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助农平台创新研究

2021-12-06谢伟李怡蕾刘舜心肖茜尹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3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互联网+互联网

谢伟 李怡蕾 刘舜心 肖茜尹

摘要:完善的农产品供应平台不仅可以为农产品商户提供优良的销售渠道,也能够有效保证旅行消费者的利益。在精准扶贫政策支持下,基于“互联网+”环境背景,分析现有助农平台中存在的消费渠道欠佳、劳动成果难以转换、科技成果难以转换、急需非物质文化需宣传等问题,设计和构建提供信息渠道、满足个性化需求、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互联网+”助农平台。更大程度上保证农户生产商和旅行消费者的权益,达到敏捷应用、功能全面、成本低廉的目标。

关键词:“互联网+”;助农平台;精准扶贫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农业农村的建设至关重要,推进实现现代化,走向共同富裕刻不容缓。新时代,大众消费倾向朝着享受型消费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地方特色美食小吃、地区特色优质瓜果产生了较大市场,急需桥梁将消费者、生产者、需求者以及“帮带着”联系起来。“互联网+”具有跨多个界面融合、联立产业、线上创新等诸多的特性,能与传统农业、工业等进行广泛结合,创造新活力。

依托“互联网+”的优势,创建助农创新平台,克服跨地区、知名度不高的难题,对农村进行帮助改善,解决部分地区特色瓜果滞销、宣传不到位等问题。近年来,国内学者相继开始了“互联网+”助农的研究。杨继瑞(2016)认为可以利用“互联网+”发展农业经济,拓展农业销售模式,解决传统农业效率低下,经营困难等问题[1]。宁佳(2020)提出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农村农业可以建立完整供应链,推动产销各环节间的紧密协作。同时促使农业与各大产业之间的整合能力持续强化,产业集聚效应凸显[2]。寇光涛(2016)认为互联网和农产业链的发展方式,主要包含农村合作社主导、大型企业牵头主导等多种方式并存[3]。邓章源(2015)认为现阶段中国互联网农业拥有信息平台缺乏、基建设施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弱项[4]。基于以上学者从多种角度分析“互联网+”对农业的影响以及“互联网+”运用于农业的不同方式,接下来将探讨如何构建“互联网+”助农平台。

从“互联网+”的基本内涵和结构特出发,分析构建平台所需要的基础理论,分解助农平台现状,深度发掘其存在问题,改革于农业,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高速流通。构建“互联网+”助农平台,实现政府的正确引导,为政府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支撑;最后,為实现乡村脱贫,实现农业强、农村强、农民富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项目研究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1 “互联网+”助农平台基础理论分析

“互联网+”是指互联网技术应用于生活、社会各个层面的过程。和传统经济不同的是,“互联网+”利用线上互联网技术将互联网取得的创新成果应用于经济社会各行各业之中,增强实体经济的发展力和竞争力,逐步形成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经济发展新形态[5]。构建“互联网+”助农平台的关键在于运用互联网创新驱动力强、联系性好等特征,增强用户和商户的信息交流能力。现阶段,我国对农村农业、旅游业均有扶持政策提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愈发重视,农业是国家的根基,文化是精神的象征。基于国家对农村农业、旅游业的扶持政策,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视,“互联网+”助农平台能够将资源信息发布在网络上,实现同一信息的高效共享。各级人员将与农业销售有关的信息发布在网络上后,互联网会对不同阶段的信息进行自动检索处理,提升农业资源的整合效率。“互联网+”助农平台能够解决农产品交易过程中信息匮乏、物流缓慢等问题,对于发展现代农业经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2 助农平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助农平台现状

(1)农产品销售从农贸市场向电子商务转型。在2015年,国家商务部公布了《“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要求电子商务和农村农业紧密融合,在短期内创建多个电子商务农村综合示范县、基地、企业和网络服务品牌[6]。

(2)农业金融新模式。相关企业通过大数据以及农村互联网交易平台的建设,获取农产品商户的资金实力、信用评估等关键信息作为其贷款的信用依据,据此提高或降低贷款额度,起到了实际上的征信效果,实现了低风险精准信用贷款的投放[7]。

(3)精准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现阶段的助农平台部分实现了信息的高效流通,农户的产品信息可以很快传递给用户,用户的需求也能及时反馈。农户可以根据反馈信息生产契合要求的农产品,实现精确化、细致化[8]。

2.2 助农平台存在的问题

(1)销售渠道欠缺。我国是农业大国,很多区县下属农村依然保持着一贯自主经营销售模式。虽然能够维持个体收入,但在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落后的销售渠道,在市场很难占有一席之地,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劳动成果难以转换。农特产品经农民从农田运回家再到消费者手中经历过多环节,耗时、经济可行性低,保管保鲜设施欠缺,冷链物流水平较低。最终出售价格相较于网络线上售卖较高,竞争力不强,实际到农户手中的利润非常少。

(3)科技成果难以转换。由于农户知识水平不高,很难转变其观念,影响农村的生产经营模式,农村农业设备、条件相对比较落后。我国大部分农村长期以玉米、水稻、高粱和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要种植物,由于知识、技术、资金以及缺乏专业人士指导等原因,很少有地区和个人投入和研发经济作物。现今多元化市场下,消费者对于农特产品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包装精美、品质优良的农产品更受欢迎,导致农产品销量不好。

(4)非物质文化需宣传。我国传承多年的乡土农村是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随着科技现代化和经济发展,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乡村人口逐渐稀缺,土地荒废比较严重。农村工业化、一体化也导致原有务农环境改变较大,非物质文化逐渐缺失,现阶段面临着被遗忘的困境,需要及时宣传和保护。

3 “互联网+”助农平台构建

“互联网+”助农平台主要分为两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搜索区,用户可在国内特定地区查找当地特色景点、旅游景区、规划路线、特产美食以及文化项目等;第二板块是微社区,当地农民或生产商可以在微社区内宣传自己的产品以及特色文化遗产,并附带店铺链接,用户可在页面进行讨论,增进农户与用户关系。微社区内开设用户线下互助对接功能:用户们对自身地区进行定位,用户A可在自身地区寻找用户B,请求其帮忙带回特产或用品,并付以费用(物品费用+少量利润),平台作为中介(用户A在平台内下单,钱汇入平台,待用户A与B交接完后,在平台确定收货后,平台将钱汇入用户B账户中)平台不赚取任何费用,仅为用户线下对接提供保障,“互联网+”助农平台如图2所示。

3.1 “互联网+”助农平台的目标

针对旅行游玩的用户,“互联网+”助农平台的主要目标是提供便利的信息渠道,满足个性化需求;针对有商品可卖的农户,目标在于为农户提供宣传以及与用户的交易,加强用户与农户,用户与用户的联系,推动助农产品事业发展。

3.2 “互联网+”助农平台的特色

(1)敏捷应用。“互联网+”助农平台能够快速接受市场的反馈信息,寻找市场中质量良好、安全绿色、独具特色的农特产,对接需求用户,让农产品快速售出。传统平台的点评系统会产生部分无效信息,而“互联网+”助农平台能够及时按照实际情况对无效信息进行处理并对恶意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实行相应处罚。“互联网+”助农平台开创微社区的模式让用户间进行自由交流,用户可以把想要推荐的当地美食和店铺公布在平台上并附上相应链接,会有专业人士对产品的真假进行判断,保护客户的利益。

(2)功能全面。“互联网+”助农平台不仅可以实现内部信息化的一体化,如采购、销售一系列环节到最终配送至消费者,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供应链的协同,能够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尤其是可以弥补销售过程中,由于供应环节信息不畅而导致供应链断裂带来的损失。平台更是提供“帮帮带”服务,“帮客户”在平台中寻找能帮忙带特产的“帮带人”(途经客户所在地),让客户在家也能得到新鲜的外地特产,并且平台秉持的是在客户收到物品点击确认后,“帮带人”才会收到相应钱的原则,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互联网+”助农平臺注重于宣传保护,既致力于宣传中国各地的特色美食以及一些独有的特产以带动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又保护了客户的隐私和权利。“互联网+”助农平台全方面覆盖了大大小小多个城市,给使用者介绍特色小吃,特色景点以及提供最佳旅游观赏路线,以地方特色带动区域经济,积极响应我国的助农政策。

(3)成本低廉。“互联网+”助农平台所在环境简单、可操作性强,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使用该平台,进行一些基础操作就可以实现快速应用。对用户而言,可以直接进入该平台购买自己所需的产品,或者浏览自己所需的服务,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解决市民对绿色农特产品的日益需求问题。

4 结论

该研究在吸收借鉴相关研究基础上,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双区式助农平台,满足了旅行用户和农产品商户的生活要求,达到了过程可监管、产品可溯源、需求可保障的目标。通过微社区系统及协同体系,用户可以自由选取喜欢的商家,可以实行农产品的协助互带。对于农产品商户而言,借助于示范引导、诚信评价、品牌推介,可以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品牌知名度,促进区县农特产品品质提高,带动一系列农户应用该模式来脱贫致富,在增加贫困农户经济来源的同时,切实保障消费安全,赢得广大消费者认可,为贫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基础,激发农村农业经济活力。

参考文献

[1]杨继瑞,薛晓,汪锐.“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经营思维与创新路径[J].经济纵横,2016,{4}(01):78-81.

[2]宁佳. “互联网+”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向探究与哲学反思[D].长沙理工大学,2020.

[3]寇光涛,卢凤君.“互联网+农业产业链”的实践总结与创新路径[J].农村经济,2016,{4}(08):30-34.

[4]邓章源.互联网农业发展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5,{4}(07):19-20.

[5]周玲,王明宇.“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业电商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中国商论,2015,{4}(13):48-50.

[6]李国英.“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现代农业产业链及商业模式解构[J].农村经济,2015,{4}(09):29-33.

[7]丁明华.“互联网+农业”构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16,{4}(15):97-98.

[8]王柏谊,杨帆.“互联网+”重构农业供应链的新模式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6,{4}(05):75-78.

本文系2021年四川省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助农平台创新研究”资助(项目编号:S202110615136)。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