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里不平凡的一抹霞光
2021-12-06尹传芳
尹传芳
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勾画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十年乡村与城市生活面貌,同时塑造了一群具有时代特点,又超越时代的人物形象,孙少安、孙少平兄弟的形象自不待说,他们曾经在现实生活中激励了无数青年的奋斗激情,小说还塑造了几个别具一格、让人难忘的女性形象,如田晓霞、田润叶、孙兰花等。其中田晓霞是最具有理想色彩的人物,她是孙少平的恋人,也是他的引路人,她能超越世俗,迈过等级差距,是一个光芒万丈的人物,可惜,她命运的结局是在洪水中勇敢救人,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她就像一抹美丽的霞光,短暂地停留,却绚烂地照亮了世界。
一、不平凡的田晓霞
田晓霞祖籍是双水村,生长在城市,父亲田福军是开明敬业、锐意进取、富有改革精神的干部,曾任原西县革委会副主任、黄原地区行署专员、省委副书记等职,母亲是县医院的医生,母亲通情达理、善解人意,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的田晓霞,表现出不同寻常的特质。她第一次出现在主角孙少平面前时就对孙少平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不光是“又洋又俊、穿戴漂亮”,她谈吐不俗,又亲切随和,她的出场很炫目,几乎让当时的孙少平睁不开眼睛。
田晓霞的不平凡首先是她的超越性。她超越性别的界限,她的性格里没有一般女孩子的柔弱,正如她的字“像男孩子一样刚健”,她有几分豪气,从跟孙少平相识的场面不难看到,她落落大方地主动介绍自己,热情地给孙少平倒茶,发现少平难为情,她就笑着点点头离开了,她不拘谨、不忸怩,善于关心人、体贴人,有女孩子的细腻,又不失男孩子的豪爽。正如她很有个性的着装常常是“披着衫子”,正是从内而外的洒脱不拘。
田晓霞的超越还表现在她超越了一般的世俗。她出生于城市,祖籍在原西县双水村,在与孙少平相处过程中,她完全不介意孙少平的农村出身,她没有因为少平的贫穷看低他。高中毕业,她在国营食堂主动请少平吃饭,少平有点不好意思,她非常大方,她关心少平毕业后的想法,并且主动说去双水村看少平,后来她如期赴约,并且大方地到少平家里去做客。用世俗的眼光看,她与少平地位悬殊太大,少平有时候会不敢相信这份爱的真实性,晓霞却非常坚定,表现出非同寻常的勇气和果敢,她主动来到大牙湾煤矿,大方地把少平介绍给煤矿领导,还跟少平下矿井。
田晓霞的不平凡,更重要的是她的批判精神。她知識面宽,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她关注时事,每天读报,并能以批判的眼光看待报纸上的言论,对当时所谓重要文章,她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她认为是“胡说八道,咱们国家叫这些人弄得一团糟”。她小时候去动物园,别人在争论什么动物最凶残的时候,她的观点是“人最残”。父亲职位晋升后搬家,晓霞不坐更舒适的小轿车的空位上,而爬上了货车的驾驶楼,她在父亲耳边悄悄说“爸爸,你官大了,要注意群众影响哩!你看这么多人为你送行,这是尊敬你。你不能不识敬。你们三个坐小汽车可以,我也坐在里面就有点不像话了。你明白吗?田专员。”一席话也看出晓霞的正气和智慧。
田晓霞最不平凡的是她的担当和奉献精神。晓霞能走出狭小的自我,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直至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晓霞对孙少平的关心和体贴,既细致入微,又平等自然,让人能够接受,她发现孙少平在自己家比较拘谨,就“赶忙笑着对他点了点头,就出去了”,高中毕业分别,晓霞掏钱在国营食堂请客,还答应少平以后到他家做客,很自然地给少平家省了钱,也使两人之间的关系没有因为家庭条件的差距显得不平等。还有给在建筑工地做小工的少平买床单被子,以少平的名义给少平的妹妹兰香50元零花钱等等,都能看出她对别人的关心。只有她注意到姥爷在大黑猫去世后的寂寞,及时给姥爷送去另一只猫。对他人如此体贴入微的晓霞,在得知暴雨信息后,毫不犹豫地登上去南部灾区的飞机,她在混乱的人群中焦急地奔走,她迅速弄清了情况,她亮出记者证,要求市公安局副局长鸣枪命令群众撤离,挽救了三千人的生命,她的果敢令人刮目,在她完成了第一篇稿件后,看到洪水里的小女孩,她什么也没想就跳进了滚滚的洪水,小女孩得救了,晓霞却为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二、小说配角田晓霞 人生导师田晓霞
田晓霞是个光芒万丈的理想人物,然后不可否认,在这部小说里,她是配角。她是作为主角孙少平的人生导师、精神伴侣出现的。
晓霞在小说中绝大多数是与孙少平相关的时候出现的,例外的次数很少。而且是出场较晚,退场较早。田晓霞第一次出场是在第三章,只是一闪而过,作者对她只有简单的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没有对她个人进行深入的介绍和描写。她在总计五十四章的第三部第三十一章因为救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她也因此从孙少平的生活了退场,从小说退场。
第一部田晓霞直到第二十五章才真正走到孙少平身边,她出现的时间节点值得关注,这个时候主角孙少平情感上受创,处于失恋的痛苦中,田晓霞来了,她跟孙少平一起参加文艺宣传队,一起去黄原地区参加革命故事宣讲会,在接触中,孙少平被田晓霞的个性和见识吸引了,产生了佩服之情,孙少平很享受跟田晓霞说话,孙少平主动去跟田晓霞一起在报栏读报交流,从此,在田晓霞的引领下,孙少平的世界展现出更宽阔的内容。他由此养成了每天读报的习惯,他还秘密读 《参考消息》,读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读田晓霞带来的《各国概况》、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等,所有这些给孙少平精神上带来了从未有过的满足,他能够跳出日常生活的小圈子,用更高更开阔的眼光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事物了。因此,可以说,田晓霞是孙少平的引路人,是她的人生导师。
1976 年初,她将一个更具启发性的思想武器——《天安门诗抄》,带到了学校外的一个小山沟边,叫孙少平偷偷传抄。少平颤抖着读出了那首分外大胆的诗:“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通过共同的阅读,两颗年轻的心一起激荡,一起成长。高中阶段,在田晓霞的带领下,孙少平养成了读报看书和思考的习惯,使孙少平眼界大开。
高中毕业后,晓霞按约定给少平寄《参考消息》,随信晓霞谈论中外古今,使得少平身在双水村,思想却插上翅膀,在更为广阔的天地飞翔。后来孙少平从农村教师变为完全务农后,他没再回复晓霞的来信,两人一度没有任何联系,小说里也很少有晓霞的情节,直到第二部第二十二章,孙少平与田晓霞在电影院门口相遇,田晓霞才再次活跃在读者面前,这时,孙少平已经离开农村来到田晓霞上大学的城市揽工,他们之间的现实处境差距进一步拉大,但是这个差距并不妨碍他们的交往和交流,他们的精神是平等的,晓霞继续给少平提供阅读的书籍。这次见面是他们两人关系的转折点,晓霞对少平的变化很震惊,少平一下子成了她钦佩的人物。“过去,都是她‘教导’他,现在,他倒给她带来了许多对生活新鲜的看法和理解。”
三、田晓霞之死
田晓霞在暴雨采访过程中勇敢救人献出了生命,这是偶然事件,从事件的偶然性来说,晓霞之死没有必然性。
“田晓霞是路遥最着力塑造的人物之一,是倾注了他人生情感与理想追求的人物之一。”在他写到田晓霞死了这个情节时,他打长途电话急急火火叫来他在外地工作的弟弟王天乐,他流着泪痛苦地对弟弟说“田晓霞死了”。由此可见作者情感上不愿意让田晓霞死,可是却不得不让她死,这正是因为人物的发展遵循自己的规律,作家已经不能随意安排人物的命运了。
田晓霞之死的必然性在于她在小说里已经完成了自己的角色使命,她作为孙少平的女朋友,已经完成了从带领孙少平走出狭小的自我,在孙少平进城揽工后,理解他、陪伴他,甚至崇拜他,这正是从带领到并行,他们在并行中互相爱恋,然而不可否认,他们的爱恋是纯美的,然后,却缺少现实的烟火气,这一点,惠英嫂的温暖的烟火气填充了孙少平的空白。说到底,他们的爱恋似乎没有走进现实的基础,是没有未来的,最美的纪念。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节安排,跟路遥的婚恋观很有关系。尽管孙少平深爱着田晓霞,然而城乡之间似乎有一个隐形的墙,很难穿越。他哥哥孙少安没有现实条件也没有勇气接受青梅竹马的润叶的爱情,《人生》中的高加林尽管与城里的黄亚萍感情谈得热火朝天,当高加林被退回农村,他们之间的爱情也就终结了。孙少平比哥哥孙少安勇敢,他大胆的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一个农村出身的揽工汉,一个煤矿工人,与一个省委书记女儿,一个省报记者恋爱了,但是最美好的就是恋爱,而不是走进现实婚姻。农村出身的孙少平最后与惠英嫂生活,爱情与婚姻的疏离,正如《人生》中高加林等男主人公对城市知识女性心生爱慕,但真正让他们踏实的,能一起生活的却是刘巧珍、惠英嫂那样的农村出身的传统女性,这是作者路遥对婚姻恋爱的处理方式,这种方式是婚姻爱情二元分离的,美好的感情常常没有走进生活,走进生活的都是传统平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