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金江湖: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2021-12-06王亚晶

记者观察 2021年10期
关键词:基民陈静收益

王亚晶

从2020年开始,基金在一波又一波的热搜下,逐渐“出圈”。现如今,无论是在视频软件、社交软件还是任意一个浏览器上,当搜索基金这一关键词时,得到的结果众多且大致相同。要么是卖课的,比如“从零到赢,一招教你从小白到理财大神”“选择基金的N种方法:4433选基法”等;要么是科普的,比如“认识基金”“基金大揭秘”等:要么就是咨询的,比如“基金小白想问如何加仓”“学生党只有几千元,想入支付宝基金该如何操作”等。以上种种都在印证一个事实:基金越来越“热”了,随着热度和规模的不断上涨,新基民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年轻化了。

据统计,截至今年了月底,我国公募基金(相对于私募基金来说,文中的基金大都指公募基金)管理资产规模已达到23.5万亿元,较2016年年底增长了1.6倍,从全球第9上升至目前的全球第4。还有专业人士认为,对比国外公募基金占居民家庭资产的比重,我国公募基金或将超越银行理财,成为规模最大的理财产品。但是,基金狂热的背后,问题也随之而来。一方面,原本需要理性的金融投资涌入了一批跟风的人,他们对基金一无所知,转而追捧明星基金经理,甚至出现“饭圈化”的趋势。另一方面,关于“基金赚钱、基民亏钱”的讨论自公募基金出现伊始就一直存在,由此衍生出更多問题。基金江湖,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每一个闯荡这片江湖的基民都要在涨和跌之间经历冰火两重天的考验,而这只是第一关,在基金代销平台、基金经理抱团等的套路下,基民们还需不断修炼,更关键的是,基金市场也要不断完善。

一火焰:疯狂的基金,半年狂赚200亿

基金市场宛如一场财富盛宴。2021年1月18日,一只名为“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混合”的新基金发行,不到一天,它的募集规模就超过了2370亿元,而该基金的募集上限仅为150亿元,刷新了由“鹏华匠心精选”创下的1357亿元认购纪录,创造了国内公募基金的发行历史。天量认购破纪录的背后,表明基金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可并追捧。

过去两年,在基金强劲的赚钱效应下,行业快速扩容。与此同时,销售平台不遗余力地发行新基金,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爆款”神话。2020年是一波小牛市,也是基金的“超级大年”。Choice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全市场共成立了1439只基金,合计募集资金约3.11万亿元,较2019年新成立基金数量和规模分别增长32%和108%。其中,超百亿规模的基金高达40只,刷新公募基金市场上年度百亿规模新发基金数的纪录。2021年以来,新基金发行热度不减。Wind数据显示,以基金成立日为准,截至8月17日,新成立的基金有1085只,合计增量资金为19967.75亿元,有效认购户数为4305.99万户。

大财富创造于大时代。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催生出巨大的财富管理需求,在打破刚兑、理财产品净值化、无风险收益率下行的大背景下,赚钱效应凸显的基金已成为居民财富投资的新方向,“炒股不如买基金”的理念日趋深入人心。从刚刚跨入校门的大学生,到已经退休的大妈,都在讨论到底该买哪一只基金,基金的火热不言而喻。

时间倒回3年前,净利润能突破lO亿元大关的只有天弘基金一家公募基金,去年上半年只有2家,而今天上半年就有8家公募基金完成了这个目标。数据表明,在不久前发布的2021年基金半年报中,S6家公募基金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近200亿元,同比增长近50%。半年狂赚200亿,很难有人不被这种暴富神话吸引,尤其是当各大APP都在不停地提醒,“某某基金又赚钱了”,大部分人都跃跃而试。但在国内尚不健全的投资市场中,当跟风的人不断涌入,问题很快暴露。没人知道这场盛宴什么时候结束,在牛短熊长的中国资本市场里,眼下仍被认为是不可多得的结构性机会。基民们都希望抓住这次机会,就算不暴富,也要攒下一点小钱。还有更多跟风的年轻基民过度追捧明星基金经理,重仓白酒的张坤便是被追捧的明星之一。在张坤的持仓里,白酒曾创造过辉煌战绩,所以一跃成为基金圈的“顶流”,甚至有疯狂的粉丝像追星一样为他打榜应援:“全世界最好的坤坤,不是蔡徐坤,不是谢广坤,而是张坤”,即便张坤掌管的基金年内最大回撤已超过了20%,但并不妨碍他的粉丝后援会从1.7万人涨到近3万。

二 海水:深不可测的市场,退场还是继续闯荡?

目前,除了从事金融业、投资业等工作的专业基民外,大部分基民都是听说基金赚钱或者想做点投资才买基金的。他们中的许多人可能对基金一无所知,只是找到基金收益排行榜,再选择那只最红的,刚开始只买一点,随后看到赚钱效应就不断加仓,最终在年前满仓前套到山顶。在中山大学读研的陈静就是这样的。在基金这片江湖中,她赚过,但赔得更多,心情好比坐过山车。在经历了一番摸爬滚打后,她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基金投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基民初入江湖就要有做‘韭菜的心理准备。”

本着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原则,陈静2020年买了16只基金。据Mob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从去年5月到2021年春节的这大半年里,A股的创业板指数上涨了60%,很多基金的收益率也上涨了30%左右。所以春节前,陈静的收益就达到了20%左右(2020年全年基金投资者的平均收益为14%)。这个收益已经高出了基金投资者的平均收益,可她并没有及时卖出。她认为还能继续上涨,即便下跌,自己也分散投资买了16只,应该能扛得住。但从2月开始,大部分基金几乎都在下跌,3月8日,A股市场和H股市场巨震,一些基金直接跌到谷底。而她所重仓的白酒和消费股就是亏损的重灾区。直到崩盘的那天,她才发现,投资分散了,但风险没有,她几乎赔掉了自己辛苦一年做家教换来的钱。

陈静说,她身边的很多人,包括同宿舍的舍友都把买基金当成存钱方式,因为如果不存进来,就可能通过其他方式把钱花掉,还不如买基金。“就是暂时亏也没有关系,反正也不着急用钱,总会涨回来的。”但经过了年初的动荡后,陈静发现,自己的想法实在过于天真。可就在她犹豫要不要退场的时候,基金又有了回暖的趋势。在她看来,基金理财就是这样,打你一巴掌再给个甜枣,可毕竟尝过甜的味道,现在退场又有点可惜,于是她选择把握住“金九银十”的机会继续闯荡,哪怕被撞的头破血流也没关系。现在,她在课业之余,主动学习基金知识,还报了个理财班,时刻准备进入下一场战斗。不久前,她又买了几只风险较小的定投基金,但这次她把心态放稳了,“毕竟这是一项长期投资,短期内是无法从稀里糊涂的新基民进阶为基金达人的,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我能做的就是尽量不让自己成为‘韭菜。”陈静说道。但是,会不会变成“韭菜”,基民们说了不算。

三 基金赚钱,基民亏钱?

公募基金公司一般按照合同约定向投资者收取一定的申赎费用、基金运作费用。无论管理的基金盈亏与否,公募基金公司都可以收取固定的手续费。这种收入模式意味着,当参与购买该基金的人越多,理论上公募基金的收益就会越高。比如,如今基金户数最多的天弘余额宝,也是最早净利润突破10亿元的。

然而,决定基民最终购买哪一个基金的是过去基金经理的成绩,在基金圈中,除了张坤外,医药基金的葛兰、半导体基金的蔡嵩松和消费基金的胡昕炜都是明星一样的存在。基民们十分信任地将真金白银交付给他们,以期获得高收益。据统计,2019年还只掌管着319亿资金的张坤,到了2020年年底,其在管的基金总规模达到了1255亿,成为中国公募历史上首位管理规模突破100亿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而葛兰在管理的基金规模已经达到了705亿元。

万得资讯统计显示,多数权益类基金的长期业绩显著超过大盘指数。目前,公募基金有效账户数达11.9亿个,数十年间累计向投资者分红3.3万亿元,公募主动权益型基金近5年的平均收益超过105%。换言之,多数公募主动权益类基金的确是赚钱的。可这些钱并没有进基民们的口袋,以“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为例,去年这只基金暴涨了110%,但是入手这只基金的85%的基民都在亏钱,背后原因何在呢?

盈亏问题的产生首先要从投资者自身找原因,核心是多数基民没能完全掌握两项技能,即如何选择基金以及什么时候买卖基金?在6000多只公募基金里,普通投资者很难立刻锁定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而多数基金公司仅仅标榜自己是管理者,到底怎样投资,这需要基民根据自身情况相机抉择,并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至于买卖时机,这就更难把握了。很多第一次理财的基民没有长期投入的概念,缺乏耐心,在基金投资领域快进快出,一味追涨杀跌、追明星基金经理、追大牌基金公司。但殊不知,频繁的买进卖出,除了增加基金公司的收益和给自己制造焦虑外,几乎没有好处。支付宝推出的《2021年一季度基民报告》更进一步证实了这点:基民赚钱比例与持仓时间相关性极高;亏损用户行为特征:追涨杀跌、频繁买卖;基民心态影响基金持有时长,频繁查看收益的基民,往往持有收益更短。

8月30日,在中國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问题仍然存在,这其中固然有投资者自身的因素,但也有行业能力和责任不匹配的问题。有的基金公司规模情结浓厚,重营销轻持续服务,吸引基民跟风追“星”,而不是沉下心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工具;有的基金代理销售机构和从业人员背离客户利益,诱导“赎旧买新”,导致不少基民频繁换基金,“拿不住”好基金;还有的基金公司痴迷于短期业绩考核,忽视长期投资理念培育,甚至与散户拼手速、赚快钱,就算一时帮助基民赢得短期收益,也注定会在长期的业绩比拼中露出马脚。

基金的根基在广大投资者。基民进入市场只是第一步,能否帮助这些新基民理性投资、获得长期收益,建立陪伴和信任,事关这个行业能否持续、健康地成长下去。以这些问题为导向思考,探究“基金赚钱,基民亏钱”难题的解决路径已逐渐清晰。简单说,从基民角度而言,提高自身素质是关键,不跟风、不盲目、不贪心,当务之急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加紧学习理财知识;对于基金经理人而言,教会基民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选择合适的时机买卖基金,用真实的盈亏案例加强投资者风险教育,督促基民树立正确的投资价值观,理性投资、稳健投资,避免以短期炒作的心态认购、申购基金产品;从金融机构视角看,要加快回归资产管理的信义、责任、初心,避免基金营销娱乐化和畸形化,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行业研究和夯实主动管理能力上来。部分资管实力较强的基金公司可考虑探索放弃相对收益的搏杀,走进绝对收益的蓝海,积极发展基金投顾业务,帮助不同投资者解决“择基”“择时”的烦恼,让投资者赚到认知范围和风险承受能力之内的钱。

(文中陈静为化名,本文资料及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国经济网、《中国基金报》等)

猜你喜欢

基民陈静收益
氢氧燃料电池演示实验的改进
基金投资如何赚钱
醉人的春夜
跟着UP主做投资:人还在,钱没了
回撤背后,谁在被割韭菜?
吕乘乘、陈静、黄峰、尹臻作品
勵駿首季收3.5億跌3.7%
建设银行利增6.1% 日赚6.2亿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