素探索
2021-12-06严华
摘要:当前,我国的慈善事业进入新时期,发展迅速,捐赠总量不断上涨。慈善是国家调节社会财富第三种分配方式,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至关重要。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律体系的完善,慈善组织的透明化,以及慈善文化的宣传。
关键词:慈善捐赠;影响因素;慈善组织;慈善政策;
一、引言
根据《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20)》,我国的社会捐赠总量,志愿者人次,志愿服务时间等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这些数据可以从某种程度反映当前我国公民投入慈善事业热情上涨。但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个人慈善捐赠水平仍然远远落后,本文探索个人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并给出对策和建议。
二、慈善捐赠的概念
慈善捐赠是处于人道主义动机,对受助者进行资助或者捐赠,捐赠行为是无偿的,自愿的。根据捐赠主体进行划分,可以分为政府捐赠,企业捐赠和个人捐赠,本文主要讨论个人捐赠。此外,捐赠还可以分为直接捐赠和间接捐赠,直接捐赠是将款项直接给到受益人,效率较高的,但覆盖范围有限;而间接捐赠是指将款项先交给慈善组织,由慈善组织对款项进行统一分配。当前,我国个人捐赠的主要方式是间接捐赠。
二、影响慈善捐赠行为的因素
(一)慈善组织形象对捐赠行为的影响
慈善组织是开展慈善活动的非营利组织,主要负责筹集善款并分发,是慈善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捐赠者更愿意捐款给信誉更好的机构。因此,捐赠者对慈善组织的感知会影响捐赠行为。近年来,慈善丑闻不断爆出,如“水滴筹”在医院扫楼,引导患者筹款;“春蕾一帮一助学”被爆出专款不专用,这些丑闻动摇了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损害了慈善组织的形象,浇灭了社会大众的捐赠热情。要恢复公众对慈善组织的信息,增加捐款行为,慈善组织需要重塑形象。
(二)慈善政策对捐赠行为的影响
2016年《慈善法》出台,这是一部专门针对慈善领域的法律,标志着慈善立法的实现。慈善法对慈善活动做了规范,保护慈善组织、捐赠人、志愿者、受益人等慈善活动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慈善法里面的很多规定是原则性的,操作性不强。并且慈善法并没有对当前互联网慈善中遇到的问题做出明确规范,存在模糊性地带。这些灰色地带会让捐赠者在做捐赠决定的时候望而却步,降低捐赠行为。
(三)互联网发展对捐赠行为的影响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降低了捐赠壁垒,提供了多元化的捐赠渠道,吸引了公众的广泛参与,可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资源。《中国网络慈善发展报告》调查显示,2019年有108.76亿人次关注参与了网络慈善活动,募捐金额占比从2013年的0.4%上升至2019年的4.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网民规模稳步增长。随着我国网民规模的不断扩大,互联网将越来越成为慈善事业的主要战场。
(四)道德规范对捐赠行为的影响
捐赠行为并不是强制的,而是自主的。当在网络上看到自然灾害后的惨象,看到山区贫困的孩子吃不饱饭上不起学,会激发人们的恻隐心,促使他们做些什么事情来帮助这群人。这种恻隐心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感,慈善是和道德规范紧密相关的范畴。因此需要宣传慈善文化,将慈善意识内化成个人的道德标准,促进民众的捐款行为。
三、提高慈善捐赠行为的对策
(一)慈善组织重塑品牌形象
当前公众对慈善组织存在质疑的主要原因是慈善组织信息不透明,公众无法第一事件了解到项目的进度,善款的使用情况。因此,慈善组织需要加强信息披露强度,真实全面及时的在网站上公布信息,增加民众的认同感。此外,慈善组织还需要加强自身内部的监督,明确部门责任,确保权责清晰。加强对内部人才的培养,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性,重塑品牌形象,化解社会信任危机。
(二)完善慈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慈善法律法规体系,可以解决慈善领域遇到的大部分问题。对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捐赠领域带来的新问题,以及《慈善法》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可以在《慈善法》现有原则的基础上,修订和《慈善法》配套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详细的规范。
(三)发展互联网捐赠
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推动了互联网和各个领域的融合,也加速了互联网慈善的发展。通過互联网平台进行捐赠,操作便捷,效率高。随着互联网设施覆盖范围的扩大和网民数量的持续增长,需要关注互联网捐赠,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此外,互联网平台也扩大了公益信息和慈善文化的传播,完成了对广大民众的教育,使慈善文化得以普及。
(四)加强慈善文化宣传
文化具有先导作用,先进的慈善文化可以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我国慈善文化源远流长,民本思想,扶贫济弱的观念深入人心。新时代,我们要继承发扬有限的传统时代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慈善的理念深深植入每个人心中,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准则。
参考文献
[1]郭倩. 新时代慈善法治建设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2019.
[2]李巍涛.史一帆.论慈善捐赠监管法治化的现代转型[J].大理大学学报,2021
[3]杨团.《中国慈善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摘要”第1页。
[4]余少祥.我国慈善立法的实践检视与完善路径[J].法学杂志,2020
[5]中国慈善联合会[DB/OL]. http://www.charityalliance.org.cn/u/cms/www/201909/23083734i5wb.pdf
作者简介:严华(1990—),女,江苏泰州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19级MPA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