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费文化语境下绘画艺术的新审视

2021-12-06郑钰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商品化消费文化绘画艺术

郑钰

摘要:绘画曾经的辉煌也许只能永远在博物馆沉睡,经典的文学作品也许与高度物质化的时代相隔绝。读图的网络时代,人们的视觉应用感知进入一个高效率低动力的时代,壁画已成历史;字母系文字系统和文字系文字系统经突破和改进才能成为人类同样的交流语言;绘画随着科技不断理想化;插画也不再是手绘的专利;图像成了随手可得的名片;影像成为最刺激的尤物;架上绘画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图像直接反映在脑际,还需要文字来润色吗?文字时代是“推理为实”,读图时代是“形象为实”,其迅速简洁的方式立刻吸引了所有人,自然地抵制“往深处想”,既没有时间又不能把印象连成统一的整体。语言文明转向了文字文明,文字文明转到图像文明。世界借助于技术被图像化、视觉化了,我们生存在图像世界之中,图像的世界正在取代现实世界。接下来还会出现什么?图片和影像的便易性成为人们最容易接受的方式,那么,文字、绘画将何去何从?是一个需要当今时代人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消费文化;绘画艺术;精英化;大众化;商品化

引言

中国传统绘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思、绘画技法、题材、图案等对现代工艺美术的创新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中国现代工艺美术面对外来设计思潮和文化的不断交融与碰撞,必须要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汲取营养,深度挖掘和利用其优秀的艺术表现方式、深厚的文化内涵,才能不断创作出优秀的工艺美术作品。

1消费文化范畴的理解

消费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社会实践和经济活动形式,包括人类生产产生的生产性消费和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需求产生的生活消费。因此,在文化和艺术背景下设想的消费应该是生活消费。在消费环境中,主要对象是提供和获得、满足和满足消费的消费活动,消费成为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消费过程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消费文化。消费文化一词源于西方,是一种伴随消费社会消费活动的文化现象。西方以帕潘德里欧为基地的研究人员认为,消费文化,即消费社会文化,是超出消费对象使用价值的象征性消费。在物质财富的基础上,消费者不再仅仅满足于商品使用的价值,而是注重商品的审美和文化价值。与西方相比,中国研究人员认为消费文化的概念是广泛而狭窄的:广义的消费文化是全人类物质和精神消费的总和;狭窄的消费文化,包括消费价值取向、消费伦理、消费行为、消费味道、消费美学、消费心理等,是在大量消费实践中形成的消费模式的总和。

2艺术消费心理

美国学者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一书中指出,艺术中的符号“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即那种为语义学家们充分肯定的意义。这些意义以及负载着这些意义的意象都是作為艺术的构造成为进入艺术品的”。正是符号包含了某种信息,才使得接受者能够通过符号感知绘画作品的内容。接受者也即是艺术的消费者,而艺术消费是最为重要的审美需求,它是人类精神深处最为珍贵的艺术需求。马斯洛关于需要与动机的这一著名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人的需要发展和动机形成的一些规律:就人们对艺术的需要来说,则属于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在前四类需要得到满足时,才会把更多的精力、财力投入到艺术消费领域。同时,在各艺术领域的消费中,人们更多的是会选择听听喜欢的音乐、看看喜欢电影等去满足自己精神的需求,这比选择看看画展或者画画的消费者要多很多。这主要是由于绘画艺术的本质特性决定,因为其呈现形式的单一性,很难快速激起受众的精神愉悦。

3消费文化语境下绘画艺术的新审视

3.1建立专业关系

社会工作者通常利用涂鸦法与服务对象建立初步关系。这时,服务对象在面对陌生人时往往会缺乏安全感,会有工作者是否值得信任的疑惑,不想也不愿意直接用言语的方式将心中所求表达出来,难以打开心扉。为此,社会工作者可以巧妙采用绘画艺术治疗技术中的涂鸦法,给服务对象一张白纸,让其跟随内心的声音随意在纸上涂鸦,以此让服务对象打开心扉。同时,社会工作者在利用涂鸦法时应为服务对象提供安静、舒适而又安全的环境,必要时还可以播放一些令人感到放松、愉悦的轻音乐,以此缓解服务对象的紧张与不安情绪。通过自由地填涂,服务对象可以打破最初对社会工作者的戒备心理,消除对社会工作者的不信任感,感受到社会工作者的真诚,进而接纳社会工作者,这样有利于二者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为后面的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社会工作者从专业的角度分析服务对象的作品,以此深入了解服务对象,为服务的开展做好需求评估,对症下药,进而有效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

3.2突破传统逻辑思维的限制,促进艺术价值提高

很多设计者在融合绘画元素进行艺术创作时,会按照自我逻辑思路进行组合绘画元素,不符合艺术设计的要求。现代艺术设计要求设计者着重渲染抽象艺术效果,同时凸显出作品的实用效果,从而促进艺术价值提高。因此,设计者在进行艺术设计创作时,既要考虑艺术创作效果,还应有效结合创作的实用性特点,选取适合的绘画元素,并将其有效融入到创作设计中,通过转换绘画元素的图形及结构等实现多重变化组合,将创作设计的艺术价值体现出来。

3.3绘画艺术的商品化

艺术的商品化并非新鲜事物,而是可以追溯到商品经济欠发达的古代,随着贸易和手工业的发展,绘画艺术的商品化变得越来越普遍。在西方,为宫廷的艺术作品订购香精和陶器;17世纪,荷兰出现了为城市所有部门画肖像的强烈趋势。中国古代画家受雇于皇室,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画家和画家的商品化行为。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扬州的奇闻作品频繁流通于艺术市场,其生计高于绘画的买卖。扬州异人画艺术寻求从传统中复兴,追求民主化和普及,形成了公民文化寻求新差异的新趋势。在上述例子中,艺术创作者是日益完善的社会分工的一部分,这种分工将物质创作活动与精神创作活动分开。如何通过艺术创作支持生存已成为艺术家们不可回避的问题。画家的艺术活动不仅是一项精神价值活动,也是他们生存和谋生的手段包括绘画在内的所有文化和艺术产品进入市场,加强了这些产品的销售。因此,在消费社会中,艺术文化被视为消费品。

结束语

综上,在新时代背景下,各种类型的新事物不断涌现,现代艺术设计形式与文化密切融合,绘画艺术元素应用在服装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方面,可为人们提供更为多样化的购物选择。设计者应深入理解绘画艺术创作理念,将绘画艺术元素更好地应用在艺术设计创作中,促进艺术设计作品审美价值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丽丽,吕珊霞.综合艺术绘画创作的技法与形式语言探讨[J].大观(论坛),2019(12):16-17.

[2]王海龙,朱亚芳.传统绘画艺术对城市形象塑造的策略研究[J].明日风尚,2019(24):64+66.

[3]郭志良.中国传统绘画中与茶文化有关的绘画作品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24):74-75.

猜你喜欢

商品化消费文化绘画艺术
浅析简·爱和于连人生变化轨迹
后工业时代绘画艺术的身份嬗变
关于当代绘画艺术语言的相关研究
再生与异化的悖论:消费文化驱动下历史街区商业化改造的机制解析及应对
略论消费文化视域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论童年经验对张爱玲文学创作的影响
城市大众消费文化的狂欢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对农业技术市场推广的服务研究
新媒体技术支撑下信息市场的个体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