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2021-12-06赵帅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思考高校

赵帅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各高校在大学生思想建设方面投人了大量的精力,但是,相关载体的应用无法发挥其现有优势,尤其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因此,高校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党委重视是前提,培养师资力量是重点,改善教育方式方法是关键。基于此,文章针对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与思考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思考

1导言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这是我们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来之不易。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坚决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筑牢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

2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原因

2.1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哲学上讲,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两者是一对辩证的哲学范畴。各高校之所以要落实、实施实践教育,目的就在于想通过学生亲身的实践活动来巩固和加深他们在课堂当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育,并不是指单纯的只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而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辅之以理论的学习和补充,是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但是,实际运行过程中的高校实践教育却与这一目的相形甚远,割裂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辩证联系。不难发现,不少高校在进行实践教育尤其是社会实践之前,根本就不会进行相关理论的教育与培训,缺乏一个理论的积淀与补充,而且在进行实践教育的过程中以及实践教育的完成阶段也丝毫不会涉及与此次实践活动相关的理论教育,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理论水平得不到任何提升,由于缺乏理论的有力支撑,其实践能力也很难有一个大的提升。

2.2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社会发展、变革不相适应

首先是没有将民主法治意识、开拓创新精神与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等内容充分加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其次是没有将民族精神、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尊心与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充分的结合。再次,一些高校思政教育开展“一刀切”,盲目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思政教育工作内容不能从实际出发,很难实事求是。同时有的高校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只是流于形式走过场,而未对教学效果有足够的关注与评估。最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安排方面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内容偏向于“杂”“窄”“难”,这样更不利于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有序开展。

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3.1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高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生骨干等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需培养能够解决突出问题的人才。创新点可以围绕新形势下高校舆情研判、网络宣传、抵御渗透等重点难点工作,开展针对性、有效性的队伍培训;建设有效调动队伍积极性主动性的鲜明激励导向和政策机制。加强队伍文化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創新方法举措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大而深远的战略任务[7]。现代化发展可以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现代科学文化水平,使之成为现代化的骨干力量。在整体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的前提下,实现思政工作知识化和专业化。在讲清思政工作ABC的基础上,鼓励思政队伍着手打造、创新品牌,必要时要进行投资和装备

3.2建立适宜的实践教育认识机制

学生、家长对实践教育持消极或否定态度,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看到实践教育对于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而高校则是看到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因各种原因而视而不见。换言之,大学生和家长是没有看到实践教育的重要性,高校是视实践教育的重要性而无奈。所以说,实践教育认识机制的建立,关键还是要使学生和家长认识到实践教育的重要作用,使他们发自内心地接受它、认同它,进而能够主动参与它、支持它,以确保实践教育后续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高校对实践教育的认识不足与学生和家长不同,他们看到了实践教育的重要意义,但是考虑到需要教师、资金、设施等方面的巨大投入,再加上学生和家长自身只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实,对实践教育视而不见。要是高校重视实践教育,加大此方面的投入,除了要依靠学生和家长等外部因素的监督,更要注重高校自身的提升,要使其认识到,在其重理论教育轻实践教育政策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虽能暂时的提升就业率,但进入用人单位后发展前景不佳,最后也只会影响整个学校的口碑,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更不利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要想改变这种格局,就要正视实践教育,加大对此方面的相关投入。

3.3利用新工作协同机制提升工作效率

创新机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很重要,而创新思维与工作协同机制的关系是,有了创新思维,协同机制的真正落实策略才会有更好的出路。例如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上可以采取“利于与实践的结合,政治学院负责理论,社会学院负责考察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培育学生的就业与生活品质”。企业进校园,增加高校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时长,一些理论引导可以利用翻转课堂来解决,这就是校企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协同效应;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利用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以及实践性作业创新等途径协同学校与社会、本院校与兄弟院校来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能的提升;在教育管理者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借助地方政府的力量再结合本校的自身培育和兄弟院校的师资借调等手段来实现“最优秀的教育管理团队”来教育学生保证毕业生的德育品质与专业技能实现双丰收。这就是新的工作协同机制的优势体现,希望能在教育工作实践中有效落实。

3.4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管理,使之系统化、正规化和社会化

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化、正规化和社会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加强思政工作的科学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思政工作系统化中包括诸多工作层次和角度,创新和现代化发展的方向也不尽相同,那么就要在全国高校尽可能统一初、中、高思政工作等级和标准,确立思政工作系统工作实操,不可将财务处、教学办等行政工作都转发交由思政工作系统处理。高校内现在的普遍现象是,学生向上要学校解决的各项问题,找到辅导员老师似乎已经解决一半,学校向下要为学生解决的各项问题,找到辅导员老师似乎可以全部解决,这样辅导员老师便没有时间和空间为同学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专岗专务正规化体现在爱国教育、伟大的抗疫精神教育等教育内容能否不流于形式,利用统一的正规化教材或视频加以巩固。

结束语

总之,高校必须正视现实,积极探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探索出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路径,这样不仅可以抵制各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可以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邱玥,王碧波.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大学教育,2019(03):119-121.

[2]金颖,蔡敏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2):90-92+117.

[3]王淑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交际,2017(17):18+17.

猜你喜欢

思考高校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