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民间艺术介入乡村文旅建设的路径研究

2021-12-06耿云杉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3期
关键词:文化记忆民间艺术

摘要:艺术对乡村文旅的介入,会是乡村振兴的一条新路径。故以艺术促乡村文旅建设的形式成为民间艺术和乡村振兴融合的新时代课题。形成以艺术为核心的“艺术+文创、艺术+民宿、艺术+花园、艺术+表演”等新的西安乡村文旅发展模式,凸显出西安民间艺术特色。通过对西安民间艺术的挖掘、整理,将西安民间传统艺术文化进行数据化存储,促进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应用。

关键词:文化记忆 民间艺术 乡村文旅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国外学者对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以文化旅游产品供需的视角进行探讨。Richards从文化旅游产品供需的角度出发,认为虽然旅游者的文化遗产旅游需求会随其收入的增加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而上升,但需求的变化受供给的影响更大;Bachleitner通过分析文化遗产旅游和宗教旅游发展的优势,发现文旅融合发展对于旅游目的地提升吸引力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Khalid S.Alhagla则重点强调了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性,保障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文化旅游产业发挥价值的内在要求,文化旅游将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主流方向;Chhabra以遗产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为视角,指出衡量产品质量和游客满意度的决定性因素在于遗产文化旅游资源的原真性程度的高低。而国外关于民间艺术介入到乡村文旅建设路径的研究却很少涉及,现有研究多是围绕文旅融合层面或者将艺术介入到环境、建筑设计中等,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断深入探索。

陕西省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西安实际,制定了《西安市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达到60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达到30个,创建2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可见,西安非常重视乡村文旅建设和发展。西安作为六朝古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经过西安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的精华积累孕育了众多民间艺术,形成了传统乡村文旅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文化振兴恰恰是撬动乡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力量,艺术对乡村文旅的介入,会是乡村振兴的一条新路径。故以艺术促乡村文旅建设的形式成为民间艺术和乡村振兴融合的新时代课题。目前,我国非常重视文化传承以及乡村文旅产业建设的发展和研究,相继提出了乡村振兴、乡村文旅融合等战略。“铜陵田原艺术季”以“艺术振兴乡村”为主题,根据江南水乡犁桥村和西湖村的独有氛围呈现,通过艺术家、建筑师等参与乡村建设的方式,打造艺术与文化介入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的案例;嘉兴市桐乡横港村将艺术融入乡村建筑,把一间破旧鸭舍改造而来,改造后的鸭舍成为一个集游客集散、休憩、咨询、接待、亲子互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空间;金华市磐安小章村以气排球比赛作为文旅融合切入点,定位“体育特色村”,积极进行乡村建设,打造乡村旅游的体育休闲地。

二、乡村文旅机制模式建设

乡村文旅建设机制:陈瑾提出了乡村文旅融合机制主要有内在动力、外在驱力、融合产业基础和思想渊源四种因素;陈瑾将文旅融合总结为四种机制,产业基础、思想渊源、内生动力、外生驱力,通过机制的运作会在产业间产生叠加效应,从而促进各行业间实现互利共赢。乡村文旅建设模式:李洋洋认为我国的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主要有延伸型、重组型和渗透型这三大融合模式。杨霞,陈显军,梁君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广西文旅融合的四种主要模式进行了综合效益评价,最终认为“阳朔模式”最具有全国推广性。乡村文旅建设路径:邓莹璐针对两大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文化资源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入挖掘其内涵、产业融合创造的产品创意不够,过于单调等,并从政府角度、企业角度以及市场角度分别提出了政策、扶持和引导等相关意见及建议;段兆雯等提出通过丰富文化旅游产品多元化、加强文化技术创新的应用、提升服务的文化内涵和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战略,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中国文化的根在乡村。乡村孕育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戏剧、曲艺、杂技、传统手工技艺、传统美术等文化艺术。西安民间艺术在陕西民间艺术的一个大环境中融合发展,以民间艺术为核心理念,它是研究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极其重要的一大领域。作为西安民间艺术本身它具有群众性、俗朴性、自适性、自娱性、时代性与教育性。在世界各民族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的知识产权为陕西民众共有,属于陕西地区民众传承和记忆。古丝绸之路上陕西的民间艺术品通过中亚、西亚进入中东,而后进入欧洲。陕西民间艺术重视生命本体,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实用功能。陕西民间艺术令人目不暇接,其中有平面的、立体的、色彩的、工艺的、综合的,演的、唱的,体裁浩瀚,精彩无比。它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震撼人心的原始艺术宝藏,是中国艺术之精魂。

针对西安民间艺术介入乡村文化旅游建设的现状与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分析了西安周边不同的乡村特色旅游景点中民间艺术的应用,并从历史背景、民间艺术传承和景观设计等几个因素考虑,选取了关中地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重点分析,剖析民間艺术在乡村文旅中的提取方法和应用方式。

不同历史文化下的乡村旅游景点都有各自独特的表现方式,对于历史所呈现的所表现出的独特的地域文化,都无法取而代之。本次调查实例选择了礼泉袁家村、兴平马嵬驿、蓝田汤峪镇等关个中地区小镇,通过走访调研和实地问卷调查,了解了乡村旅游景点中民间艺术的介入现状和地域文化的应用现状。

以西安市典型的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为研究对象,如南堡寨古村、沙河·水街、诗经里小镇、茯茶小镇、白鹿原·白鹿仓、西安周至县等,通过对这些乡村进行实际调研,进一步了解各村文旅建设的发展情况、村民的文旅建设意识、各村文化特色以及建设中存在的困惑,通过对详细调研数据的统计梳理出西安乡村文旅建设的现状。从人文因素(村民素质、艺术特色)、环境因素(制度环境、技术环境)、社会因素(市场需求、竞争合作)层面分析影响西安乡村文旅建设的因素,进而了解当地人们对文旅的市场需求、文旅产业间的竞争等情况,进一步明确民间艺术特色融入的必要性,并为挖掘西安民间艺术介入乡村文旅建设的路径奠定基础。通过走访西安民间艺术传承人、图书馆和网络文献资料梳理挖掘西安特色的民间艺术文化元素,如手工剪纸、糖画制作、雕版印刷、唐三彩、鼓乐等,并利用信息化技术,制作西安民间艺术的文化数据资源库,便于相关人员随时查询、学习及应用。

探究西安民间艺术介入乡村文旅建设路径

三、艺术介入乡村文旅建设路径探索

(1)夯实——艺术介入增加文旅建设厚度

①结合西安乡村文旅建设的实际情况,将筹备成立一个集合民间艺术传承人、艺术家、设计师、民俗工作者共同组成的城乡艺术建设专业委员会,邀请他们参与到文旅建设,为文旅建设注入新鲜的文化能量;②通过微信、横幅、宣传栏等方式加强对西安民间艺术文化的宣传,提高当地村民的艺术文化意识和素养,完善村民参与机制,鼓励农民以土地、艺术、手艺、资金等入股乡村文旅项目,让村民们参与到西安民间艺术文化传承及文旅建设中来,促进艺术真正介入到文旅建设;③与西安本地艺术院校或设计公司合作,将艺术引入到高校课堂,为乡村文旅建设培养专业人才。邀请设计公司为乡村设计特色的艺术logo,凸显乡村艺术特色。

(2)创新——艺术介入加深文旅建设深度

面对互联网技术以及时代的革新,课题组将对西安民俗文化进行有效的创新传承,使得民间艺术能够与时俱进并以新的方式融入到文旅建设中。邀请技术和艺术工作者对手工剪纸、唐三彩等传统文化进行打散重组,抽象变形,提取文化精华加以重组,生成新的图案或艺术作品,融入到文旅建设中,如设计不同皮影形象的哈哈镜等;将民间艺术元素融入到文旅纪念品、文旅建筑、文旅宣传等设计中,让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能够随时感受到艺术的气息,增加对乡村的记忆和喜爱;在西安乡村旅游基地,利用艺术来丰富旅游内容,设计游客自制泥塑、剪纸活动,开设定时的锣鼓表演、皮影表演等景点,将艺术文化穿叉到旅游项目中来,增加旅游的艺术化。

(3)赋能——艺术介入扩展文旅建设广度

将利用民间艺术扩大文旅建设的广度。①从生态环境方面,我们将利用雕版印刷、卢县农民画等艺术美化乡村环境,在村庄的墙壁上绘制西安特色的艺术画,增强乡村文化景观设计与改造力度,彰显乡村特色的艺术文化气息;②从农业发展方面,将田间地头进行空间肌理的全面改造,打造集特色果蔬、神秘花园、农耕等区域于一体的特色园区,并在农耕体验的基础上加入彩雕、夹板舞、皮影、八卦锣鼓、鼓乐等艺术表演及手工活动,改变传统农田种植模式;③从旅游品牌方面,开发特色艺术的文旅纪念品,结合人们的不同需求,设计出差异化、多样化的乡村文旅品牌产品,包括关中皮影、凤翔彩塑或者有艺术特色的作品等,让更多人关注西安传承文化,并前来乡村观光旅游。

避免乡村文旅建设趋同化,缺乏乡村文化艺术特色随着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西安很多地方的乡村过于模仿一些发展比较优越的乡村,缺乏自身的特色,导致花费了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效果却不佳。通过研究,充分的挖掘西安民间艺术的文化元素及特征内涵,将具有西安特色的民间艺术,如雕版印刷、唐三彩、手工剪纸等融入到文旅建设中,构建乡村文化主题公园、具有文化特色的民宿、艺术表演中心等,形成了以艺术为核心的“艺术+文创、艺术+民宿、艺术+花园、艺术+表演”等新的西安乡村文旅发展模式,凸显出西安民间艺术特色。避免侧重于旅游经济的发展,缺乏文旅整体思维西安在以往的乡村文旅建设中,很多村落在业态引入上过于贪大求全,文旅项目遍地开花,甚至整个乡村闭门收费,完全按照景区的发展思路打造乡村,追求旅游带来的经济资源,偏离乡村建设的初衷。本课题结合西安各区域的文旅建设现状,注重将民间艺术介入到文旅建设中,盘活乡村艺术资源,凸显乡村文化气息,使乡村民居带上文化印记、带上乡村记忆,让美丽乡村依托艺术化的建设风貌“靓起来”(如利用艺术美化乡村街道、墙壁等);将文化艺术导入乡村田间、娱乐等生活中,使乡村农事带上文化体验、带上本土趣味,让美丽乡村依托艺术化的项目活动“活起来”(如组建乡村艺术文化节、艺术花园等)。避免注重表面化的文旅融合,缺乏文旅建设内涵。西安现在一些乡村文旅建设中,虽然打着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口号,但是很多村民对西安当地的文化艺术特征及内涵并不了解,只是跟风从事文旅建设工作。据此,本课题将邀请西安民间艺术传承人(如:刘惠霞、郭天祥、周金成等)等开展艺术专题讲座、培训等活动,组织村民及投资者进行集中学习,全面了解西安民间艺术的特征及内涵,将艺术文化有效地融入到文旅建设中,体现艺术的价值和意蕴,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村民对艺术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意识到艺术介入到乡村文旅建设中的重要性。拓宽现有研究范围。将西安民间艺术介入到乡村文旅建设中,扩宽以往文旅建设研究的范围,增强村民及游客对民间艺术文化的认知,丰富西安的民间艺术文化记忆。丰富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课题的研究丰富民间艺术介入乡村文旅建设的研究理论基础,形成该领域内一个新的研究范例,为以后同类课题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四、民间艺术促进了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

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实现当地自然与人文资源向实际旅游项目的转变,充分发挥乡村旅游资源的牵动作用,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一方面,可直接利用发展乡村旅游的当地的民间文化资源来产生经济效益,例如,可以充分利用具有民间艺术中的建筑、饮食、歌曲、舞蹈、游艺等建立相应的民间艺术文化村、民俗风情园、民间艺术博物馆、民俗风情微缩景区、民间艺术体验工坊等。另一方面,还可以间接地利用民间艺术旅游资源为当地的经济服务,比方说,利用传统节日、民间艺术节、民俗礼仪活动展演等来带动当地(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那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但是民间艺术与民俗风情较为丰富的乡村地区,以民间艺术为依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提升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推动其他产业的进步,改善当地经济结构,从而使区域经济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促进西安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通过对西安民间艺术元素的挖掘、整合以及融入,促进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让人们看到多元化的民间艺术形式。推动西安乡村文旅建设的发展。通过课题组对西安民間艺术介入乡村文旅建设路径的挖掘,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文旅建设方案,推动乡村文旅建设的发展,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高人们的艺术文化意识及经济水平。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村民的艺术文化意识和素养,让村民更了解和熟悉当地的民间艺术,更好地的宣传和介入,进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旅游,提升村民的经济收益,促进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

引用文献:

[1]邢莉莉.探析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美学特征[J].美术教育研究,2013(19)

[2]吴国来.浅谈民间美术[J].文艺生活,2013(5)

[3]吴志恩.国民间美术特征及其文化内涵[J].科技信息,2013(2):166-168.

[4]蓝泰华.民间美术造型元素在“中国风”动画中的动态表现[J].大众文艺,2013(9):110-115.

[5]孙超英.信息时代的视觉传达设计[N].中华读书报,2002

[6]《视觉传达设计实践》.靳埭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12

项目来源:西安市2021年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文化记忆视野下西安民间艺术介入乡村文旅建设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YS17

作者简介:姓名:耿云杉  性别: 女 民族:回  硕士研究生;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艺术设计领域

猜你喜欢

文化记忆民间艺术
中国音乐家通过音乐保存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篇
传承·民间艺术
以空间为媒介:从浦东的“空间记忆”到迪士尼乐园的“消费空间”
《金字塔铭文》与古埃及复活仪式
试论粤剧《目连救母》中的文化记忆
跨文化交流视阈下的文化误读与文化记忆
传承与创新:民间艺术的活力之源
民间艺术
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