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视域下的设计创新模式与演进

2021-12-06陈国栋杜敬卿单日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设计创新工匠精神

陈国栋 杜敬卿 单日

摘 要:综合借鉴和应用设计驱动式创新的理论,以归纳演绎方法,系统地梳理归纳了设计创新、设计驱动式创新、有意义的创新以及工匠精神融入到有意义的创新的理论观点与思想。分析结果表明:设计通过整合知识、制度、技术、文化、产品、市场和商业模式等创新要素实现渐进式创新,设计在此过程中起到资源整合的作用;工匠精神在新产品与市场之间起到理论桥接的作用,是實现设计的渐进式创新向设计的突破性创新演进的关键要素,工匠精神纳入到设计创新领域,拓展了设计的渐进式创新中对产品与市场关系探讨的研究空间;设计的突破性创新是一种基于工匠精神的设计创新模式,是对有意义的创新理论的领域细化,该模式产生了设计创新的“双轮驱动”效应,横向驱动的是渐进式创新模式,纵向是由工匠精神拉动的,该驱动机制以产品为载体,利用新产品表达一种精益求精的设计精神,以市场为基点,促使设计驱动链向纵向纵深发展,从而形成一种以工匠精神主导的立体式、全面性的设计驱动链。

关键词:工匠精神;设计创新;有意义的创新;渐进式创新;突破性创新

中图分类号:F 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21)06-0622-07

Research on Design Innovation Mode and Evolu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aftsmanship Spirit

CHEN Guodong1,DU Jingqing2,SHAN Ri2

(1.School of Business,Taizhou University,Taizhou 318000,China;2.School of Art and Design,Taizhou University,Taizhou 318000,China)

Abstract:The theoretical viewpoints and thoughts of design innovation,design-driven innovation,meaningful innovation,and craftsmanship integrated into meaningful innovation were studied with inductive deduction as methodolog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cremental innovation of design,that integrates innovation elements such as knowledge,system,technology,culture,products,markets,and business models,is proposed.The design plays a role of resource integration in this process.The craftsmanship spirit plays a role of theoretical bridging between new products and the market,and is a key element to realize the evolution of design from incremental innovation to radical innovation of design.The craftsmanship spirit is incorporated into the field of design innovation,which expands the research space for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ducts and the market in the incremental innovation of design.The radical innovation of design is a design innov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craftsmanship spirit,and it is the refinement of the field of meaningful innovation theory.In this model,the “two-wheel driven” effect of the design is produced.Incremental innovation model is driven in horizontal direction,and the vertical direction is driven by the craftsman spirit.It displays a spirit of excellence in design by using products as a carrier.By incorporating craftsmanship spirit into the design-driven model,one can extend the role of the market greatly and make the design-driven model develop in vertical direction,thus a three-dimensional,comprehensive design-driven chain dominated by craftsmanship spirit will be formed.

Key words:craftsmanship spirit;design innovation;meaningful innovation;incremental innovation;radical innovation

0 引言创新驱动战略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创新驱动有2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创新驱动什么?二是什么是驱动创新?在回答什么是驱动创新方面,DOSI从创新方式上做出了开拓研究,认为技术与市场是创新的主要动力[1],之后一些学者补充了该观点,提出技术推动、设计驱动[2]和市场拉动3种创新方式[3-6]。尤其是设计驱动式创新被理论化[2]后,引起学界的关注,在此基础上,意大利学者VERGANTI进一步阐述了意义创新[7]。在中国企业新时代的创新转型中,什么意义才是设计所追求和表達的?该问题并没有引起中国学者的足够重视。但学界一部分学者开始尝试去思考这个问题:有的学者从创新动机与意愿上入手,发现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能够明显推动创新进程,例如福奇提到的创新工匠[8],安德森提到的创客[9]等。创新精神直接体现的是企业家精神与工匠精神,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倡导“要发扬企业家精神、培育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与创新的关系成为新的焦点。不管是设计驱动式创新还是意义创新,强调的是突破性创新,这完全颠覆了传统设计创新的意义和价值,把设计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同时,这也导致学界更多地去专注设计的突破性属性,反而失去了对设计整合组织资源方面所表现出的渐进式属性的思考。把工匠精神融入到设计创新过程中,不仅能够厘清设计创新与工匠精神之间关系,还能揭示设计的渐进式创新向突破性创新转变的内在机制。基于此,文中首先梳理了设计创新的理论发展,并详细阐述设计的渐进式创新模式,明晰设计在整合组织资源方面的规律,其次,在有意义的创新理论[10]基础上,把工匠精神在设计过程中的作用充分挖掘出来,使之成为实现突破性意义创造的重要推动力,并提炼出这种突破性设计的内在驱动规律。

1 设计创新与设计的渐进式创新

1.1 设计创新自从“人工造物”以来,人类一直在思考设计。直至20世纪20年代,设计才成为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时至今日,设计内涵趋于广泛与深入,这也导致学界对设计理解的多样化[11]。现代工业社会,创新驱动发展成为主旋律,绝大多数企业的创新并不是实现技术上的突破,而是利用设计进行技术与资源的整合,打造新的产品。技术创新在工业制造领域的成功使得设计的经济属性更加突出,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SIMON所言:设计(创新)是人造科学界的一个新领域[12]。早期设计创新的研究集中在欧洲,代表人物是WALSH和COOPER。WALSH的主要贡献是系统研究了设计创新的企业绩效[13-15],并把设计从R&D和技术体系中分离出来,使其成为企业创新的独立因素,COOPER系统研究了与设计相关的新产品成功的关键因素[16-18],但当时的设计隐藏在R&D和市场中还没被视为战略手段。随着研究的深入,设计是重要战略工具的思想才被接纳,这时候的设计映射到第三代创新耦合模型中,成为市场和R&D的“桥梁”,Swann称这个阶段是设计创新的“前典范时期”[19],此时的学者都在考虑如何通过设计开发新产品,认为设计是新产品赢得市场的重要因素,甚至有学者把设计称之为“知识中介”[20]。意大利学者VERGANTI试图改变设计创新研究的“混沌”状态,从创新动力源角度提出“设计驱动式创新”的概念[2-3],把产品语义提高到突破性创新的层次,产品语义是用产品的语言、符号价值传播产品理念,具有象征性意义。VERGANTI阐述了意义创新,把创新提升到更高层级,意义创新强调新的价值主张,赋予产品新的诠释和方向[7]。意义创新实现了从“市场与技术”到“价值与意义”创新范式的转型[21],开发出了产品的功能性意义、象征性意义和情感性意义,从而实现产品的突破性创新。但意义创新停留在产品创新上,陈劲拓展了该理念,引入到企业层面,并提出“有意义的创新”[10]。有意义的创新是企业设计者利用设计语言对产品内部与外部意义进行表达的过程,表达的是企业的短期经济意义、中期社会意义、中长期的战略意义和长期的未来意义[22]。可见,有意义的创新也是通过意义创造实现的创新,此时的“意义”不仅仅停留在产品层面,更是企业意义与价值的创造,这为产品如何、怎么表达企业精神提供了理论基础。

1.2 设计的渐进式创新经典创新驱动理论从创新价值链的角度分析创新供给与需求问题,供给即为技术,需求即为市场,设计在经典创新驱动理论中被隐匿在技术范畴中,探讨技术与设计的关系多从功能与形式来展开。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设计理论学家把设计纳入经典创新理论模型中,提出一个基于技术、设计(语义)和市场的创新价值链,语义设计的价值被逐渐挖掘出来,这也契合后现代主义对设计的主张:“设计不仅要表达产品的实用功能,还肩负着传递信息和喻示的作用”[23]。创新驱动理论把设计看作是创新的内驱动力,呈现线性和网络化的趋势,这虽然解释了设计的“颠覆性”属性,却忽视了设计的“渐进式”属性,甚至意大利学者VERGANTI把两者对立起来。在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范式中,学者大多秉承“设计实现的是渐进式创新”[24]的思想,一些包含设计的渐进式创新链开始涌现,例如吴晓波提出一个包括设计在内的创新链[25],是一条从产品方案产生、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策略和市场开发的链条。李若辉构想出设计带动的创新链,并提出源于知识创新的观点[26]。以上基于设计的创新链是开环的,赖红波把设计驱动创新扩展到产业创新领域,创建了设计驱动的闭环创新系统[27]。该类研究肯定了设计对企业资源的整合能力,也契合当下对“设计思维”的战略认知,不可否认,设计能够把诸如知识、制度、技术、文化、产品、市场和商业模式等创新要素整合到一个系统中,该类系统可能是渐进式创新的表征也可能是突破性创新的表达,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实现了纵向价值链的提升。图1所示的是设计的渐进式创新模式,可以解释设计在传统制造企业中的普适作用。

古典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技术进步是知识积累与制度保障的双重作用结果。技术的作用在任何时候都不可替代,但技术专家在创新过程中往往忽略心理与社会文化的内容,这需要把设计纳入进来,只有设计才能够在一定制度框架下对技术资源、知识资源与社会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以提升竞争优势。另外,市场是工业产品的缘起和归宿,任何产品都需要在市场中接受检验,当设计的中心不是产品,而是产品的使用者的时候,产品才能够被市场所接纳。ZACCA用设计的人性化美学与市场建立了联系,提出超我(情感需求)、自我(理性需求)和本我(感官需求)3个概念解读产品使用者对产品设计的心理评估[28]。一件成功产品必然是满足超我、自我和本我后才成为趋势产品,引领消费,催生新的商业模式,例如苹果系列电子产品的成功导致移动端产品朝着触屏方向发展而带来了诸多商业机会。由此,可以清晰地勾画出设计的渐进式创新模式:知识积累和制度革新保障技术进步,技术的进步产生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文化资源,设计整合这些资源创造了新产品,新产品接受超我、自我和本我的考验后成为市场趋势而导致新商业模式的出现,新商业模式又会催生大量的新知识和新规则(制度),从而又成为新技术进步的保障。在设计的渐进式创新模式中,设计把企业的知识、制度、文化、技术、产品、市场和商业模式放置于同一平面中,形成一套正反馈的创新循环系统,使得企业资源、技术理性主义、情感内涵和感性知觉共同组成了一个创新范畴。该创新系统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是设计能力,随着设计能力的提升,正反馈系统所形成的平面面积就会越大,即知识、制度与技术等创新要素会不断增强。可见,设计的渐进式创新模式是闭环循环过程,它从系统的视角颠覆了技术、设计与市场独立线性驱动的观点,强调设计是创新的知识中介与能力中介,是实现企业资源有效整合的方式。当今高度商业化时代,设计开始走向两难境界,一方面要创造出引领时尚的产品,另一方面又要不断迎合消费者的心态,“逼迫”设计师成为急功近利的人,在此设计氛围下,大多数产品的设计缺乏文化价值的嵌入,使得新产品失去生机。排除企业战略和设计能力等因素,工匠精神在新文化向新产品转化过程中就显得至关重要。在这方面,以“小罐茶”为代表的设计型公司大力宣传和推广产品的“匠心”理念,并取得市场的成功,这不得不关注工匠精神在设计创新中的嵌入和作用机制。把工匠精神纳入到设计的渐进式创新过程中,观察整个设计系统的变化规律,既是对“急功近利设计”的有力回应,又能揭示以“匠心”意义为核心的设计突破性创新。

2 设计的突破性创新

2.1 设计创新呼唤工匠精神回归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在《专业主义》中提及:“21世纪的我们无所退缩,唯有专业技能和职业品质兼备的劳动者才能站稳脚跟。”过去二十多年,中国的产品设计依靠低成本的模仿、“速度为王”的思维迅速扩大规模,这种经济理性的无限扩张,使得代表人本主义的工业文化精神被严重压缩,由此,中国设计成为廉价设计和低端设计的代名词。 进入21世纪,中国设计面临严重挑战,一方面,从全球价值链来看,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出现逆转移现象,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的制造企业把更多的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到国内,而印度与越南等发展中国家以更低的成本进入生产制造的价值链低端,中国工业制造正在经受“高端回流”和“低端分流”的双重压力[29],原本享受着低端模仿“红利”的中国设计受到沉重打击;另一方面,从需求端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对产品的需求已经超越功能层面,高质量、个性化、多样性、具有文化气质和精神品质的产品更受青睐。在面临全球要素资源重分配、国内市场需求持续增大的情况下,中国设计更需要一条有灵魂、有情怀、有特色的产业化之路,这需要工匠精神[30]。

2.2 工匠精神融入设计创新的基础20世纪初,随着专业分工的发展,设计师逐渐从古代工匠群体中脱离出来,形成现代设计师与现代工匠。工匠了解材料和工艺,能够为设计开模修模,工匠通过高超的匠艺打造最终的原型,匠艺是设计到产品的“制造”环节,是将初步设计转化为适合市场的产品的关键因素。匠艺和设计都是人造物的必然方式,然而,人性品质与人造物品性之间存在很深的内在关系,BUCHANAN指出“人性品格影响着产品的形成,产品也影响着人类个体、人类制度与人类社会的属性”[31],由此可以推断:工匠精神是匠艺与设计共同的本源核心,具体体现在造物、人性与文化所表现出的深度融合属性上。造物是匠艺与设计的本质,两者一脉相承,工匠精神即为设计精神。中世纪的文艺复兴使得优秀的艺术家开始从工匠中脱颖而出,他们逐渐演变成为一群从事自主与原创工作的并且遵从内心的群体:设计师。工匠精神与设计都是以造物为旨归,产品是它们统一的物化的结果。在喧嚣与浮躁的当今,工匠精神需要回归到设计创新中,两者的融合共生更具有时代价值。设计呼唤工匠精神回归并不是回归“手工作坊”,而是强调设计师的主导性与开放性,工匠精神在设计领域具有了全新的时代意义。产品是设计的造物结果,也是联接设计师与消费者的桥梁,产品的美感、功能和象征性意义是设计师向消费者传达的一种责任和品质,它沉浸着工匠精神的灵魂。从人性来看,匠艺与设计均为人类创造美好,因此,工匠精神与设计创新能够在人性中产生共鸣。从奥尔德弗的人本主义需求论来解释:获取成就感是人类的根本需求,工匠秉承的“精益求精”与“追求卓越”的精神,所追求的是一种对自己行为的满足感[32],这与设计创新的行为目标高度契合。设计所追求的是永无止境的完美艺术品,每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都要经过设计师无数次的雕琢与修饰,也要聆听消费者的不同心声而进行数次的自我否定,它体现了设计师的自我价值,满足了设计师的成就感,工匠精神与设计创新通过产品在人性深处产生了共鸣。最后,匠艺与设计在工业文化中找到关联,它们的融合将成为新时期工业制造的共同文化基因。工匠精神是工匠技艺与品德传承中形成的工业文化,其本质是赋予产品优良的品质和工业灵魂。产品闪烁着的是工业文化、企业做派,相对于技术变革而言,设计更能让产品植入工业文化与企业做派。在工业制造文化的范畴内,工匠精神是工业制造的道德基因与工业价值观,设计是工业制造的创新基因,是驱动力也是实现手段,两者相互关联、互为哺育。总之,设计是工匠精神的延伸,设计创新需要弘扬工匠精神,需要有“纯粹为了设计而把设计做好的欲望”[33],工匠精神默化于设计过程,能提升设计师对资源调配的整体把控能力,也能提升对生产设备与工艺改造的持续关注能力,这些都源于工匠精神对品质的追求。只有具备工匠精神,设计人员才能对产品不断钻研思索、不断探索打磨,逐渐积累技术与工艺知识,创新才能发挥作用。

2.3 设计的突破性创新实现机制在新工业时代,不管是决策者还是企业家都意识到对产品付出心血至关重要,消费者无法忍受的是从产品中感觉到草率的态度。美学很重要,但产品仅仅依靠美学还不够,消费者还需要产品的“精神气”。为此,以产品语义表现出来的工匠精神便成为了设计、渐进式创新的互补性资产。

与此同时,考虑工匠精神,能够与设计的渐进式创新模式产生互补。在设计的渐进式创新模式中,新产品与市场之间的嫁接缺乏理论支撑,赖红波提出的设计驱动的创新系统中,他仅仅用“接触点”[27]来描述产品概念与市场的衔接,没有具体指明接触点所涵盖的内涵和意义。工匠精神的引入,能够回答该问题,揭示其规律。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品质和态度。WU等学者分析科研生态系统时指出,由于科研小团队决策灵活,更善于提出问题,追根溯源,认真执着,从而实现突破性创新[34]。提出问题,追根溯源,认真执着,这正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之一,亦即具有工匠精神的小团队更能实现突破性创新。设计能够使工匠精神在产品中得到渲染和提升,并向组织和市场传达,旨在引起市场的注意,激发巨大的市场潜力。设计的这种作用已经超出资源整合的能力范畴,西方学者用有意义的创新来表达这种设计力。设计的渐进式创新是产品美观与功能设计向资源整合设计的跃升,而嵌入工匠精神的设计的突破式创新则是从资源整合设计向有意义設计的提升。设计会受到人类文化和精神气质的影响,要想在更复杂的制造环境中肩负起更多的责任,就需要通过设计向市场表达工匠精神,这同时也是工匠精神的社会化过程[35]。一方面,这是设计根植于价值创造,向本源回归;另一方面,也会向市场传达一种摒弃浮躁、投机取巧博财富的心态,注入精益求精、专注坚守、追求完美、推陈出新的精神气质。有效表达企业的工匠精神,会使得设计驱动链产生明显变化,呈现纵深发展,放大设计的作用,进一步融合设计与市场。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工匠精神表达为内核的设计突破性创新模式,如图2所示。

在该模式中,设计最突显的作用是向市场传达了企业工匠精神,实现了产品与市场的“对话”。工匠精神依附在设计的全过程中,以设计为手段,产品为载体,向市场传达企业理念、品质和操守等文化要素,建立企业与市场的信任关系。市场是检验超我、自我和本我的场所,理论研究者从设计与市场两方面来探讨产品成功,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User-Centered Design)、“设计驱动式创新”(Design-Driven Innovation)、“客户参与设计”(Participatory Design)3种理论观点。其中设计驱动式创新重视产品具有文化对象的语义特征[30],利用产品语义设计向市场传达产品背后的精神与品质。该理论倡导的独特理念是:企业要向市场释放企业价值观、精神品质与道德操守等组织文化因素。这些文化因素一方面构建了企业与市场的信任关系,打破了设计驱动链在横向平面中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为产品注入企业精神,使得工匠精神以产品为载体在市场环节发力,推动设计驱动链从平面循环到立体纵深发展,随即产生螺旋上升之势,以突显市场拉动的作用,工匠精神在其中会起到重要的中轴驱动作用,成为融合设计驱动链的“文化桥梁”,形成双轮驱动。

双轮驱动一方面是设计的横向驱动,另一方面是工匠精神的纵向驱动。设计在组织中起到横向驱动的作用,即通过整合企业现有的创新元素推动创新循环发展,形成如图1所示的闭环循环驱动系统,在此系统中,设计把知识、制度、技术、文化、新产品、市场和商业模式等创新要素,按照一定的逻辑、機制和原则组织起来,整合到正反馈循环平面中,组成了前文描述的设计的渐进式创新模式。工匠精神的纵向驱动是以产品为载体,以市场为基点,利用新产品表达一种精益求精、专注的设计精神,让消费者从产品中感受到企业的文化和品质。工匠精神的纵向驱动放大了精神要素在市场拉动中的作用,并拉动设计驱动链系统的平面要素向纵深发展,形成螺旋上升趋势,组成了设计的纵向驱动链。

3 结语

渐进式创新模式体现出设计在传统制造企业中的普适作用,以设计驱动式创新和有意义的创新为代表的“价值与意义”创新理论则把传统的设计研究推高到新的创新驱动理论范式中。但是知识、制度、技术、文化、产品、市场和商业模式等创新要素在一个有机系统中的整合机制尚不明晰,即设计的渐进式创新向突破性创新转向的过程是如何发生并得以延续的?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研究以归纳演绎为方法论基础,系统分析了设计创新与工匠精神研究领域的观点与思想,揭示出“工匠精神”在知识生产与产品价值和意义在生成过程中的耦合作用,在“设计是表达工匠精神的手段,产品是传达工匠精神的载体”这一观点的支撑下,提出“工匠精神”在产品概念与市场之间的桥接作用。

首先,设计已经摆脱了“美学工具”的单一功能,展现出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设计通过整合知识、制度、技术、文化、产品、市场和商业模式等创新要素,形成一套正反馈的创新生态系统,使得企业资源、技术理性主义、情感内涵和感性知觉共同组成了一个创新范畴,实现企业资源有效配置,完成渐进式创新过程。

其次,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语义被设计和开发,成为产品向市场传达语义和“有意义”的桥梁。随着“有意义的创新”的概念被提出,设计的突破性属性也被充分挖掘出来,学界把“产品语义”看作是设计突破性创新的载体。诸多成功的企业实践证明:工匠精神是实现设计的渐进式创新向突破性创新跃升的重要推动力。工匠精神被嵌入到产品设计中,吸引市场的注意,激发市场的力量,从而打破设计驱动链在横向平面中的稳定性,推动设计驱动链从平面循环到立体纵深发展,呈现出双轮驱动的设计突破性创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DOSI G.Technological paradigms and technological trajectories:A suggest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determinants and directions of technical change[J].Research Policy,1982,11(03):147-162.

[2]罗伯托·维甘提.第三种创新[M].戴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VERGANTI R.Design,meanings,and radical innovation:A metamodel and a research agenda[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8,25(05):436-456.

[4]陈圻,陈国栋.三维驱动的创新驱动力网络:一个元模型——设计驱动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理论整合[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05):66-71.

[5]蔡军.设计导向型创新的思考[J].装饰,2012(04):23-26.

[6]张楠,王居源.设计创新驱动的新产品开发模糊前端管理研究——以长三角传统制造企业为例[J].经济问题,2020(09):72-77.

[7]罗伯特·维甘提.意义创新:另辟蹊径,创造爆款产品[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

[8]亚力克·福奇.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M].陈劲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9]克里斯·安德森.创客——新工业革命[M].萧潇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10]陈劲,曲冠楠.有意义的创新:引领新时代哲学与人文精神复兴的创新范式[J].技术经济,2018,37(07):1-9.

[11]祝帅.艺术设计视野中的“人工科学”——以赫伯特·西蒙在中国设计学界的主要反响为中心[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8(01):15-17.

[12]赫伯特·西蒙.人工科学[M].武夷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13]WALSH V,ROY R.The designer as‘gatekeeper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J].Design Studies,1985,6(03):127-133.

[14]WALSH V.The evaluation of desig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1995,10(04-05):489-510.

[15]WALSH V.Design,innovation,and the boundaries of the firm[J].Design Management Journal,2000,1(01):509-529.

[16] COOPER R G.Why new industrial products fail[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1975,4(06):315-326.

[17]OLSON E M,COOPER R,SLATER S F.Design strategy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J].Business Horizons,1998,41(02):55-61.

[18]COOPER R G,KLEINSCHMIDT E J.New products:What separates winners from losers?[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1987,4(03):169-184.

[19]SWANN C.Action research and the practice of design[J].Design Issues,2002,18(01):49-61.

[20]BERTOLA P,TEIXEIRA J C.Design as a knowledge agent:How design as a knowledge process is embedded into organizations to foster innovation[J].Design Studies,2003,24(02):181-194.

[21]曲冠楠,陈劲,梅亮.有意义的创新:基于复杂系统视角的交互耦合框架[J].科学学研究,2020,38(11):2058-2067.

[22]陈劲,曲冠楠,王璐瑶.有意义的创新——源起、内涵辨析与启示[J].科学学研究,2019,37(11):2054-2063.

[23]费多益.现代设计的人文反思[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30(03):1-6.

[24]王宏起,李力,王珊珊.设计与技术双重驱动下的新兴产业创新链重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04):40-45.

[25]吴晓波,吴东.论创新链的系统演化及其政策含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24(12):58-62.

[26]李若辉,关惠元.设计创新驱动下制造型企业转型升级机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24):1-6.

[27]賴红波.设计驱动型创新系统构建与产业转型升级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23):77-82.

[28]吉安弗兰科·扎凯.艺术与技术:美学的重新定义[C]//理查德·布坎南,维克多·马格林.发现设计:设计研究探讨.周丹丹,刘存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25.

[29]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工匠精神——中国制造品质革命之魂[M].人民出版社,2016:101.

[30]兰建平.弘扬工匠精神建设制造强省[J].浙江经济,2016(21):8-9.

[31]理查德·布坎南.修辞学、人文主义与设计[C]//理查德·布坎南,维克多·马格林.发现设计——设计研究探讨.周丹丹,刘存,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25.

[32]王新哲,孙星.培育工匠精神建设制造强国[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03):22-25.

[33]理查德·桑内特.匠人[M].李继宏,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12-13.

[34]WU L,WANG D,EVANS J A.Large teams develop and small teams disrupt science and technology[J].Nature,2019(566):378-382.

[35]李砚祖,潘天波.工匠精神的社会化传承——一种文化心理学分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7(06):1-5+235.

(责任编辑:王 强)

收稿日期:2021-05-02

基金项目:浙江自然科学基金(LY19G020003);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8YJC760011,21YJC760010);浙江省软科学项目(2021C35061)

作者简介:陈国栋(1980—),男,山东泰安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设计创新方面的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设计创新工匠精神
方城黄石砚石工艺品产业升级途径探讨
研究多感官体验设计理念融入书籍中的积极影响
江西民间竹器物审美形态研究
机械工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设计创新初探
创客教育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