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就业指导》思政课程设计与实施
2021-12-06任艳
任艳
摘要:《就业指导》课程为高职各专业的人文素养课程。本文就思政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中如何应用进行探讨,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社会需求,选择适当的职业;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能力、就业只是准备、劳动法规、心态等系列教育,提高就业竞争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使高职毕业生顺利就业和创业。
關键字:就业指导;高职;思政课程;设计
当前,高职毕业生的择业和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成为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就业指导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提升学生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就业指导》思政课程落实教育教学改革有关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贯彻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在课堂教学中,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统一起来,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就业指导》思政课程设计与实施。
一、优化课程建设,树立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文教育等
《就业指导》课程实施“课前导学,课中学习,课后拓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导学以学生自学为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中学习,学生成为课堂主人,把学生的学习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课后拓展学生重在理论的实践。线上教学模式的优点和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相互补充完善,优化教学模式。
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学会做人,提高学习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提高个人素质,做全面发展的职业型工匠人才。通过显隐结合把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各类课程固有的知识、技能传授有机融合,将该教学原则在本学期应用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帮助学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引导和培养学生注重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将来从事本行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充分发掘思政元素,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教育教书育人的作用
(一)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
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了解我国现阶段就业指导的意义及现状;融入“大学生村干部”“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国家就业政策,引导学生在了解掌握国家就业政策的基础上,自觉主动将个人职业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理想相结合。
(二)养学生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意识
通过抗击疫情中企业家的责任和担当,融入学生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意识。将具有企业家精神特征的价值观和心理意识与心理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使高校大学生形成不满足于现状、努力追求实现自身价值和获得成功的强烈欲望为表现特征的心理意识,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过程中培育出具有企业家特征的行为偏好和道德品质。将社会文化素质培养同企业家社会责任意识结合。高等院校的素质教育要着眼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在培育社会责任感的同时,融入企业家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意识。在为学生讲解就业形式与途径的同时,让学生认知就业就是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尽责任。
(三)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就业知识和能力准备,通过大国工匠案例融入。“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我们看到了国家态度,看到了重振“工匠精神”的信心,也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职业教育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与企业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繁荣、人民幸福密切关联的教育类型,重振“工匠精神”离不开职业教育。学生在学习就业指导思政课程的过程中,联系各自所学专业,了解行业现状,培养工匠精神,积极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做好就业创业的准备。
(四)培养学生诚信意识
就业材料准备简历的制作中要诚实守信,实事求是。课程学习融入伟人名言活案例,杰克韦尔奇名言:诚信是我们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专业是我们公司发展的强大基础。就业材料准备中坚守诚信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向用人单位展示真实的自己;在简历和求职信制作讲解中,引导学生合理对待学历、能力与才能的关系,从重学历向重能力转变,让学生能够为将自己塑造成掌握特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而努力。
(五)培养学生健康的积极的就业心态、正视就业挫折
引入“信心不足,缺乏主动”就业案例分析,坦然面对就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身和现状,合理看待理想和现实的关系,能够用正确方法进行自我调适,用积极的心态分析原因,并从挫折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学生掌握求职技巧、面试策略的同时,向用人单位展现自身真实能力,敢于竞争,发挥自身潜能和才华。
(六)培养学生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包含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设计能力(形象设计、动作设计、环境设计)。沟通能力看起来是外在的东西,而实际上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它关系着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品德。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沟通能力是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成为了企业挑选人才的首要因素,提高沟通能力是高校毕业生提高就业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引入“不会沟通,从同事到冤家”案例分析,认识沟通的重要性,了解沟通的技巧,从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合新.课程思政理念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路径探索[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20(05):120-123.
[2]苏博云.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以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38(2):65-70.
[3]刘玉.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