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催眠大揭秘

2021-12-06聂云

科学之谜 2021年9期
关键词:歌唱家心理学家外星人

聂云

我们先来看看下面3个较为熟悉的观点:

——催眠大师可以轻而易举地催眠一个人。

——催眠可以唤醒我们沉睡的记忆。

——催眠师的一句话或一个指令就可以轻易地催眠一个陌生人。

然而,以上的观点全是谬误。

什么是催眠?催眠的实施过程是怎样的?催眠是邪恶的吗?下面,让我们来揭开催眠的神秘面纱。

催眠跟睡眠没关系

“催眠”一词确实很容易引起歧义,经常被对它不熟悉的人误会成“加速睡眠”的意思,他们认为一个人如果被催眠了,那么他很快就会睡觉。但实际上,催眠跟睡眠一点关系都没有。催眠是一种催眠师向被催眠者进行暗示,使被催眠者自然而然产生一种特定的感觉、知觉、想法或行为的社会互动。

例如,一个催眠师向被催眠者暗示“此时你感觉不到疼痛”,随后后者真感觉自己的头不疼了,两者之间的互动就是催眠。如果此时被催眠者对催眠者骂了一句秽语之后走开,或是一直听不懂他在说些什么,那么他们两人之间的互动就不是催眠。

催眠还经常被误认为“一个人的催眠技术越高,那么他就越容易催眠他人”。然而,催眠力量的大小并不在于催眠师,而在于被催眠者本身对暗示语的易接受程度,正如这样一个极端情况:一个完全不懂英语的人不会被一个只会英语的人催眠。催眠师并不像一些人所认为的那样,拥有神奇的心灵控制能力。在催眠过程中,除了给出暗示,催眠师所能做的就只是让人们集中精神和放松。

一般的催眠步骤是这样的:

第一步,催眠师要做一些准备,以访谈和其他方式来收集被催眠者的资料;

第二步,催眠师会把被催眠者安置在一个非常舒适的地方,然后让他们把眼睛闭着,并教授呼吸技巧来帮助他们进一步放松;

第三步,催眠师会用语言、闪光(强度足以穿过眼皮,但又不至于伤到眼睛或造成不适)或声音来进行暗示,引导被催眠者产生特定的感觉、知觉、想法或行为;

第四步,催眠师通过语言交流,来编辑被催眠者的知觉和行为等;

第五步,催眠师通过第三步的暗示语,使被催眠者退出被催眠状态。

看到这,我们可以了解到,催眠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所以,在某些电影或电视剧中,一个人被另一人动了一下头并说了一个指令之后就被催眠的桥段实际上并不会发生。

另外,在一些侦探影视剧中,一些案件的目击者通过被催眠,回忆起了更多的线索从而帮助破案,这样的桥段在现实中也并不会发生,因为被催眠出来的记忆是事实和虚构的混合体。

这里有两个影响较大的例子,大规模外星人绑架事件和大规模儿童教师犯罪事件。

經过催眠回想起来的外星人绑架记忆很大概率是虚构的。

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一些人在催眠的帮助下“回想”起自己曾被外星人绑架,然而事后的调查显示,其中的绝大多数人在被催眠之前就已经相信外星人的存在(而外星人是否存在如今还是一个问题)。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美国,幼儿园和小学儿童经催眠后,回忆起老师对他们有非常不合适的行为,成千上万的老师因此成为犯罪嫌疑人。但是,在这些案件中,只有1/12000有些许客观线索和证据,剩余案件的证据只有孩子被催眠后的回忆证词。

看到这里,关于催眠的信息似乎都是负面,不过催眠也确实有强大的作用。如今,催眠已经用于心理治疗领域当中,就连在生理治疗领域,催眠也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在法国巴黎,一位歌唱家需要切除脑肿瘤,为了尽量避免损害大脑的语言中枢,他接受了“催眠麻醉”。催眠使得这位歌唱家暂时失去疼痛感,但歌唱家依旧保持清醒并能与主刀医生进行交流。

角色扮演,意识分离

人们为什么能够被催眠?心理学家已经找到了一些答案。正如入戏的演员被他所扮演的角色感染那样,心理学家认为催眠之所以能实现,其中一个原因是被催眠者正在竭力扮演“被催眠者”的角色。被催眠者并非假装自己被催眠了,而是他们真的认为自己被催眠了,所以才被催眠的。

除了角色扮演的原因之外,心理学家还发现,催眠其实是我们本身自带的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这种意识状态就是意识与我们的行为产生了分离,进而行为不受意识所控。2009年,心理学家用MRI观察志愿者的大脑在催眠的过程中是怎样变化的。结果显示,志愿者被成功催眠后,他的大脑前楔叶异常地活跃,而当志愿者没被催眠时,前楔叶并没有太大反应。

红色部分为大脑前楔叶

红色部分为大脑前楔叶

前楔叶皮层位于我们后脑勺正上方,如今被认为是我们联想和自我意识的中枢之一。心理学家认为,前楔叶之所以在催眠成功时激活,不仅是因为被催眠者通过联想,把催眠师的暗示语与行为等联系了起来,还因为催眠使自我意识过度激活,进而失去对行为的控制。

以上就是催眠能够实现的原因。有人或许会好奇,动物能被催眠吗?

动物:我没被催眠,我只是怕死

有的人或许看过这样一个视频,一个人压住一只鸡,然后在它面前画条直线,随后松开手,然而鸡此时却一动不动。这种现象往往被当成动物能被催眠的一个实例。那么,动物真的能被催眠吗?

根据目前所有的证据,动物能被催眠这一观点并不成立。在刚刚提到的“画线鸡僵”例子中,鸡并非完全一动不动,它仍在眨眼,有时也进行轻微地摇头和咬嘴,跟人类催眠状态完全不一样。如果一个人被催眠成一动不动,那么他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动不动,就连眼睛都不会眨。

既然不是被催眠了,那么鸡为什么会近乎一动不动?科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拟死”,也就是动物在遇上危险的时候,静止不动并装死的现象。在使鸡僵直的过程中,不管我们的动作在我们自己看来多么地温柔,对鸡来说,我们人类就属于其他动物,我们的任何行为都具有潜在的危险性,更别说它可能曾经目睹了同类被人类带走的场景。因此,人类哪怕只是轻微地压制鸡,它也会感到危险,而当鸡感到危险却无法逃跑或挣脱时,它们会僵直不动,装死,从而形成静止不动的样子。

以上就是催眠的真实样貌。催眠并非想象中那样只是恐怖的和危险的。催眠确实是一个治疗心理问题的工具,不过也正如其他工具一样,是好是坏,取决于人类如何使红色部分为大脑前楔叶用它。

猜你喜欢

歌唱家心理学家外星人
谁更难过
小歌唱家
歌唱家与报晓员
人生什么最重要
外星人可怕吗
草丛里的歌唱家
外星人来了,谁当翻译?
美国心理学家:让孩子成功要做7件事(下)
美国心理学家:让孩子成功要做7件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