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为·无为·无不为

2021-12-06屈鹤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3期
关键词:入世药方墨子

摘要:春秋时期社会状态,诸子百家献言献策,本文简要梳理孔子关于“仁”、墨子关于“兼爱”以及老子关于“无为”的思想,老子“无为”思想的真正含义,还原老子真正的“有为”状态,探索“有为”的挣扎,“兼爱”的积极,“无为”的澹然,以及这背后呈现的中国文人“入世”与“出世”的人生哲理。

关键词:仁;兼爱;无为

在“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1]的年代里,当很多人在“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2]时,中国文人如何权衡出世与入世?本文将从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状态,梳理孔子“仁”、墨子“兼爱”以及老子“无为”的思想,探索“有为”的挣扎,“兼爱”的积极,“无为”的澹然,以及这背后呈现的中国文人“入世”与“出世”的人生哲理。

西周中晚期,“仪”有崩坏之势,周王室在“尊王攘夷”的口号中变得礼崩乐坏,“八佾舞于庭”的季氏日加猖獗。最终使得诸侯互战、列国攻伐。而在这种大国竞争的环境,不仅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同时面对每况愈下的社会现象,诸子努力献策,提出治国理念。

一、孔子:关于“仁”的挣扎

由于鲁国一直存有“周礼”的影子,孔子对于周礼知之深又爱之切。见到当时制度崩坏,必然是痛恨不已。“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4]这就是孔子的态度。

当然孔子给当时社会诊断出的病因是“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5]。而开出的“药方”就是“仁”。说简单的一点就是“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6]如果还要简单一点的话,就是“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7]“仁”的本来意义是爱,首先爱亲,而后爱人,再次爱物,爱生命之物,进而爱整个自然。这种人类之爱,人类同情,人类关爱之情渗透进艺术作品,凝结为一种“沉郁”审美形态。尽管充满对人类的同情心,人间的关爱之情,孔子率领弟子周游列国,为了恢复周礼,治疗社会顽疾也是四处碰壁,这种“入世”心态背后呈现着各种无奈。

二、墨子:关于“兼爱”的积极

对于“批儒”的“科学家”墨子,则对当时的社会开出了不同的“药方”,墨子首先就是改变当时社会状况充满积极行动,这和孔子的儒家是一样的,甚至比儒家的行动更积极。墨子分析当时诸侯征伐的病根就是——“不相爱”。“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8]。而开出的“药方”就是——“兼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9]

班固在《答宾戏》一文中说“孔席不暖,墨突不黔。”来形容孔子、墨子为了天下的事而终日奔波,连将席子坐暖、将炉灶的烟囱熏黑的时间都没有。这种积极的整治社会的姿态值得称赞。甚至連庄子在《庄子·天下篇》中写道:“虽然,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10]为了天下,哪怕形容枯槁,墨子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主张,天下最美善之人。可以说孟子是一个积极的“入世”心态。

三、老子:关于“无为”的澹然

老子对当时社会的分析是:“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咎莫大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故知足之足,常足矣。”[11]。社会制度崩坏的原因是由于人的欲望。具体言之就是:“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12]说人的眼睛会被花花世界的五光十色变得看不清最真实的事物,耳朵会被嘈杂的音乐变得不灵敏,舌头会被珍馐美食变得无法尝出食物的真正的味道,纵情放马狩猎会使得自己的神志变得狂乱。

面对日落西山的周王朝,老子选择西出函谷关,呈现一种消极避世的姿态,戴上了“隐士”的人格面具,却留下这五千字的《老子》一书,恰恰证明“无为”不是无为,而是“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13],他还强调“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14]同时老子提出了自己治疗当时社会的“药方”——“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15]更具体一点的话应该是:“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16]治理国家能使人心灵开阔、生活安饱、意志柔韧、体魄强健,这才是治国之“道”。

老子从人性的本源进行规划:“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17]。这种无为不是说无所作为,而是顺其自然,不妄为,是懂得规律、恪守规律,以“澹然无极”的姿态面对万事万物。这里的“无不为”是“无为”的效果。“无为而无不为”,只有做到无为,才能无所不为。这是老子“出世”的态度是隐藏在“无为”背后的“有为”。

结语

诸子都选择自己的方式,给社会开“药方”,给君主建议,孔子“仁”却碰壁,墨子“兼爱”似有积极,而老子则是“无为而治”。朱光潜先生曾经将“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作为自己治学态度与人生信条。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中,中国文人入世对待当下,出世修养身心的人生哲学值得深思。

参考文献

[1]陈杰注译.诗经,新著今译中国古典名著丛书[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2:218.

[2][3][4][5][6][7]孔子.叁壹,陈子妹注译.诸子思想解读论语[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9:138、17、19、153106、117

[8][9]墨子.叁壹,陈子妹注译.诸子思想解读墨子[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9:66、66、992.

[10]庄子.陈鼓应注译.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1][12][13][14][15][16][17]老子.陈鼓应注译.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45、118、80、239、86、86、212.

作者简介

屈鹤(1988.2—),女,汉族,1988.2,河北省秦皇岛人,河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学历,研究方向:艺术批评艺术美学,河北省保定市,071000

猜你喜欢

入世药方墨子
喝中药要注意更换药方
墨子破云梯
出入相宜天地宽
龙门药方洞济世如良医
墨子训徒
墨子教诲青年
中国入世15年
出世做人,入世做事
烧掉药方
墨子兵法(一)墨子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