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晏殊《蝶恋花》内蕴探赏

2021-12-06王靖宇

文学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蝶恋花伤感宋词

王靖宇

内容摘要:读晏殊的《蝶恋花》,字里行间都是复杂的情绪、想象的空间。尤其那一句“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既有伤感之情,又有一种距离美、通透美,让读者回味无穷。本文主要围绕“赏析伤感”、“赏析距离”、“赏析通透”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从更全面的角度赏析晏殊《蝶恋花》,让越来越多人走进宋词的世界,感受宋词的深刻与美好。

关键词:宋词 伤感 距离 通透

现代人引用宋词,大多用于学习,或者抒发某种情感。而晏殊《蝶恋花》带给读者的影响力,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说,有些读者认为“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可以讲述学习的道理,鼓励人们要执着坚定地求学。也有些读者认为这句词可以讲述独处的道理,强调做人要耐得住寂寞。还有些读者认为这句词非常豪迈,激励人们勇于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挫折……一首《蝶恋花》,一句词,有如此多的解读角度,足以体现晏殊《蝶恋花》的深刻,也足以彰显宋词的美好。

一.伤感

“借词抒情”是宋词中常见的现象。在抒发的“情”中,既有欢愉之情,也有伤感之情。尤其是伤感之情,往往带给读者很强的共鸣。在晏殊的《蝶恋花》中[1],“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到“愁惨的煙雾”、“饮泣的露珠”、“缕缕轻寒”、“燕子离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写到“月光入户”、“离别之苦”,“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写到“西风惨烈”、“绿树凋零”、“登高眺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写到“心上人”、“一封信”、“高山连绵”、“碧水无尽”,这些事物的刻画,从景物,到人物,再到思绪,都营造了浓郁的伤感氛围。在宋词作品中,类似于这样满溢伤感之情的创作还有很多。比如说,杜甫的《登高》,整首词都带着悲凉、伤感,那一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蕴含着杜甫对身世、人生、家国的无限伤感。再比如说,苏轼的《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3],其中“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营造了“天涯”、“倦客”、“归路”、“故园”等意境,表达了苏轼“何处是归途”的伤感之情。

相比之下,在晏殊的《蝶恋花》中,这种伤感之情有何不同?整首词“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4]虽然通过“愁惨的烟雾”、“饮泣的露珠”、“缕缕轻寒”、“燕子离去”、“月光入户”、“离别之苦”、“西风惨烈”、“绿树凋零”、“登高眺远”、“心上人”、“一封信”、“高山连绵”、“碧水无尽”等意境,营造了伤感氛围,但那一句“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却丰富了伤感的层次,让读者感受到:尽管伤感,作者却仍然敢于登高,尽管伤感,作者却能看懂尘世间,尽管伤感,作者却洒脱豪迈。“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向读者传达了对待伤感的态度,虽然生活、事业、人情世故中难以避免有伤感,但人们可以直面伤感、看透伤感,在伤感中锻炼自己,坚守自己。

二.距离

在晏殊的《蝶恋花》中,关于“距离”的赏析,可以从这些方面去体会:

第一,因孤独而产生的距离感。“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到燕子飞走了,“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写到明月不懂离别之苦,“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写到绿树凋零后的样子,“我”独自登高时的心情,“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写到山连绵、水无边,心上人不知在何处……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因燕子离去而孤独,因月光凄清而孤独,因离别而孤独,因树木凋零而孤独,因独自登高而独孤,因心上人不在身边而孤独。每个人都不希望生命满是孤独,但生命或多或少都会有孤独时刻[5]。在晏殊的《蝶恋花》中,“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诠释了作者对孤独的理解,虽然孤独带来了距离,让作者暂时远离了一些热闹的欢愉,但距离的那一边,作者可以用一份独处的心境,进行冷静的思考,体会孤独背后的美好。对于身处闹事的现代人来说,或许可以通过“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意境,学习如何从孤独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合适距离。

第二,因追求而产生的距离感。如果一方离去、远走,而另一方跟随、妥协,就不会产生这么多“距离”。在晏殊的《蝶恋花》中,对于“燕子离去”、“离别之苦”、“绿树凋零”、“登高眺远”、“心上人不在身边”等意境,如果作者没有寄予自己的情感,没有坚守自己的追求,可能就会习惯无数次的“燕子离去”、“离别之苦”,也不会注意到突然间发生的“绿树凋零”,更不会有“登高眺远”、“寄信心上人”这份心情。由此可见,正是因为内心仍然有自己的坚守和追求,作者才会因追求而产生距离感。这一点通过“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来。“独上”一词有孤独的色彩,也有独行的坚定。“高楼”代表着实体建筑物,也代表着作者追求的崇高理想、崇高境界。“望尽”、“天涯路”说明在追求人生抱负、人生理想时,即使无人同行,作者也要鼓励自己,勇敢地走下去[6]。

第三,美学意义上的距离感。从美学角度赏析晏殊《蝶恋花》,产生距离是一种无奈,一种伤感,也是一种美好。在晏殊的《蝶恋花》中,“燕子离去”、“离别之苦”、“绿树凋零”、“登高眺远”、“心上人不在身边”等意境,固然让人孤独、伤感,但换一个角度赏析,关于“燕子离去”,还可以有其它解读的角度,比如说,燕子去了还会再来、燕子去了更适合它的地方、“我”心中只要保留对燕子的美好记忆即可,这些都是从美学角度,理解“距离产生美”。同样的,对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句词,如果从美学角度赏析,也会有另一层深意,比如说,既然无人理解“我”,“我”就做好我自己,用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观察生活,体味人间尘世;既然无人愿意与“我”同行,“我”就轻装上阵、无牵无挂;既然路没有尽头,“我”不必急于赶路,也不必担心前路无知己;既然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我”要学会欣赏远距离的美景、美人和美好事物。

三.通透

宋词中展现出来的“通透”,往往可以代表作者的通透思想。在晏殊的《蝶恋花》中,关于“通透”的赏析,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

一方面,通过景物描写来渲染通透之感。在晏殊的《蝶恋花》中,“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到燕子终究会飞走,“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写到即使离别再痛苦,月光也感受不到,还是一如往常那样倾泻到每家每户,“昨夜西风凋碧树”写到无论树木生长的多好,突然一阵西风吹过,就会全部凋零,“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写到虽然“我”很想写一封满载思念的信,却不知道寄往何处……关于这些细腻的描写,既是一种客观表述,也是一种主观思考。在作者看来,既然无法控制燕子离去、月光倾泻、树木凋零,不如去接受,去适应,去思考如何在无奈之中做出一些有效改变。于是,作者才会抒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慨,劝解自己和他人:独自面对吧!勇敢登高吧!看得更远一些吧!这样的感慨,为景物描写渲染出来的“通透”,做了一个很好的总结[7]。

另一方面,通过对比描写来表达通透见解。在晏殊的《蝶恋花》中,先写到“愁惨的烟雾”、“饮泣的露珠”、“缕缕轻寒”、“燕子离去”、“月光入户”、“离别之苦”、“西风惨烈”、“绿树凋零”、“登高眺远”、“心上人”、“一封信”、“高山连绵”、“碧水无尽”等意境[8],然后将“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思想和情怀贯穿其中,形成了鲜明对比。虽然景物是伤感的,心情是孤独的,前路是迷茫的,但作者偏偏要“独上高楼”,并且因为这种坚持和勇敢,在“独上高楼”时,作者从孤独、伤感、迷茫中看到了新的希望,看到了更远的前路。“望尽天涯路”是作者看到的眼前景物,更是作者那一刻的思想和情怀,蕴含着作者对人生的感慨。而“望尽”一词是感慨的核心,“望尽”就是通透、接受,并积极改变。

在赏析晏殊《蝶恋花》时,无论是伤感之情,还是距离美、通透美,都体现了这首词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展现了晏殊出众的才华和清丽脱俗的思想境界。现代人读晏殊《蝶恋花》,从文学的角度来说,可以学习创作上的种种特点和优点,从思想的角度来说,则要用心体会复杂心理、复杂情感、复杂思想,从宋词中真正获得陶冶,不断提升自我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雷晶晶.苏轼《蝶恋花·春景》的艺术拓展与革新[J].江科学术研究,2019(12):57-58.

[2]周成虎.二晏词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延边大学,2017(10):42-43.

[3]钱鸿瑛.千回百折 哀感无端——晏殊词风格探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Vol.49(1):60-66.

[4]单芳.晏殊词的抒情视阈及审美意趣[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1):92-97.

[5]王秋萍.中国古代思妇形象的嬗变[J].知识窗:教师版,2018(6X):42-44.

[6]黄梦佳.《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妇形象及其艺术[J].文学教育:上,2017(9):40-41.

[7]李蔚.論晏殊词中的女性形象[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7(06):68.

[8]陈若雯,郭艳华.论晏殊词的“富贵”感伤及其成因[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26(08):64-66.

课题来源: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课题名称:儒家诚信思想融入高职院校学生诚信教育的启示研究,课题编号:SKL-2019-2275.

(作者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蝶恋花伤感宋词
蝶恋花
半小时漫画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蝶恋花
蝶恋花
告别季
宋词
刘羽亮??《宋词数首》
咏与叹
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