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南第一泉”

2021-12-06姿十四娘

广东第二课堂·小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白云山学士品鉴

姿十四娘

明代知名学者黄谏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博学多才,寒窗苦读之时有狐仙女子红袖添香的传闻流传至今。他是明朝正统七年(1442)的探花,后升试讲学士。春风得意之时,天顺四年(1460)因受别案牵连被贬到广州为府判。

黄谏喜欢烹茶,擅于品鉴泉水,他被贬到广州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去苏东坡在天庆观里请人浚缮的“苏井”尝水,结果失望地表示“饮之亦不甚佳”。

唐宋元明朝代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饮用水是广州百姓的困扰,因为“州治临海,海流秋咸”,每到冬季枯水期,咸潮便会汇入珠江水,大举倒灌入城,这时,江水、溪水、井水都变得咸苦难饮。为了取得淡水,人们只好往上走或往下走,往上至白云山取水,地势越高咸味越淡,往下则在城内外挖深井,但是咸潮来时,大部分井水还是咸苦的。这个问题到清末才得以解决。

对水质要求严苛的黄谏寄居广州时,“城中井水多咸苦”的问题还没得到解决,他在兴学讲文之余,四处品鉴泉水,不仅考证了广州历史上一些名井名泉的实际位置,写下了《广州水记》,还给广州的泉水排了座次:

“尝以广州诸泉品之,学士泉味最清美,经昼夜色且不变,宜居第一。九龙泰泉第二,蒲涧帘泉第三……”

名居第一的学士泉在白云山南面飞鹅岭边,黄谏发现了它,写有:“……又行三里余,乃得鸡爬井,郡志所未载,取而试之,虽九龙泰泉,亦不及矣。遂凿井旁石,题曰‘学士泉。郡人遂传其名,士大夫皆取供烹茶用……”

黄谏发现鸡爬井(当地村民又称犀华井)后,立石碑,题名“学士泉”,誉之“岭南第一泉”。

文革时期,井与碑皆被毁。

20世纪90年代,白云山一带施工时,被覆盖了的泉眼重见天日,2002年,广州进行文物普查工作,重新确定此泉眼是当年的“岭南第一泉”,并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高楼林立,新旧不断交替的广州市区里,身在城中的“岭南第一泉”,位置略显隐蔽——在广州政民路77号大院内,与之同一个大院、共享同一个定位的,还有一个酒家。

酒家将这“岭南第一泉”的泉水用两根水管引到食府内,烹茶、煲汤、煮饭、做菜均用此水,其市师鸡、冰梅猪手、泉水浸鱼、自制豆腐等均十分出色。

茶足饭饱,在大院里散散步,像探访邻居一样去探訪“岭南第一泉”,隔着时光滔滔的洪流,其实也没什么可看的了,只是看着“岭南第一泉”几个字,想想几百年前的广州城中大多数百姓在秋冬只能饮咸苦之水的历史,有嘘唏,亦有感恩。我们算是生长在一个好年代了,忆别人的苦,思自己的甜,亦当幸福。

责任编辑 张家瑜

猜你喜欢

白云山学士品鉴
瓦学士
品鉴臻物
品鉴臻物
《宋史·宰辅表一》校正一则
品鉴看展
品鉴臻物
白云山
香港理工大学护理本科教育见闻及启示
广州·白云山
广州白云山风景区森林自然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