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困与解
2021-12-06孙红梅
孙红梅
摘要:为加强辅导员职业认同,提高职业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能力,本文从客观工作、教育对象、岗位认知等三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面临的困境,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品牌建设与关注辅导员职业发展等三点建议,为高职院校辅导员解困。
关键词:辅导员;队伍;困;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中强调,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当前,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职责,“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理顺高职院校辅导员面临的职业困境,多渠道寻找破解之法,既有利于学校的长久发展,也改善了学生的教育环境,还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做好了思政支撑。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之“困”
1.工作“量”的超額导致“质”的下降
客观上讲,多数高职院校所获得的财政支持是低于同级本科院校的,但是其资金压力却不低。同时,高职院校的资金更多投入到实训设施创建、学生技能培养等专业建设和技能大赛中,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很多院校难以按照1:200的比例足额配备相应专职辅导员数。而且,培养学生不是一时的工作,很多接续性强的工作还是需要专职辅导员来负责,因而专职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很大。由此,很多工作辅导员只能应付,工作质量也因此下降。
2.生源水平加大了教育难度
高职院校不同于本科类院校,学生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无论是就学习态度、习惯,还是就素质能力水平而言,相比本科院校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理论水平相对较低。同时,职业院校,更多的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而侧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中,更注重技术方面,因而更容易忽略学生心理的成长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成长于现代化水平下的“00”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思维跳跃,敏感脆弱,加大了辅导员教育的工作难度。
3.岗位倦怠带来的职业压力
中国高校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员育人、协同育人、集体实践构建成的德育共同体。辅导员职业倦怠主要源自于学生发展需要时间较长,职业成就感低;辅导员岗位流动性差、晋升空间小,难以产生职业认同感;岗位工作量大占用私人时间多导致的社会角色冲突等几方面。辅导员“上不去”“留不住”,职业压力大。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之“解”
1.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一方面要尽快配齐辅导员数量。按照1:200的比例尽快配齐辅导员数量,不止是辅导员工作量上的减轻,更是辅导员工作质量的提高,有利于辅导员更对每个学生有更加细致的了解和更加周到的关怀,从而提高辅导员教师的工作效能感。二要多渠道开展辅导员培训。辅导员是一直非常需要与时俱进的队伍,因为其服务对象是学生,学生是不断更新换代的,因而辅导员要做好学生工作,就更应该
不断对自身进行更新换代,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三要关注“老”辅导员与“新进”辅导员两个主体,赋予前者活力,补充后者经验,做好“新进”辅导员与“老”辅导员的衔接工作,让有经验的辅导员发挥好传帮带作用,让有活力的“新进”辅导员发挥好“沙丁鱼”效应,不断激励辅导员的青蓝结合与发展,从而加快辅导员队伍数量与质量的齐头并进。
2.强化高职院校品牌建设
综合学生情况来看,学生报名高职院校,主要看学校品牌度与知名度,看学校在行业中排名和地位,因此,部分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相对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品牌建设不足,影响力不够,不足以吸引学生到该处学习。因此,学校要尽快补足自身短板,发挥自身有点,用硬实力说话,用高品牌代言,不断增强学校综合实力与综合影响力,从而从根本上提高生源质量。
当然,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我们也要不遗余力的建设名师工作室,打造思政育人品牌,不断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中展线育人水平,打造思想政治工作品牌。同时,结合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契机,我们也要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做好党史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让学生在春风中成长,增强学生仪式感教育和发挥好党员教师模范先锋作用。
3.关注辅导员职业发展
辅导员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因而辅导员的心理健康与应激水平十分重要。要解决辅导员职业倦怠的问题,首先要给予其以适当的关注,让辅导员找到存在感与归属感是最根本的,这就需要明确辅导员的工作性质与工作内容,克服只要“和学生
有关”的工作就“和辅导员有关”的理念是当前最需要做出的改变。其次,要关注辅导员的成长,使辅导员能够清晰的看到自身的优势与成长,对自身发展有清晰的规划,按照相关规定,制定明确的奖优罚劣制度,让能干者能上,有为者有位。最后,要更多的帮助辅导员更好的认识自身岗位,充分挖掘其岗位价值,让辅导员对工作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期待,不断帮助其树立职业理想与规划,帮助其发展。
结语
饮水思源,这四个字适用于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也适用于对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之“困”与“解”的分析。只有辅导员队伍自身深入“思源”,才能给学生带来汩汩清澈流水,才能为学生发展带来源头活水!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 [2005-1-13].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3017/200501/t20050113_76797.html.
[2]任少波,楼艳.论高校德育共同体的三重意蕴[J].高等教育研究,2018, 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