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高校“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的途径研究

2021-12-06徐振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3期
关键词:四史途径高校

摘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高校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教育,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承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战略意义。把“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从高校开展的“四史”学习教育的现状、将“四史”教育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贯穿高校立德树人全过程等方面探讨高校“四史”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四史”教育;高校;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运用我国数千年发展的大历史观, 提出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的重要思想[1],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与路径。 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高校要加强“四史”教育,并将其作为“加强政治引领”的重要内容。 各大高校以习近平总书记“四史”教育和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全面加强“四史”教育,将其更加全面、科学、具体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

一、高校开展的“四史”学习教育的现状

当前,各高校纷纷掀起“四史”学习教育的热潮,利用多种形式、载体建设教育资源平台,例如,举行联合讲坛活动、教育研讨会、文艺演出,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故事演讲比赛、开展社会调查,举办系列活动,开设主题展览等。从形式上看,除传统的专题讲座、课程建设、研讨会、知识竞赛,还有内容新颖、更为活泼的微视频、文创作品、诵读比赛等,但传统的学习教育仍占大多数。从内容上来说,除关注“四史”本身,个别院校还依托高校的自身特色设计了相关活动,使“四史”学习教育更具有针对性。从覆盖面上来说,大部分活动只在院系内举办,或者覆盖全校师生,有的还面向市民开放。从系统性来说,高校目前的“四史”学习教育仍着眼于散落的“点”,活动之间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缺乏系统性的统筹设计和管理。但总体来说,各高校的“四史”学习教育起步较快,发展较为迅速,但实践过程仍有待改进和完善。

二、将“四史”教育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

1、从着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着力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着力增强学生的使命意识。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善于从历史经验中汲取理论创新的养料,并把总结党的历史、用党史教育全党作为统一思想、端正党风、继承传统、开拓前进的重要一环。“四史”教学,不是一般的历史教学,而是以历史为基础的政治教育。高校在开展“四史”教学过程中,首要的就是把握其政治性,必须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2)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

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塑造正确的历史观可以带来价值认同的最大化。这种认同是指青年学生对自己民族和国家的一种带有肯定性的心理判断和情感归属,会带来思想上的统一、行动上的一致。因此,共同的历史观可以被视为一种软权力资源或具有整合作用的“社会水泥”,旨在用来塑造社会的“普遍共识”,赢得大众的积极赞同。对于高校教育而言,通过有效传授、传播正确的历史观点,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弘扬传承我们的文化传统,培养学生对国家治理的认同,这正是高校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

(3)增强学生的使命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我们的国家正在走向繁荣富强,我们的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我们的人民正在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当代青年学生正处于我们国家最好的时代,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高校开展“四史”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自身的历史使命,更好地把握现在中国发展的大势,树立自己的使命意识,自觉地把自己的志向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贯通起来,实现个人成才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机结合。

2、加强高校“四史”教育要做好把好教学方向,增强“四史”教育的政治性;注重释疑解惑,提高“四史”教育的针对性;坚持守正创新,增强“四史”教育的实效性。

(1)把好教学方向,增强“四史”教育的政治性。“四史”反映我们党的政治奋斗历程和中华民族的政治选择历程,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要深化理论研究阐释,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现代中国发展脉络。“四史”不是孤立的、割裂的,教学中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既讲清楚相互之间的区别,更阐释好历史、理论、实践逻辑上的密切关联,融会贯通。要运用创新理论,打牢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四史”教育要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全面贯穿、有机融入各门思政课。

(2)注重释疑解惑,提高“四史”教育的针对性。高校“四史”教育是带有鲜明价值取向和时代特征的“历史课”,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辩证认识、理性分析现实问题,实现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青年学生思维活跃,但仍处在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在把国外事情与国内情况联系起来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疑惑。“四史”教育要胸怀“两个大局”,提升教师的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善于利用国内外的事实、案例、素材,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

(3)坚持守正创新,增强“四史”教育的实效性。一是知行合一、学用结合。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优秀教师队伍、打造品牌特色课程。二是统筹好校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挖掘校内外红色资源,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情景教学,“接天线”“通地气”,增强“四史”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三是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拓展选拔视野、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健全激励机制,塑造一支“四史”教育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四是精心打造品牌特色课程。构建“四史”学习教育课程群,讲好中国历史、讲好中国故事。

三、将“四史”教育贯穿高校立德树人全过程

1、深刻把握“四史”教育的价值意蕴

我们党历来强调历史的传承延续,强调在历史中汲取智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学习“四史”的重要性,并系统阐释了其基本内涵和价值意义,为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四史”学习教育夯实大学生的人民情感,增强投身强国伟业的内生动力,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汇聚智慧力量。

2、全面构建“四史”教育的保障体系

要构建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网上网下的“四史”协同育人保障體系。

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四史”教育的组织领导,形成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调落实的管理机制,将“四史”教育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通过建立制度,在经费投入、效果监控等方面予以保证。

二是要加强课程改革。把“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历史观念为主线,构建对接“四史”教育和专业发展的应用环节,搭建重点突出、载体丰富、协同育人的课程体系。

三是要建强师资。重视“四史”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充分利用领导干部到高校上讲台讲思政课、史学专家讲座和历史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讲解员解说等开展“四史”教育,增强教育的权威性、吸引力和实效性。

3、创新发展“四史”教育的重要途径

增强“四史”教育关联性。在教育中既要深刻把握“四史”内部之间的逻辑联系,又要深刻把握某个历史事件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创新“四史”教育方式。要用好互联网资源和手段开展教育,将时下流行的 AR、VR、H5等技术融入其中,综合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传播“四史”内容,实现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媒体传播,使之更及时、生动、立体。

4、探索“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途径

通过调查了解到全国各高校开展的“四史”教育形式多样。如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推动“四史大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追寻历史足迹、学习红色精神;推动“四史”学习教育融入实践教育,通过在生态文明区、红色教育基地、乡村发展等区域进行党团共建、墙体彩绘、参观抗战遗址等实践体验,学“四史”、讲“四史”,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传播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成立“四史”学习教育宣讲团、开展多元化的“四史”学习教育活动;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打造学“四史”在线学习阅读平台举办“学四史”知识竞答系列活动;在“学‘四史’守初心、担使命”主题学习教育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学“四史”的重大意义,充分汲取“四史”的精神力量。

5、探索“四史”教育实践平台——社团活动

鞍山师范学院采用“四史”学习教育的模式创新,成立“四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搭建“四史”教育的实践平台,通过政治理论社团——博雅社开展系列活动将“四史”教育的开始落实、落细,与高校的立德树人教育有机结合。2020年10月—11月开展的“四史”学习教育之党史宣讲活动,对全院2000多名学生人进行了十一场宣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21年7月-9月开展“奋斗百年路 起航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宣讲活动,对全院新入学的学生开展入学第一课——党史学习教育。四史”学习教育无疑是一场生动的思政教育。通过社团宣讲,使更多高校学生近距离接触党史。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加强“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有机结合,依托政治理论社团活动,将“四史”教育活动贯穿到学生的日常活动中。

总之,把学习“四史”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起来,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1-09(002).

[2]宋俭、廖玉洁.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0(07)

项目来源:2021 年度鞍山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立项课题《加强高校“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的途径研究》研究成果,主持人:徐振,课题编号: as20212004

猜你喜欢

四史途径高校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
在“四史”教育中培育新时代学生
让“四史”教育在中小学落地生根
开展“四史”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
开展“四史”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