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常见腹泻疫病诊断和防治技术分析
2021-12-06李蓉
李蓉
摘要:生猪常见腹泻病作为生猪养殖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病症,其发病原因以及病种多种多样。该类消化道疾病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都比较高发,尤其是低龄的仔猪或者幼猪。在生猪养殖产业不断扩充的背景下,相关养殖人员需针对不同类型的猪腹泻病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障生猪养殖的整体经济收益。本文将以猪常见腹泻病作为研究背景,分析不同类型的猪常见腹泻病的诊断,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猪;常见腹泻疫病;诊断;防治技术
前言
在生猪饲养过程中,做好相关疫病防治工作是保障生猪养殖效益的最重要的一个养殖环节。生猪在成长过程中会遭受到不同类型的疫病危害,尤其是消化系统的相关疫病,不仅传染率相对较高,严重者还会造成生猪的死亡。因此,养殖人员需根据生猪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以及疾病特征,做好相应的疾病防治工作,提升对生猪常见腹泻病的防治水平,有效提升生猪养殖效益。
1、生猪常见腹泻疫病类型
1.1病毒性腹泻
生猪出现的病毒性腹泻主要包括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等。其中,猪传染性胃肠炎主要是胃肠炎病毒以猪体内的空肠、十二指肠等作为寄生地,在猪体内大量繁殖。该种病毒可对任何月龄的生猪造成感染,尤其是对10日龄以下的猪幼崽,发病率与死亡率都相对较高,严重者可直接造成猪幼崽死亡。对于月龄以上的生猪来说,感染该类病毒的死亡率略显下降,对于成年猪来说,该类病毒基本上不会出现死亡现象。胃肠炎病毒通常于一年中的早春或冬季发病率最高,这一阶段也是该类病毒传染速度最高的时段,一旦有生猪感染,通常会呈现出地方性流行的特征。该类病毒的临床诊断大多数为生猪的消化系统感染,其中月龄以下的生猪在感染该类病毒以后,通常会出现比较严重的临床症状,如体温快速升高、呕吐,并伴有腥臭、水样的排泄物。
轮状病毒感染也是生猪常见的腹泻病之一,该类病毒为呼肠病毒科轮状病毒属。也可对任何月龄的生猪造成感染,其中15—34日龄的生猪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约在70%左右,但病死率相对较低,约在15%左右,感染该类病的生猪通常会在4-5天康复。该类病毒在一年中的冬季为高发期,其临床表现为水样腹泻,且水样便中会带有浅黄色黏液,通常也有一些月龄较小的生猪由于感染轮状病毒引发脱水,继而感染细菌造成生猪死亡。
1.2细菌性腹泻
生猪出现的细菌性腹泻主要包括猪黄痢、白痢,猪红痢。其中猪黄痢其主要由于大肠埃希氏菌引发,这类细菌通常会侵袭出生7日之内的猪幼崽,一旦猪幼崽感染该类细菌,则病死率可达100%,发病的猪幼崽其临床表现为排泄浅黄色浆糊性状稀便,且猪的体格消瘦,在感染该类病毒后通常伴有脱水,严重者可直接昏迷或死亡。猪白痢多感染与月龄以下的猪幼崽,感染白痢的猪幼崽其临床表现为突然腹泻。粪便呈现出乳白色水便,且粪便内含有气泡。在感染该类病毒以后,猪幼崽的毛色会呈现出散乱没有光泽的现象。猪红痢主要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发,该病菌多发于刚出生一周内的猪幼崽。猪幼崽感染该类细菌后的临床表现为排紅褐色稀样粪便,在粪便内可观察到明显的血便,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治疗,通常会直接造成猪幼崽死亡,其死亡率非常高,可达90%。
2、生猪常见腹泻病的防治技术
2.1养殖环境管理
在生猪饲养过程中,饲养环境的优劣对生猪腹泻病的发病率具有很大影响,也是保障生猪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为有效规避生猪感染常见的腹泻疫病,相关养殖人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饲养环境进行管理:其一,应做好猪舍的日常清洁工作,在日常环境管理过程中应及时清扫周围环境,并定期采取相应的茶君措施,最大限度规避生猪感染腹泻病的风险。其二,生猪在日常进食以后,养殖人员应及时对猪进食器皿进行及时清除,有效规避残余饲料与新饲料混合以后发生的细菌或病毒感染。并且对于生猪的粪便应及时清理。其三,饲养人员应在日常高度重视猪舍内的消毒工作,应确保对猪舍进行定期消毒,并在此过程中国,应对猪舍内的每个用具以及相关配套设施进行消毒工作,并且需选择消毒效果较好,且对生猪无不良影响的消毒剂。并且在完成猪舍消毒以后,应及时对猪舍进行全面通风,保持猪舍内环境干燥,防止细菌滋生。
2.2免疫防治技术
2.2.1传染性胃肠炎疫病免疫
在面对猪传染性胃肠炎时,饲养人员需运用肠胃炎弱毒冻干苗或猪传染性肠胃炎与流行性腹泻二联活疫苗。通常来说,饲养人员需在母猪生产之前对其进行接种,注射剂量控制在2毫升左右。在疫苗注射以后可起到主动免疫的作用,全面提升猪幼崽出生以后的抗病能力。对于1月龄以下的有猪幼崽,可对其注射0.5毫升的肠胃炎弱毒冻干苗,与此同时,还可为猪幼崽连续三天口服康复猪抗凝血,每日服用10毫升,全面提升猪幼崽对传染性胃肠炎的预防能力。
2.2.2猪轮状病毒性腹泻免疫
在面对猪轮状病毒性腹泻时,饲养人员通常会采用轮状毒油佐剂灭活苗、猪轮状病毒弱毒双价苗进行免疫防治。前者需在母猪生产之前的一个月,对母猪进行免疫预防,注射剂量需控制在2毫升。当猪幼崽出生以后,需在猪幼崽成长至第一周与第三周,分别注射0.5毫升疫苗。而后者需在母猪生产前的15天与34天,为母猪注射两次疫苗,每次注射剂量控制在1毫升即可。
2.3药物治疗
在面对生猪的常见腹泻病时,饲养人员还可运用药物进行疾病防御与治疗。但在运用药物的过程中,饲养人员应当严格做好药物的选择,慎用抗生素,并且要注意药物剂量的控制,最大限度规避由于连续运用相同种类的药物在生猪身体内产生一定的抗药性。在面对不同类型的腹泻病时,饲养人员需选择针对性的药物进行治疗,有效控制细菌或者病毒在猪体内的大量繁殖。与此同时,饲养人员还需观察生猪是否出现并发症,如发现生猪感染并发症,饲养人员需选择青霉素、链霉素、硫酸黄连素等肌注药物,如症状不严重,则可运用土霉素或者卡那霉素等口服药。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饲养人员在用药三天以后生猪病情形状无改善,则饲养人员需马上更换相关药物。
2.4综合防治
生猪腹泻疾病对于猪幼崽来说,感染后的死亡率非常高。因此,在生猪饲养过程中,饲养人员需在猪舍内开展对腹泻疾病的综合防治,最大限度降低猪幼崽的发病与死亡。在此过程中,饲养人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实施:其一,生猪养殖场在引进种猪过程中,需对其进行相应的疾病与免疫检查,确保其无任何疾病,已经完成免疫以后方可引进。其二,由于猪幼崽在出生后一旦感染猪腹泻病,则会造成教改的死亡率,因此饲养人员需在母猪生产周期中加强对猪幼崽的腹泻病的防控力度,在喂养周期中,可运用分段喂养的方式,根据猪幼崽的生长发育阶段,进行针对性地喂养,全面提升猪幼崽自身的免疫力。在母乳喂养结束以后,立即与母猪进行隔离饲养,最大限度规避腹泻病的发生。在对猪幼崽进行断奶的过程中,饲养人员可运用隔离断奶法,在母猪生产之前对母猪身体进行疾病面对,并且在猪幼崽出生后食用母乳的这一阶段中对猪幼崽进行相应的免疫措施,并且在对猪幼崽免疫两周以后,将猪幼崽与母猪进行隔离饲养,全面降低猪幼崽感染腹泻疫病的概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生猪常见腹泻病种类进行分析,全面理解与掌握生猪不同类型腹泻疾病的临床形状以及相应的防治技术。在此基础上,饲养人员在日常生猪饲养过程中,还应对生猪的生长状态、饮食与粪便情况进行实时观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并在日常运用综合防治技术,全面降低生猪腹泻病的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1]纵莉. 生猪常见腹泻疫病的诊断及防治技术分析[J]. 畜牧业环境, 2020, 000(001):P.54-54.
[2]刘蕾. 生猪常见腹泻疫病的诊断及防治技术分析[J]. 吉林畜牧兽医, 2020, v.41;No.383(03):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