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自我耗竭与拖延的关系研究
2021-12-06徐霁堂佟超韩春乐
徐霁堂 佟超 韩春乐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作为大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高职生,正日益成为建设现代化社会的主力军。大学阶段是掌握知识、习得技术的黄金时期。学生对学业投入和表现的理解中,自我调节学习模型解释了学生如何在自己的学习中发挥积极和反思的作用。同时高职生的学业拖延现象严重,因此,本文旨在发挥高职学生自我调节的作用,促进高职生高效学习,解决学业拖延问题,提升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和学习动机,促进身心健康和提升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学生;自我耗竭;拖延;心理干预
一、高职生自我耗竭与拖延的问题提出
自我耗竭是在自我控制的资源有限理论背景下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当个体进行了需要自我控制的任务后,有限的自我控制的资源被消耗,就会引发自我耗竭。能够让个体处于自我耗竭状态的行为过程有许多,比如:更改习惯、抵制诱惑、锻炼身体耐力、控制注意力、抑制冲动性、调控自身情绪、人际交往及判断决策等。而拖延的意思是“推迟到明天”,它意味着没有履行对他人或对自己的责任并因此产生了负罪感,是个体不愿意完成讨厌的或者是有难度的任务的结果。国内调查结果显示,80%~95%的大学生报告自己有拖延现象,它不仅仅涉及到时间管理,更涉及到认知、情绪、行为等各个方面,是非理性的、不必要的、自愿的推迟。
在自我控制与拖延的研究中认为,自我控制对拖延有着重要的作用,自我控制能力差往往是拖延的原因之一。自我控制与拖延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且对拖延具有预测作用。高职学生主要的拖延原因就是不能很好的调节自身学业期待、自我认知与自身所处情境因素的关系,自我控制力不高,进而导致认知和行为失调,乃至出现自我耗竭,所以倾向于选择回避性应对任务的方式。由此可见,自我控制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从学生拖延行为的原因入手,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减少拖延行为的几种可能的渠道,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减少拖延行为,避免自我耗竭的产生,利用积极心理学催化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从而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高职学生出现自我耗竭和拖延行为的原因
从总体特征上看,我国大学生在完成作业、论文、实验、实训等学业任务上的拖延度最高,而其余行政事务如填表、登记注册,和列席性事务如参加班团会议、年级大会、观摩各类活动及与老师见面等行为拖延度较低。可能因为这类任务完成时间短,难度低,同时参与度较高,而且是在学校老师的监督下完成,因此此类任务的拖延行为较少。而在完成学业任务时通常时间较长,难度较大,同时缺乏教师严格督促情况,学生抵制不住诱惑,易从学业任务中分心,导致有限的自我控制资源损耗,出现自我耗竭,拖延学业。这反映了大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自控能力有待提高。
其次,根据年级的不同,二年级学生的拖延程度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纠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二年级刚开设了专业课,需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但通常因其已经基本熟悉校园环境,且面临三年级的顶岗实习压力,往往更愿意花时间去参加各类社会活动,从而在学业和参加校园活动方面出现拖延行为。而一年级学生因其刚进入大学,对大学的学习方法还处于探索阶段,兴趣较浓厚,对于校园活动充满兴趣,并且一年级的课程较基础、较简单,所以拖延行为更少。大部分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已经走出校园走上社会参加顶岗实习,独自面临衣食住行及职场关系等社会问题,心智逐渐成熟,自控能力更强,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所以拖延行为显著减少。
从社会环境来看,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文化水平的提高,能让学生分心的诱惑也更多,这可能导致一些自我控制能力不高的学生,面对相对枯燥的学习任务时倾向于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些更轻松、更有趣的活动中,放弃选择去完成更长远、更有价值的学业目标,有调查后得出高职生手机依赖检出率为23.55%,另一项针对学生群体的研究发现,经常使用手机和手机成瘾会提升学业倦怠水平,降低学习动机,影响学业成绩;从从校园环境看,进入高职以后,老师以及家长对学生外部控制相比中学时期有所降低,学生自主安排时间增多,更容易产生补偿心理,将注意力放在学业任务之外的方面,这也是高职学生课下完成学业延迟程度较高的原因;最后从学生自身来说,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是00后,高考录取率大大提高,这就使得一些平时不是很努力的同学也有机会进入大学,而这部分同学一直以来学习劲头都不足,并且对自己的学业缺乏规划,逐渐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自我控制能力较低,遇到要做选择时,更倾向于选择即时满足。放弃需要长期坚持的学业任务。
此外,对于本身存在高自我控制能力的人,能够有效调整情绪,积极应对外界的压力和变化,同时也更愿意在面对学业压力时主动投入,监控自我行为,避免自我耗竭的产生,督促自己去高效及时地完成各类任务。相反,低自我控制的人因缺乏自控,更易出现自我耗竭导致学业拖延,学业拖延导致成绩差,成绩差又会造成学习情绪差,使得常规性学习计划无法执行,失去自信心,继而拖延的行为日趋恶化,陷入了一种无法走出来的循环怪圈。
三、高职学生自我耗竭和拖延的对策
1.有针对性的开展团体辅导进行心理干预,促使学生认识自我并接纳自我,挖掘自身克服拖延行为的潜能,重构其关于拖延行为的认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计划,进行时间管理和自我控制的训练,鼓励支持学生转变其对拖延行为的态度,增强其改变拖延行为的自信心,减少被动拖延行为。
2.制定可行的学业目标,并将教师指导和学生主动探索结合起来,来提高学生完成学业任务的效率。学生有更多的成功体验,提高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全面合理的评价自我,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给予更多自主控制进程的机会,促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外控转为内控,进而逐步改变学业拖延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回静涵, 邱紫林, 何欢,等. 大学生学习拖延与就业焦虑的关系研究[J].青年与社会, 2019(17):75-76.
[2]李佳星. 网络学习环境下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拖延的关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 2020.
[3]郑红飞, 邵板兰, 張冬梅. 大学生优柔寡断,适应性,自我调节学习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20, 030(003):26-30,53.
[4]潘银汝, 吴丹.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自我控制能力与拖延行为的关系[J].教育现代化, 2019(66).
[5]梁小冰, 黄晓颖. 大学生拖延行为与焦虑的关系研究:归因方式的中介效应分析[J].社会科学前沿, 2019, 08(02):209-217.
(本文系天津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项目资助,项目名称:高职生人格在自我耗竭与拖延中的作用,项目编号:2020ZXXL-GX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