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健康教育模式及优化对策研究进展
2021-12-06刘春宏
刘春宏
摘要: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各高校开展了健康教育工作,但由于我国在高校健康教育方面起步较晚,致使教育效果不明显,难以充分发挥出高校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针对这一情况,需要采取有效的优化对策来进行改善,保证高校健康教育能够得到改进,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健康意识的目的。本文将对高校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探讨,并提出具体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高校;健康教育模式;优化对策;
大学时期是培养学生的关键时期,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健康观念,同时也会对学生的一些健康行为产生影响,所以要重视高校健康教育,借助高校健康教育模式来强化学生的健康意识,以此来推动高校健康教育的发展,从而为大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现阶段,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健康意识淡薄、运动不规律等问题,致使身体素质较差、心理问题增多,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因此,高校要及时意识到这一问题,借助高校健康教育模式来打造良好的环境,不断提升高校的健康水平,进而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和心理负担。
一、高校健康教育模式
(一)以课程为主导
在《大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中,要求高校需要按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展开健康教育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大学生身心发育、学习卫生、性心理等多方面的内容,涉及内容较为全面,主要采取讲座、选课等形式出现,目的是避免学生产生亚健康和疾病。高校健康教育具有诸多教学价值,如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减少生理危害发生等,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健康意识,促使学生可以养成健康的生活行为和学习行为。
(二)运动健康课程
目前,我国各高校所使用的健康教育模式仍过于传统,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于高校开展健康教育模式来说,应该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注重考察学生的技术动作、纠正学生的运动行为,防止学生错误练习而导致身体受损,从而降低了运动健康课程教学的质量。根据实际研究发现,竞技运动项目具有练习难度小、氛围活跃、容易掌握等多种优势,可以满足当前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也能够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近年来,瑜伽、体操、舞蹈等项目已经归纳到运动健康课程中,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三)心理健康课程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心理健康越来越受人們的重视,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可以深入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学习上、生活上的问题,促使学生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园生活中。但目前,多数高校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不够完善,致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并不明显,难以达到疏导学生心理情绪的目的,从而影响了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发挥。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时,需要重视课程开设的自主性、体验性和互动性,改进过去多人授课的教学方式,采取针对性、有效性的教学手段,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健康意识[1]。
二、优化对策
目前,高校健康教育模式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形式老化等,无法有效强化学生的健康观念,致使教学效果不佳,难以起到培养学生健康意识的目的,因此要加强对健康教育模式的优化,从而有效提升高校的健康教育水平。针对现有教育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着手:
(一)拓展健康教育内容
根据高校健康教育现状来看,原有的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从而打消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因此,各高校可以进一步拓展健康教育内容,将大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融入到其中,注重锻炼学生的气息,实现运动与气息相结合,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健康素养。传统体育项目具有简单、易学的特点,不需要使用较大的场地和设备,让更多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其中,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养,达到强化学生身体质量的效果。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挖掘学生的身体潜能,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锻炼意识,有助于促进学生朝着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2]。
(二)转变健康教育的形式
现阶段,我国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借助新媒体技术能够创新传统的教育模式,打破原有教学的局限,实现多维度、多角度的健康教育,帮助学生纠正运动技术要点,促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运动技巧,从而更好地理解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运用新媒体技术来讲解运动要点,这样有助于增加教育的趣味性,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化,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进而突破过去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将当下社会热点融入到其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此来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减少受到心理、生理危害的可能性,进而达到丰富学生心理人格的目的[3]。
(三)丰富健康教育活动
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下,各高校所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存在形式单一的问题,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无法起到调节学生心理状态的目的。因此,高校要及时认识到这一问题,通过丰富健康教育活动来改善教育情况,可以借助多种教育形式来强化教学效果,如表演、影片等,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构建教学情景,促使学生可以感受到预防疫病的重要性,从而达到引起学生重视的目的。对此,学校需要成立一个专门的组织,加大对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健康概念,并适当为学生演示一些瑜伽、体操等自我调节的项目,不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进而在获取健康知识的同时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努力发挥出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成长为一个心理素质健康、身体能力高的专业人才[4]。
结语:高校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健康观念,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从而成长为心理素质健康的大学生。但目前,各高校仍使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不仅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形式老化,还受场地、设备等条件的局限,致使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够高,难以充分发挥出健康教育的作用。针对这一情况,需要及时采取应对策略来改进,并拓展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不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进而达到强化学生身体、心理素养的目的,同时也推动了高校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晓婷[1].高职生营养认知行为调查与教育对策研究——以北海职业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19,0(3)
[2]黄越[1],吴亚婷[1].高校健康教育路径选择[J].中国健康教育,2019,35(3)
[3]胡高楼[1],陈根芝[1].浙江省部分高校开展健康教育现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2)
[4]李昊宇[1],王晶瑶[1],李佳星[1].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19,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