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政治理论社团与思政课协同教学机制建设研究

2021-12-06周碧蓉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思政课

摘要:大学生政治理论社团作为高校学生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二课堂”发挥重要作用。推进大学生政治理论社团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协同教学,可以从双方相同的教育特性和相通的教学功能出发,通过人财物等教学资源共享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价值导向、考核评价几个方面的协同,实现思政课“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教学的有机统一,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理论社团 思政课 协同教学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中指出:要实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自主学习行动计划,更好发挥理论学习骨干的引领作用和学生理论社团的带动作用,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大学生政治理论社团作为高校学生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政治理论学习和政治实践参与的紧密结合,为青年大学生提供学习、研究、宣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重要平台,实现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洗礼,可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二课堂”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推进大学生政治理论社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互动教学和协同建设,可以更好地实现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更好促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一、大学生政治理论社团与思政课的教育特性相同

大学生政治理论社团是以学习、研究、宣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为根本任务,通过大学生自主实践和自我教育,开展多元化多路径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素养为目的的群众性组织。从政治理论社团的组织性质来看,它和思政课的教育特性几乎是相同的。

一是政治性:〝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行动上的自觉始于思想上的成熟。大学生政治理论社团从一开始就在社团名称和宗旨上明确了自身坚定的政治立场,即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同时,此社团聚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国家领导人的系列讲话等具有明显意识形态特色的内容,始终保持和展现着一个政治理论社团的政治本色。

二是理论性:大学生政治理论社团以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学习,如:专家导读、教师领读、小组沙龙、实践体验等方式。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科学剖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更好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在启蒙青年思想、启迪青年智慧的过程中着力发挥理论引领及先锋导向作用,使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为青年一代成就卓越的精神密码。

三是时代性: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一百多年来,它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取得重大胜利,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运用中也必须同各个时代、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作为学习、研究、宣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政治理论社团,也需要秉承时代要求,将政治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当下的时代特征、社会发展相结合,立足时代现实,紧扣时代脉搏,在新时代大背景下深入研读、认清现实、指导未来。

四是实践性: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的这种实践性特点,从根本上决定了它与社会现实生活、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以及与具体的时代条件的紧密联系,决定了它的不竭的创造活力和蓬勃生机。大学生政治理论社团活动相比于思政课堂的理论学习而言,在学习方式、学习路径和学习手段上都更为广泛和多样,它更侧重实践学习,注重用实践来证明理论的科学,并力求通过创新性实践更好地服务于理论发展。

五是引领性:今天的大学校园,民主自由风气相对浓厚,多种校园思潮能够不断蔓延、傳播,对升华大学生思想、繁荣校园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裹挟着敌对意识形态的少量不良思潮,确也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带来冲击和消极影响,制约着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政治理论社团作为对大学生影响力较大辐射面较广的学生组织,一直以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为宗旨,注重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强化引领和示范作用,主动担当,积极关照中国现实问题,壮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在客观上引领了校园主流思想舆论的走向,巩固壮大了主流思想意识形态的舆论阵地。

二、大学生政治理论社团与思政课的教学功能相通

1、理论宣讲传播功能

作为由学生主导的理论学习型组织,高校政治理论社团在理论学习、思想交流、实践创新等方面发挥着其他理论社团无法实现的作用和效果。它也不同于正规的课堂学习,其自主学习、集体交流的模式不仅有效避免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研讨切磋、平等交流的平台,便于发挥马克思主义等政治理论的引领作用,是宣传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效载体,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有益补充,能有效拓展和延伸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空间。实际操作中,也可以采用适合青年学生实践特点的方式,比如:理论宣讲团、社会调查团、理论沙龙会、理论报刊编发、理论播报、习新思想文艺宣传队等。同时,除了立足校内宣讲外,还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向校外辐射,为机关单位、社区企业等基层群众送去理论重点,聚焦时事热点。比如:我校“马院”立足思政课校外实践基地——张人亚党章学堂,选拔培训一批优秀学生成立“人亚青年宣讲团”,一部分学生围绕宣讲主题备课,进班级开展党课宣讲;另一部分学生通过培训上岗,为党章学堂提供现场讲解服务。校地双方由此形成思政理论课教学共同体,政治理论社团的理论先锋队作用得到了最广泛的体现。

2、主流思潮引导功能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和信仰,更是我们一切行动的根本指南。一位大学生能否真正成为一名信仰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关键在于能否自觉认同,能否坚持开展自我教育和自主教育,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和践行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应有的理论品格和理论素养。每一位政治理论社团的成员从加入这一社团的那一刻起,就已经确立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信念,决心通过深入透彻的理论学习,掌握全面系统的理论内容,并通过现实化、生活化的宣讲和实践,帮助大家加深对政治理论的认识和认同。作为一个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的政治性理论社团,则更应该对不良的校园思潮说“不”,坚持把握主流思想舆论的前进方向,主动发声、强化担当,带领广大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目标同向同行,为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贡献青年一代的智慧和力量。比如:我校“马院公众号”上的“阳光会客厅”就是一项师生理论研讨沙龙的有益尝试,每一位思政教师带领一个“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的小组,通过学习——调研——研讨——报告等形式进行实践认证和理论辨析,廓清模糊观点,厘清错误思维,统一正确认识,为保证校园主流思潮的正确走向提供引导。

3、思想阵地保障功能

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从未停止过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争夺思想阵地。他们深信:赢得中国青年就能赢得中国未来。时刻幻想着把中国的青年一代培植成宣传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代言人”、“和平演变”的主力军。因此,总是想尽一起办法引诱我们的青年、破坏我们的意识形态阵地。高校政治理论社团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革命性,社团成员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革命信仰,他们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作为高校思政课“第二课堂”的主要载体,政治理论社团能够及时衔接思政课“第一课堂”的教学空档,更好保证意识形态教育落实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体学生和整个教育过程,成为保护学校思想阵地安全的重要力量,与思政课堂协同发力,共同保障学校的思想意识形态阵地。比如:我校“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简称“理研中心”)是我校唯一一个政治理论社团,机构归属校团委,但社团建设与管理全部工作都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如此机制安排就更有利于马院统筹思政课“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政治理论社团在思想阵地建设中的安全护卫作用,并通过社团成员的引领和示范,有效提升校园意识形态教育的整体效果。

三、大学生政治理论社团与思政课的协同教学机制建设

1、教学资源要共享

首先,政治理论社团的全体成员都要纳入思政课教学师资队伍,以思政课专职教师的助理身份成为思政课教学团队的一份子,辅助思政课专职教师开展思政课课堂教学。思政课专职教师成为政治理论社团的指导教师,指导和组织政治理论社团开展思政课“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师生双方通过人力资源统筹,共同承担思政课“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教学任务,更好实现教学内容的融通与衔接。其次,要在整合思政课教材内容和政治理论社团教学资料的基础上,梳理选用适合思政课堂模块化教学和政治理论社团专题式研学的内容。思政课堂侧重于理论教学,社团活动侧重于实践教学;思政课堂注重发挥“知”的引导作用,社团活动注重发挥“行”的转化作用。两者相辅相承,建构起一条“知行转化”、“学用结合”的有机链条,也最大限度地、最有效地发挥了两者擅长的教学功能。此外,为充分发挥协同教学积极性,提高协同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合理安排和共享使用思政专项建设,为经费紧张、活动开展困难、活动效果难以保证的的政治理论社团提供支持,便于共同策划与组织高质量的教学任务与教学活动。同时,通过建立健全协同教学的奖惩制度,能够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切实的作用,更好地激励师生团队为协同教学出谋划策、倾情投入,师生共同努力把工作做实、做好。

2、教学过程要互补

大学生政治理论社团要与学校思政理论课形成组织紧密、成效显著的协同教学机制,必须在教学内容上体现承前启后的邏辑关系,必须在教学方式上体现相辅相成的互补关系,必须在教学目标上体现殊途同归的同向关系。

一是教学内容上的协同:思政理论课是基于教材体系而展开的模块化教学,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和系统性较强,适于学生掌握内容科学、逻辑清晰的理论知识,提升基本的理论水平;政治理论社团则是根据理论教学的相关内容,拓展和延伸出专题化的思政课“第二课堂”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多元又紧贴实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思结合”、“知行转化”的学习能力。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设计思政课“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承前启后、有机衔接的教学体系,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并能使整个教学实施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的基本规律。

二是教学方式上的协同:思政课“第一课堂”的教学方式相对固定,在时间和空间上比较受约束,能够采用的方式方法也比较简单。“第二课堂(政治理论社团)”的教学方式则相对比较灵活机动,能够使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更好发挥对“第一课堂”辅助和深化的教学功能。因此,政治理论社团要以“第一课堂”为中心,积极探索“第二课堂”教学方式的协同模式。比如:选拔和组建社团教学队伍,通过教师指导和培训成为思政专职教师的教学助理开展工作。可以在“第一课堂”上协助教师组织教学过程,也可以独立承担一项嵌入式的思政微课教学任务;可以是团队成员在课前自行收集与汇总教学素材,也可以是每位助理轮流组织课后的小组理论研讨或实践研修;可以是社团成员与班级学生建立学习互助小组,也可以是社团集体组织学科活动和学科竞赛。“第二课堂”多样化的的教学方式协同,更好地弥补了“第一课堂”教学方式上的诸多不足,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能力也得到了更大的提升,思政课教学成效也就事半功倍。

三是价值导向上的协同:高校思政理论课与大学生政治理论社团虽然性质不同,前者属于课程体系、后者属于组织体系,但两者在教育的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上却是高度一致的,都以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为指导,都是为了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因此,双方在教学目标上可以实现共同的价值导向。其一,思政理论课的价值导向侧重于课内,政治理论社团的价值导向侧重于课外,要通过课内容外的教学延伸与拓展实现价值导向的有机衔接。其二,思政理论课多理论教学,政治理论社团多实践教学,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协力推进社会主流思想意识形态的正确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展现新的使命担当。其三,要通过思政理论课和政治理论社团的同向同行,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从第一、第二课堂延伸至整个校园,将价值导向的对象覆盖至全体学生。特别是通过政治理论社团灵活机动的工作载体和丰富多样的工作方法,通过社团成员分散式的个体示范与影响,将同一的价值观随时随地、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学生的心灵,以正确的价值理念为同学们的个人成长与发展保驾护航。

四是考核评价上的协同:思政理论课与政治理论社团作为高校思政课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同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组织架构和教学运行上已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在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等诸多环节和层面实现各项工作协同的前提下,对于学生的成绩评定自然也就应该针对不同模块的特点与要求,给予比例化评价,全面客观地考核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成效。考核时首先看学生的学习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做人做事态度是第一位的,态度决定着做事的认真程度,决定着做事的毅力与成效。注重态度评价可以更好地激励大家特别是基础能力和基础水平较为薄弱的学生,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团队。其次,考核中要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结合。要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付出,看同学间的互帮互助和团结协作精神,看阶段性成果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每一模块考核时可根据过程性成果或最终成果的质量高低分别给分,并以高分项作为模块的最终得分。如此可以更好地避免部分学生轻过程重结果或轻结果重过程的心理,能更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出评价,也能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信。另外,要注重对实践学习成果的评价。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与转化,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多少,也是评价教学成效的重要指标。针对高职学生的实践应用转化能力较低的现状,教师可以将这一加分办法作为特殊加分规则纳入考核方案,以鼓励高水平的优秀学生获得更高成绩,更好发挥同学之间的学习榜样和示范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

[2]卢飞霞,梁艳 《论大学生理论学习型社团的内涵特性及功能定位》《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12月第4期

[3]董振华《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征》《光明日报》2018年05月22日

[4]王玲 《大学生理论学习型社团对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研究》《长春师 范大学硕士研究论文》2019年5月

[5]杨英,陈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共同体的发现及其建构》《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年5月28日

[6]黄勇《高校理论社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教研究2007年1月号上旬刊

作者简介:周碧蓉(1972—)女,汉族,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副主任、副教授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本论文为宁波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19年研究课题(项目编号SGXSZ19024)成果。

猜你喜欢

思政课
高职思政课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对策实践探讨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提高高效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路径探索
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问题探析
情感教育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与路径优化
关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以私立华联学院为例谈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