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及农业生产影响的研究进展
2021-12-06刘文婧周华李彩侠秦丽婷陈前赫
刘文婧 周华 李彩侠 秦丽婷 陈前赫
摘 要: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保证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粮食生产安全不仅关系一个国家的稳定,而且也关系人类的和谐发展,确保一个国家的粮食生产安全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近几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的气候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气候的变化直接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安全。鉴于此,针对我国气候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请大家参考。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候资源;农业生产;影响
1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气候及农业生产的影响
1.1 病虫害影响
众所周知,影响我国农业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病虫害问题。在实际的农业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冬季低温的和害虫天敌牵制的自然环境方法解决病虫害问题。但是随着全球气候日益变暖,一方面,部分病虫和害虫已经逐渐进化出了一套延长存活时间的机制,冬季低温已经不能有效杀死病虫;另一方面,气候变暖的同时,病虫、害虫相应的天敌数量日益减少,也成为了某一地区某种病虫泛滥成灾,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粮食生产。
1.2极端天气频发
根据国家气象局相关数据信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极端天气频发,致使我国北方降水量持续下降,南方大范围降水频发,导致出现南涝北旱的趋势。由于北方降水量持续下降,不仅造成北方农作物严重减产,农民收入减少;而且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发展,和农业振兴发展的战略要求相差甚远[1]。相对于北方的干旱情况,南方地区山体泥石流和山洪频发,严重的甚至会引发水库决堤,造成人们房屋倒塌和农田中大量农作物死亡,致使当地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缓慢。
1.3 对光资源的影响
光资源作为农业气候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资源,一方面,光资源能够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植物光合作用的动力;另一方面,农作物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环境,而光资源则是为植物生长提供温度环境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光资源产生光合作用时主要受光亮和光质等因素的影响。例如,水稻生长过程中,如果光资源过剩,将会导致水稻因强光影响而在光合作用时引发光抑制,进而降低水稻产量;反之,光资源过少,也会导致水稻减产。全球气候变暖,致使我国气候异常,必然会影响光资源,进而直接影响农业生产。
1.4 对种植区域和制度的影响
农业生产过程中,通常会根据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域种植。例如,中纬度和高原地区较适宜喜温作物生长,而对于喜低温生长的作物的生长则非常不利。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气候变化必然会影响农作物原有种植区域的环境热量,从而严重影响原有种植区域的作物生长状况[2]。与此同时,气候变化还会影响作物生长环境周边土壤的水分蒸发速度,如果土壤水分蒸发量较大,不仅会增加农业生产成本,而且还会增加农作物生长的风险性,从而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发展。
1.5 对农业生产力的影响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种植作物和作物的生长期差异性较大。全球气候变暖,必然会引发季节变化,与此同时降水量和降水区域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致使农作物原有的适宜种植区域也会发生迁移。例如,对于生长热量不足的种植地区的作物而言,气候变暖不仅会延长作物的生长期,而且会影响此种植区域的生产力发展。
1.6 对农业管理和经济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温日益升高,一方面,农作物生长环境周边土壤的水分蒸发量增加,农业生产过程中单位面积作物的用水量增加,致使农业生产成本增加,进而影响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气候变暖会延长作物的生长周期,引发杂草生长,致使粮食种植区域单位面积内粮食和杂草共生,极易导致粮食营养汲取不足而降低粮食产量,进而影响农业管理效率。
2 降低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具体策略
2.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关注敏感产业
气候变暖带给人们生产生活的恶劣影响,我们感同身受,开展环境改善工作刻不容缓,任何国际与个人都责无旁贷。温室气体排放作为造成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有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才能够有效降低气候变暖引发极端天气,进而有效提升农业粮食产量,确保农业稳定发展。首先,针对于一些污染环境和空气的工业企业,当地政府一方面应该出台企业减低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政策,呼吁企业响应号召;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大整治力度。其次,单一的政策管理不仅会致使整治效果甚微,而且极易造成企业生产积极性降低,为此,政府应该考虑大力投资新能源开发,真正地从根本上遏制温室气体排放问题。针对于地方企业和部分民企始终是以盈利为最终生产目的,当地政府应该通过制定补助、补偿政策的方式帮助企业选购先进节能设备,通过电能、核能、风能、水势能代替传统的燃油和天然气的使用,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减少生产成本,促使我國人民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节能减排工作之中,减低温室气体排放,而且有利于企业健康长远发展,促使企业能够积极接纳地方政府整改意见。再者,针对于我国珠江三角区这种重工业产业区的环境改善问题,由于涉及的问题较多,应该报请中央领导批复后再采取措施。
2.2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于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和农业基础设施的严重破坏,首先,可通过强化农业基础设施管理和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维护投资力度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有效降低农作物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而有效提高应对气候灾害的能力。其次,为了将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尽可能的降低,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的现代气候观测技术,并不断强化该技术的应用,从而更好地防患于未然。
2.3 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技术选择
针对气候变暖引发的极端天气频发造成我国出现南涝北旱的情况,采用有效和适当的农业技术应对气候变化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针对北方极易出现的干旱天气,一方面可通过大力发展管道灌溉、喷灌、滴灌等节水型农业种植技术;另一方面,可通过改善灌溉系统等方式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提高渠道用水系数以及水资源利用水平,进而有效利用气候变化带来的农业生产条件。
2.4 加强气候灾害预警和响应功能建设
针对气候变暖引发的极端天气频发的情况,传统方式下的气候灾害预警体系已经难以满足要求,亟需引进计算机通信、遥感等先进技术,不断完善综合气象探测系统和应急服务系统,进一步加强气候灾害预警和响应功能建设,从而确保能够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地降低气候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5 尊重地区差异
对于农作物生长而言,由于我国地域分布和南北方气候差异性较大,所对应的农作物种植特点、农作物品种和种植区域生态特点也存在明显不同。通常情况下,在气候长时间变化明显时,如果制定农业发展战略,必须在尊重地域差异性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气候变化对本地区的影响,因地制宜地进行农业生产创新,并且对我国的农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控。
结束语
总之,全球气候变暖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我国的农业生产发展,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当下各国关注的热点话题。我国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最大程度地降低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杨轩.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作物生产系统产量、水分利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9.
[2]赵金彩.气候变化背景下未来中国水资源供应安全评估[D].华东师范大学,2019.
2021年省属本科高校科研业务费项目:气候变暖背景下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适宜性区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