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三毛后期作品的独特魅力
2021-12-06何芬
何芬
内容摘要:三毛是华文世界里的奇女子,是一代人的精神偶像,她用自己大起大落的人生凝结为艺术的花朵奉献给读者,她用人道主义精神感染着世人,教世人学会爱和被爱,她用平淡、入世的文字告诉人们爱是人类灵魂唯一的救赎。她热爱生命,把自己特殊而蕴含哲理的生活经验传授给读者,用心去感受生活,不断地升华自己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三毛 散文 爱
三毛后期的作品,主要指她的丈夫荷西去世以后所写的散文作品,这个阶段的三毛,写尽了人世的苦痛和对生命的体悟,但其中最独特的魅力在于三毛用她自己大起大落的人生凝结为艺术的花朵奉献给读者,用她的人道主义精神感染着世人,告诉读者爱是人类灵魂唯一的救赎。
一.跨越种族不分国界的博爱
三毛万水千山走遍,愈发活得通透。在她的内心深处,爱是无关于国籍与种族的。在三毛心中,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就像是左邻右舍一样,而人类也只有一个地球,全球一家亲,人们应该互相关照、互相帮助、互相关爱。
1981年的秘鲁之行,三毛与其同事乘坐火车从玛丘毕丘返回古斯各,途中车子因乌日庞巴河暴涨大水导致路基松弛而停止运行,而前来救援的一辆小型迷你巴士趁着人群惊叫散开时快速急转弯跑了,但上车的乘客仅十一人,车子后面还未坐满。原来铁路方面不负责叫车,来救援的只有旅行团导游的车,这意味著没有参加团体的人是不能上车的。前后来的四辆小型车做法与第一辆如出一辙,导游推着整团手拉手的乘客追车上去,车子未停就载着十几个乘客走了。三毛气极之下去找司机理论,骂司机不是人,司机却认为三毛不讲理,三毛据理力争,不讲理的应是旅游团,明明车上全是空位,却让未参团的乘客泡在水里,路即将断了也不救人,一个与三毛有过过节的导游竟要求三毛上车要先给5000块钱。三毛怒吼“不许开!还可以站人。”“钱,不是人生的全部,这些话难道基督没有告诉过你吗?”[1]回到古斯各后,三毛马不停蹄地赶到警察局,说服他们派车子再去救人。此次大水,有六百个老百姓失踪,只找到了三十五具尸体,掉在车站的两百多名游客最后被警方载回了古斯各。
三毛的爱是博大的。在中南美演讲时,她说当她看见不同国籍的朋友同在一个地球上生活时,她会想:我们是谁?我们是地球人。所以既然我们是地球人,那么这一个小小的地球,就都是我们的。因此,我们爱护中国,也不要忘了忽略地球,因为毕竟我们是地球上的居民;在西雅图读书时,三毛写到“看我们大家的手,拉住了全世界不同民族的信心、爱心,以及和平相处的希望。如果我们记住这手拉手、肩靠肩的日子,那么世界大同的理想不会再是一个白日梦。注意,我们都是实践者,我们继续做下去,为了爱、为人、为了世界的和平。”[2]
爱是人类灵魂唯一的救赎,三毛认为一个有信仰的人,对于这个美丽的世界和生命,不仅要有感恩,还要将爱分布到人间。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主编高信疆说:“三毛有她非常难得的一面,那就是她对于劳苦大众、对生活里面的中下阶层,时时萦系于心,也给人最高的肯定与赞赏。基于这样的胸怀,所以她会有更丰富的文学生命。在80年代这样充斥着功利、物质的社会,三毛还能够保持她那颗纯洁无私的爱心,这是她最打动人之处。”[3]
二.对祖国的炽爱
三毛踏尽万水千山,但从未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在三毛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对民族、对祖国强烈的爱,三毛忘情地高呼自己是中国人,希望祖国强大统一。三毛大声疾呼要做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坦言她的余生要在大陆度过。
无论身处何地,三毛对中国的爱只增不减。在玻利维亚,她奉告她的读者小朋友永远不要放下中文这份博大精深的文化,它将是终身的享受和珍宝;在巴拿马,三毛说中国人不同于其他种族的地方在于,中国的根无论在哪都不会轻而易举地放弃,中国人是一个奇怪且强韧的民族;在马德里读书时,因为女院长瞧不起她是中国人,三毛一怒之下将一盆脏水泼到院长的身上;在智力,她笑着骄傲地对米夏说,你看有同胞就有饭吃,做中国人好不好;在秘鲁,她与公交司机争论说,中国人是勤劳刻苦又和平的民族,是不会扰乱社会的;在美国读书时,一对美国夫妇待她非常好,提出要三毛做他们的义女,继承他们留下的遗产,但要求三毛一辈子不结婚,陪着他们生活。三毛听后立刻告别,再也不去见那一对夫妇了……
三毛对中华民族、对祖国的爱深入骨髓。古继堂先生曾评价三毛说:“三毛虽然与外国人结婚,又长期定居在异域,但她对祖国的深情不但没有淡化,而且更加浓厚,真是难能可贵。与那种踏上外国的土地就忘记了自己是从何而来,就对异国崇拜有加,对中国怨声载道,甚至诅咒不息的不肖子孙相比,三毛可算是坚贞的中华儿女。”[4]
三.对父母的珍爱
世间人情百态,不尽相同。荷西死后,三毛的精神世界一下子崩塌了,在极度悲伤的笼罩下,三毛竟有了自杀的念头,但幸运的是,父母无微不至的爱与陪伴使三毛选择继续活着,并渐渐懂得了“孝子爱日”的真正含义。
“孝子爱日”是指要珍惜和父母相处的分分秒秒,在父母有限的生命圆环里及时行孝。在荷西死后的一天,三毛独自一人去给荷西做坟,在缓慢开车的过程中,三毛看见了她的母亲在大雨滂沱中独自前行,皮包夹在腋下,佝偻着身体双手提着沉重不堪的购物袋,小腿一步又一步地拖着艰难移动。三毛幡然醒悟,自己沉浸在痛苦中,却忘了已过花甲的双亲在语言不通、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的孤岛上生存的艰难。三毛看着眼前孤零零走着的母亲热泪如倾,母亲的背影那么陌生又那么熟悉。三毛心想,爱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何如此心酸与苦痛?孩子显现真情的时候总是背着父母,而父母向孩子表露最深最真的爱的时候也都是一次次的背影。什么时候父母和孩子能够面对面而不再隐藏,将最真诚的爱在彼此的世界里交代得清晰透明。
三毛喜欢用预知死期的方式来结束生命,但三毛选择了活着,因为她明白了她对父母的爱,对父母冗长的牵挂与不舍,在这个世界上她的生命是与她的父母及丈夫荷西是紧密相连的,生命不可逆转,先走的人总要留下无尽的苦痛让尚在人世的人来承受,即使如此三毛宁愿自己承受这一份苦痛,成为在父亲、母亲、丈夫的生命圆环里做最后离世的一个。一个有责任的人是没有权利死亡的,三毛爱自己的双亲与丈夫胜过于自己的生命,父母的幸福和年岁需要三毛来守护,在这份责任下三毛开始爱惜生命。三毛深觉生命来自于父母,养育之恩无法回报,对于“孝子爱日”这句话的理解更加透彻了,与父母的相处还有多少个时日呢,父母年岁已高,与父母相处一天就少一天,这么一想,更觉得与父母相处的每一天都需要珍惜和爱护。为着父母,一切的依恋都可以舍去,她以对折低价卖掉了她与荷西的房子——私人海滩双层洋房一幢,三毛随父母回台湾了。
四.对朋友的“淡”爱
三毛是一个信奉“无为而治”的自然主义者,三毛认为天下万物的来去都有它自己的时间,如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所以有些东西如果刻意去找往往是寻而无果的。三毛从不执着于任何人事,认为交友只在乎身心舒畅和健康,以及随缘而得到的友谊,因而不必在乎朋友的学历、身高和年龄等。三毛说:“在中南美洲,我不化缘,我‘随缘,缘分来了是朋友;缘分散了,那部车带我到青鸟不到的地方——一篇文章的名字,我上去了,跟下面的朋友笑一笑,也就算了。”[5]
三毛喜欢“萍水相逢”,对于“萍水相逢”这四个字,用李白的《月下独酌》最后四句“醒時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云邈汉”便可了解。坐长途车时,三毛会让她的同事米夏坐别的地方去,她不跟米夏坐,她要跟陌生人坐,如果陌生人跟她无话可谈,三毛也只问好,询问是否可以坐其旁边的位置。但三毛是通常一个“有缘”的人,坐在她身边的陌生人会把心里的话一直讲给三毛听,可三毛绝不问人结果,往往讲的人就流下了眼泪,讲到最后,人家亲切地叫三毛“妈咪达”了。当陌生人追问三毛家住哪里时,三毛也从不留地址。对于“妈咪达!再见喽……”这种情形,三毛叫“萍水相逢”。
君子之交淡如水。三毛曾言“知心朋友,偶尔清谈一次,没有要求,没有利害,没有得失,没有口是心非,相聚只为随缘,如同柳絮春风,偶尔漫天飞舞,偶尔寒日飘零。这个‘偶尔便是某种永恒的境界,又何必再求拔刀相助,也不必两肋插刀,更不谈死生与共,都不必了。这才叫朋友。”[6]朋友关系应是一种自由的存在,而不应有束缚。回到加纳利群岛后,三毛受邀与三位乡下的异性朋友于黄昏时分去山上住,再在第二天清晨去打野兔,对于迫切需要接近大自然的三毛来说,厚实的泥土总是能够让三毛感到欢悦,三毛欣然前往。然草原上的湿气侵透进三毛的身体,强烈的胃疼也使三毛无法睡眠。三毛想到第二天早上的活动,自己会成为同伴的重担,这使三毛非常不悦,她不愿成为同伴的负担,于是三毛留下三张纸条在星空下悄悄走了。当其中一位朋友追上来要送三毛回家时,三毛温和而固执地拒绝了。于三毛来说,友谊就是自由,如果在这份友谊中掺杂了某些杂质,譬如负担,那朋友便是不好做的了。
参考文献
[1]三毛.万水千山走遍[M].三毛全集.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7:140.
[2]三毛.梦里花落知多少[M].三毛全集.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7:228.
[3]张景然.哭泣的百合:三毛死于谋杀[M].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2001:295.
[4]王红.浅析三毛的“真”“善”“美”[J].艺术科技,2013(1):84.
[5]三毛.流星雨[M].三毛全集.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7:115-117.
[6]三毛.亲爱的三毛[M].三毛全集.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7:103.
基金项目:凯里学院2019年度规划课题(学生课题)“试论三毛后期作品的独特魅力”(X201901).
(作者单位:凯里学院人文学院;指导老师章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