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防沙治沙及国外经验的借鉴

2021-12-06韩聪明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沙尘暴

韩聪明

摘要:2021年3月的沙尘暴无论从影响的地域范围上还是从烈度上来看,都是近十年之最,几乎覆盖了中国的整个北部地区。沙尘暴的物质来源就是沙化的土地,这个物质来源也就是我们需要治理的标的,所以说防沙治沙的路还有很长一段需要走。土地沙化按我国规定指主要因人为原因所引发的自然沙漠的扩大以及沙质土壤上植被及覆盖物被破坏,形成流沙及沙土裸露的过程。虽然我国从1978年到现在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防沙治沙体系,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色列这样建立在沙漠上的国家的治沙经验也有可取之处,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国际经验来助力我国的防沙治沙工作。

关键词:防沙治沙 土地沙化 沙尘暴

一、防沙治沙的理论与现实原因

(一)概念辨析

在谈防沙治沙之前必然需要明确一些相关的概念。在此先辨析几个词,包括“土地沙化”、“荒漠化”、“土地退化”以及“沙漠化”。“土地沙化”在我国《防沙治沙法》有解释,指主要因人为原因使得原有的沙漠扩张或者正常土地植被破坏,最终形成流沙及沙土裸露的过程。此为狭义解释,该法中还提到了广义的土地沙化,即除了人为原因以外还包含气候变化原因,我们在此采用狭义解释,接下来看四者的区别。首先,从发生区域上看,土地沙化可以发生于任何自然地带;荒漠化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而沙漠化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其次从形成原因上看,土地沙化源于人类不合理活动;荒漠化源于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沙漠化源于风力作用,它仅是荒漠化的主要内容或类型之一。而以上三者均属于土地退化。

(二)防沙治沙的必要性

1.土地沙化的危害

导致可利用土地减少。我国土地沙化面积逐年扩大,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正在不断变成流动的沙地。与之相反的是,我国人口一直呈现上升的态势,耕草地数量与人口的一减一增之下,农牧民的生产与生活空间受到极大的挤压。

影响交通。流沙会侵蚀陆路交通,公路被侵蚀后通行宽度会变窄,铁路如被沙侵蚀更会致使行车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此外沙尘天气造成的能见度降低也会增加行车风险。

危及人体健康。以沙化土地为物理基础的沙尘暴会产生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大气。颗粒物进入人体以后,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且可能随强风进入眼睛、鼻腔等器官,对健康造成危害。

2.沙化后沙子的难以利用性

富含碱性且有害物质较多。沙漠地区气候干燥,降水少而蒸发量大,使得沙漠表层的沙子累积大量盐分,导致这些沙具有了盐碱特性,并且由于缺乏水流的冲刷而杂质较多。如果将这样的沙子用于建筑,容易腐蚀其他的建筑材料,影响建筑的坚固性。

沙粒小,表层过于光滑。沙漠地区的沙粒在风化作用和摩擦作用之下,颗粒越来越小,表面越来越光滑。沙漠沙做成的砂浆凝固性很差,容易造出豆腐渣工程,相比而言,河沙就显得粗糙很多,适合建筑行业使用。

运输成本高。沙漠一般都在我国偏远地区,交通极其不便,而且一般周边城市受经济水平的限制,对沙的需求量低。真正对沙有大量需求的是我国的发达城市,然而这些地方距离沙漠距离较远,故成本过高。

3.迫切性

我国上世纪沙化土地的扩张速度在70年代为1560km2/年,80年代2100km2/年,90年代3436km2/年。可以看出我国沙化土地的扩张是非常迅速的,且越来越快,所以防沙治沙的任务具有其迫切性。

(三)我国土地沙化状况

我国从1994年到2014年,共组织了5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监测工作由国家林业局组织。另外,第六次监测正在进行中。根据最近一次也就是2013至2014年的第五次监测的数据,我国沙化土地面积为172.12万平方公里,占到国土面积的17.93%,可见我国的沙化面积之大。

(四)我国土地沙化原因

根据2005-2010 年的全国防沙治沙规划来看,我国土地沙化有五大原因,即滥垦、滥牧、滥伐、滥采以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并且其中还有经济原因的影响,因为一些地区经济水平不高,生活来源单一,对耕地、草场和森林不节制地利用,导致土地肥力下降、植被退化,最终成为沙地。

除了社会公众的原因以外,行政机关的监管不足也是一个问题,甚至一些地方为了经济发展破坏现有的防沙体系。如阳关林场于2021年被中央调查组调查出存在毁防护林建葡萄园的行为,且现存的防护林也因缺水问题,部分枯损严重。可见防沙需要政府的严格、依法管理才可成事。

二、我国沙漠化防治政策

我国大规模的防沙治沙活动从上世纪70年代起步,国务院在1991-1993年间两次召开全国防沙治沙工作会议,这段时期我国启动了著名的“三北防护林工程”,随后由国家林业局开展了第一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工作。

从2000 到2010年我国的防沙治沙工作进入了全新的阶段。首先,对相关法律体系进行了完善,2001年通过了《防沙治沙法》,并在各环境保护单行法和《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中也做出了相关规定。第二,政策扶持(主要在资金方面),环境的保护离不开政策的支持,特别是在税收、信贷等方面。

2011到2015年主要对世纪初的政策进一步完善。首先,巩固了生态工程的建设成果,进一步推进退牧还草工程等重点防沙治沙工程。其次,重视技术的使用,將防沙治沙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并出台了相关的防沙治沙技术国家标准。

2016年以来国家提出不仅要防沙治沙,还要让沙区的农牧民增收,即适度发展沙区特色产业,如种植业、旅游业等产业,推动沙区可持续发展。2021年7月习总书记又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的系统化治理,体现了中央对于防沙治沙的重视力度进一步加强了。

三、中外防沙治沙法律规定

(一)中国

2001 年通过、2018年修正的《防沙治沙法》是我国首部也是世界上第一部针对土地沙化防治的专门法律。这部法规定了地方政府责任制,并规定了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与协调、其他相关部门与机构配合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虽然在理论上能够使防沙治沙工作能够各负其责,但在实际工作中想让其他部门如农业、水利部门听同级的林业部门的指导,显然不太现实。结果仍然是各自为政。此外,《防沙治沙法》所规定的封禁保护区严格保护制度、及时报告及处理制度、开发禁限制度等制度都从不同的方面助力于防沙治沙。

(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该公约是由联合国制定,于1994年通过的一个防治荒漠化公约,截至2005年有191个国家及地区加入。公约的目标主要是采取措施以帮助非洲这样深受荒漠化和干旱困扰的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该公约确认了一些经典的法律原则,譬如公众参与原则、有区别责任原则等。公约将缔约国的义务分为共同义务、受影响国家义务以及发达国家的独特义务三类,以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点是该公约的亮点之一。

(三)以色列

以色列地处干旱地区,降水量极少,其75%的国土都是荒漠化土地。可以说防沙治沙关乎这个国家的生存,因此它不得不为此殚精竭虑,随之也出先了很多先进成果。

在防沙治沙立法方面有《植被保护法》、《国家公园和自然资源法》等法律。在技术层面,以色列通过运用前沿技术如:利用电脑微灌、太阳能以及径流集水等科技手段预防和治理荒漠化。另外,对于一个建立在沙漠上的国家,水资源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且从上文我们也看到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也是导致土地沙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以色列通出台了《水法》、《水井控制法》等法律,并辅以废水回收和咸水淡化技术,来维护水资源。

四、国外经验的可借鉴之处

(一)防沙治沙与保护水资源相结合

防沙治沙并不是仅仅增加植被就可以的,保护水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这也符合环境保护综合治理的理念。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我国土地沙化的五大原因之一,可见以色列保护水资源的举措对于我们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的水法也做出了一定的规定,但在废水回收以及咸水淡化等节水技术上还有待发展。

(二)合理分配各方责任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中将缔约方共同责任、发达国家责任与受沙化影响国家的责任进行了区分,这其中体现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也值得我们借鉴。我国沙化主要存在于西北地区,首先这些地区经济欠发达,在治理资金上缺乏;其次,防沙治沙是一个大家都受益的重要工程。所以,可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欠发达的沙化地区可以主要出人力、政策等,受益的发达地区可以支援技术与资金。当然,在各种合作的具体方面,就是各方的共同责任了。

(三)调动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既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之一,也被联合国荒漠化公约中所提倡。环境保护并不是政府一方的任务,社会公众广泛而积极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在我国,支付宝的蚂蚁森林活动就做出了良好的表率,公众通过乘坐交通工具、行走、消费等方式获得“能量”,并降低了碳排放,再通过虚拟世界的“能量”兑换现实世界的树木,为防沙治沙尽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周颖,杨秀春,徐斌,金云翔.我国防沙治沙政策的演进历程与特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34(01):123-131.

[2]生态环境部.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情况发布 [EB/OL].http://www.mee.gov.cn/ywdt/hjywnews/201512/t20151230_320714.shtml,2021-3-6 .

[3]吕忠梅.环境法学[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6.

[4]汪劲.环境法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5]王文革.灾害防治法[M].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8.

[6]董瑞杰,董治宝,曹晓仪.中国沙漠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与主体功能分区[J].中国沙漠,2014,34(02):582-589.

[7]彭继平.《防沙治沙法》贯彻实施情况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03):1-5.

[8]中央气象台.全国沙尘天气预报 [EB/OL]. http://www.nmc.cn/,2021-3-15.

[9]彭云霄,魏威.土壤沙化的成因及危害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10):98-99.

[10]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全国防沙治沙规划[EB/OL]. http://www.forestry.gov.cn/uploadfile/main/2010-11/file/2010-11-26-b7a0a5ae5c5449428308187aa3866b6b.pdf, 2021-4-21.

[11] 董玉祥.“荒漠化”與“沙漠化”[J].科技术语研究,2000(04):18-21.

[12]宋丽弘,刘大炜.浅析国外治沙法对我国的启示[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3(03):113-118.

猜你喜欢

沙尘暴
命运沙尘暴
命运沙尘暴
沙尘暴席卷全球,有人失踪
沙尘暴
沙尘暴让火星车差点丧命?
定格在时光中的沙尘暴
可怕的沙尘暴
火烧赤壁之沙尘暴
大话西游之沙尘暴
天外来客:火星沙尘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