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树的生长特性及种植管理技术分析
2021-12-06刘裕滨
刘裕滨
摘要:为了探究桉树的生长特性及种植管理技术,本文先从生长习性、外观外貌、分布地区等方面对桉树进行介绍,之后从整地技术、水肥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这三个方面,给出桉树种植的基本管理方法。发现:合理调控整地深度、多元化多方向选择肥料类型、多手段进行病害虫防治可以提升桉树生长质量和生长速度,因此笔者建议在今后的种植和抚育期间,应该采用精细化管理措施,满足桉树生长需求。
关键字:种植管理技术;生长特性;桉树;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
桉树是我国人造林选择中的常用树种,在2000年以后开始大面积种植,引进树种,并应用于炼油、造纸、等化工制造业,也可以用作咽喉炎治理,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工业价值。从这一层面来讲,探究桉树的生长特性和技术管理方式,可以提高桉树产量和价值,已然成为我国扶贫政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
1 桉树的生长特性
桉树(Eucalyptus robusta Smith),也可以称为莽树/尤加利树,属于桃金娘科,原产澳洲大陆,是密荫大乔木,嫩枝有棱,一般树高呈20m左右,树皮呈深褐色,稍软松,幼态叶对生分布,宽达7cm,叶片较厚,叶柄呈现不等侧分布,宽在4cm--7cm之间,长在1cm--2.0cm之间,呈现开角缓斜走向,伞形花序粗大,总梗压扁,花梗短粗而扁平,有花4-8朵,花药椭圆形。桉树更加适合生存在酸性的红壤中,在阳光充足的平原(我国西南地区和中南地区)多有分布,抗风力强,一般造林后5年之内就可以开花结果,树种繁多,共有观叶型铜钱桉、蓝桉等522种类型,但是可以我国可以种植的只有直干蓝桉+大叶桉+柠檬桉+观叶型铜钱桉+蓝桉这五种类型,分布在稀树草原区、湿润区和高山草甸区。
2 桉树的种植管理技术
2.1整地技术
桉树的整地类型较多,在人造林抚育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可以选择的整地方式主要有块状整地、带状整地、穴状整地这3种方式[1]。应该根据人造林的生长 环境、土壤环境、立地条件等多种外界因素,选择合适的整地类型,从而达到最佳生长状态,提升树木生长与外在环境中的匹配性,发挥人造林作用。具体整地方法为:(1)块状整地,常用于山地整地,是翻垦造林地的方法之一,将土地进行块状翻整,实现疏松土壤的目的;(2)带状整地,主要是将土层进行水平带状、水平沟、撩壕、犁沟、反坡梯田等方式,进行长条状翻垦造林,配合翻埋肥料,提升保水能力,疏松表土,改善立地条件,;(3)穴状整地就是指将土壤深翻成穴状,满足林木生长所需的肥、热、气等条件,方面浇水,在翻土过程中提高了地表温度,为林地提供更加适宜的生长条件,,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增加保水能力,让降水渗入土壤。
在整地过程中一定要掌握整地时间,在种植前3个月左右就应该视情况而进行,结合人工整地、机器整地和人机整地这三种方法,严控整地深度,平原整地深度维持在15cm--20cm之间,山地(坡度超过25°)整地深度控制在20cm--25cm左右。
2.2桉树水肥管理技术
2.2.1水肥管理技术的合理运用是提升桉树工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核心管理措施[2]。技术的应用情况直接影响到桉树的生长质量和生长速度,在灌溉方面,由于已经考虑到合适的立地条件,因此在日常经营和管理过程中,自然降水基本就可以满足桉树的正常需求,如果遇到极端天气或气候,技术人员和种植人员可以根据桉树生长情况进行适当补水,播种之后一次性浇透,在生长期间每次/每穴灌溉量不超过2kg,满足其生长所需。
2.2.2在施肥管理过程中,为提高桉树的生长质量,技术人员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施肥方式,根据桉树生长情况,进行种类选择。笔者选择200m*200m实验田(幼龄),分别将:1.无菌液态肥(水溶有机碳大于12.5%/150g/L);2.有菌液态肥(有效活菌数超过0.20亿cfu/g,且水分小于30.0%);3.低碳节能有机肥(有机质≥45%,氮磷钾含量超过5%);4.生态肥(硝态氮≥8%,总养分≥43%,水分小于15%)平均施加在试验田中(4种肥料用量一致,即:500g/株,其次林间管理措施一致),并与不施加任何肥料的桉树种植区相对比,持续跟踪观测林木生长情况(中成林),参数如下:
从表1中我们以出,施加肥料的实验田地,与不施加任何肥料的实验田相比,平均胸径、平均树高、蓄积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对树高生长产生积极影响。因此笔者建议在人工种植桉树时,应该科学合理施肥,结合桉树的生长情况,在施加基肥(0.50kg/穴)的基础上,进行追肥,合理分配追肥的时间。分别在幼苗期间、生长1年、生长2年和生长4年时进行肥力的补充(施肥量在500 g/株左右)[3]。避免肥料养分补充的流失,施肥时间可以選择阴雨天气,在自然降水的气候条件下,促进肥料的吸收,其次,还应该针对土壤情况施肥,将埋施法和根施法相结合,结合林业部门技术人员给出的测土施肥建议卡,进行有序、有效施肥,满足桉树的生长需求。
2.3桉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2.3.1桉树病害防治技术
桉树病害主要有青枯病、落叶病、茎腐病等[4]。其中,青枯病的是急性型的一种,在发病初期枝干表面呈现黑褐色条斑,病菌侵染幼树,并且在病害逐渐加剧之后,木质部变黑褐色,坏死的根茎有臭味,叶悬挂于枝条,将病根浸入清水中,会出现乳白色细菌脓液,最后叶片干枯脱落。从这一发病症状中我们可以看出,青枯病发病时间持续较长,并且该种病菌的存活时间长(60天--90天),一年四季均会发病,其中尾叶桉是高度感病的种类之一。对于发病的林地,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砍伐重病株,隔离病株,集中销毁处理,减少地表径流,及时切断感染源,利用硫酸铜对树穴进行消毒。
落叶病发生的原因书主要是因为造林密度大,地势低洼,林中透风透光性差,在幼林中多有发生,发病率可以达到75%,当病菌浸入树干/枝干时,枝叶就会发生干枯和脱落现象。此时可以利用1%波尔多液+0.5%高锰酸钾+75%百菌清800倍液进行喷施,也可以利用30%氧氯化铜800倍液+75%百菌清1000倍液+25%敌力脱500倍液进行综合防治。
茎腐病主要通过伤口侵入寄主方式进行病毒的传播,在夏季炎热期多发,病菌在土壤中进行腐生,如果幼苗生长质量差,发病情况就会加剧,因此技术人员在种植过程中可以利用杀菌剂进行常规杀菌,注意圃地的排水通畅,减少病害发生的机会。其中应该对圃地遮光降温,湿度不宜过大,未发病区域要想阻止病菌入侵,就应该在18--20天左右使用1:100波尔多液喷水桉树干部和枝叶部,及时清理和烧毁病株,对于易发病区域施加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甲基托布津加水喷施,轮换使用,也可以用1:9石灰粉或者1:10草木灰圃地病灶,降低病毒傳播和危害风险。
2.3.2桉树虫害防治技术
桉树的虫害主要有白蚁、金龟子、卷叶虫、蟋蟀、蝙蛾等[5]。其中白蚁是最常见也是最多发的害虫之一,严重影响桉树生长,在虫害发生时,主要危害桉树树干皮部,此时技术人员和林业管理者可以引诱白蚁,将食糖埋入土中,集中进行农药毒杀、诱杀,也可以将绿僵菌配成药液,按照1:50的配比进行驱杀,将造林苗木浸入药液中,浸泡2小时,可有效防治白蚁的发生率,此外,也可以利用呋喃丹,施加呋喃丹在基肥中,提升幼树周围土壤的活性,这种内吸毒杀的方式可以大幅降低白蚁虫害发生率。
对于金龟子/大蟋蟀虫害,幼虫主要危害幼树根部,成虫主要危害桉树叶部,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其生活习性,对其进行诱杀,根据其对桉树的依赖程度,设置捕杀圈集中消灭,喷洒相关药物试剂,采用敌敌畏+新型农药的方式,提升药物活性和毒性,提升虫害防治效果,减少虫害,也可以利用特丁膦2.5kg施加在树穴中,将甲胺磷稀释成800倍液+农药敌百虫稀释成600倍液综合施加在树干部分和叶面部分,可驱杀龟子幼虫、毒杀成虫。
对于卷叶虫,也称为桉小卷蛾,主要危害桉树幼树嫩叶,在每年的春夏季节多发,尤其在5--8月份之间,嫩梢部分多有损害,影响桉树生长,严重时可以导致小树枯顶,降低树高,此时技术人员可以在幼树嫩叶卷叶处进行人工捏杀和物理捕杀,结合乐果1000倍液+敌百虫600倍液+5%氟氯氰菊酯1000倍液+呋喃丹混入基肥的方式,对虫害进行防治。其中,在施加农药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遵循特定自然规律和生物规律,避免在中午喷射药物,首选的时间是早上和傍晚期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采用精细化管理办法,割灌除草,采取薄膜覆盖+农药喷施的方式对杂草进行处理,进行适当的抚育间伐,调整林木径级分布,降低林木径级密度,避免桉树密度过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单株林木生长量,为林木创造更好的生长条件,降低阳关接收度和透风度,滋生病菌,提高林分生长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桉树在我国生长分布广泛,具有较高食用价值、经济价值、药用价值。要想提升桉树的产量和质量,就必须选择合适的整地方式,综合利用三种深翻方式,提高地表温度,合理控制水肥,将埋施法和根施法相结合,补充桉树必要的营养供给,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适当的抚育间伐,调整林木径级分布,为林木创造更好的生长条件。
参考文献
[1]任涵, 黄宝灵, 康凯,等. 生物炭和益生菌对桉树幼苗生物量及其林下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 2019, 050(008):1785-1791.
[2]许冰, 李宝福, 郑耀三,等. 桉树择伐后套种3种阔叶树的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效应分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9, 039(004):53-57+77.
[3]杜旭, 黄平升, 杨梅. 不同磷肥对尾巨桉DH3229苗木生长及抗性生理的影响[J].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20, 000 (005):526-533.
[4]陈健波、郭东强、朱建武、李昌荣、邓紫宇、卢翠香、黄锦芬. 尾巨桉等桉树无性系生长特性分析及选择[J]. 林业科技通讯, 2020, 572(008):29-33.
[5]王志超, 许宇星, 竹万宽,等. 雷州半岛尾巨桉旱季径向生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林业科学, 2019, 000 (008).4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