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一张图”建设构建统一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
2021-12-06张涛王变利周枫
张涛 王变利 周枫
为切实履行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职责,全面提升自然资源治理能力和行政审批效率,近年来,焦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耕地保护“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的基础上,加快建立自然资源“一张图”监管平台,健全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制度和监管体制,探索开展自然资源动态遥感监测监管工作,为自然资源保护和各类批后监管提供有效、科学、权威的数据支撑。
监测监管平台建设情况
2013年,焦作市建设耕地保护“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实现对土地“批、征、供、用、补、查”全生命周期的监管和监督。平台同时建设有统一的数据标准,完成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政地籍管理业务数据等基础数据库的新建和整合,建立了集信息采集监测、分析预警、辅助决策、在线指挥、远程会商于一体的国土资源监测指挥中心,实现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快速预警、快速反应和移动巡查监管等。2016年,焦作市所有縣级“一张图”平台全部建设完成,实现市、县、乡三级国土资源各类数据的共享调用。2019年,机构改革后,市级“一张图”整合了城市规划、路网、各类控规等数据,建设了焦作市“多规合一”系统。
焦作市自然资源“一张图”监管平台整合基础类、专业类、管理类3大类30个小类60个图层数据,主要包括影像、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已批已供建设用地、不动产登记等数据。整合了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六线、南水北调控制性规划、生态保护红线等数据,用于日常业务的辅助审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年度变更影像和数据、耕地质量等别、基准地价等数据随时更新,保证“一张图”数据库的时效性和权威性。
焦作市自然资源“一张图”监管平台与政务审批系统无缝连接,实现以档查图、以图查档、实时联动,对全市自然资源“批、征、供、用、补、查”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该平台具有资源监测、灾害监测、指标监管、审批监管、行政监察和应急指挥六大功能,创建自然资源综合监管模式,实现自然资源监管的精细化、常态化、指标化和智能化管理,既能及时呈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变化情况,同时还构建了以监测层为核心的多种动态监测信息一体化平台,实现耕地变化以及地质灾害的动态监测,提高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和减灾防灾能力。
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
平台系统众多,缺乏数据共享。自然资源调查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位的基本底版数据库平台,统一协调的支撑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数据基础。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各业务科(室)也有多个业务系统。如执法科的全天候执法、年度卫片、在线督查等系统;用途管制科的批准备案系统、批文备案系统、农转用动态监管系统、增减挂钩备案系统、政务平台等;耕保科的占补平衡备案系统、基本农田储备区监管系统;利用科的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济南局空闲土地核查系统、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监管系统;空间规划科的合规性审查系统,调查科有变更调查平台等。这些系统相互之间缺乏数据共享与融合,标准不统一,监管口众多,变化图斑处置环节众多,使基层疲于对接各项监测任务。
目标重复监管,责任主体不明。各业务口监测监管周期不一致,造成同一图斑多次、多口重复监测,不同科(室)均需要对同一图斑进行实地核实、完善手续、落实处理,不能做到一个图斑由一个主体责任科(室)集成变更,造成基层重复监测增加工作量,延长处理周期。
系统延伸不足,县、乡衔接不畅。各类监管系统均未延伸到乡所,乡所在现场核实图斑后,还需要与相关科(室)逐个对接才能掌握图斑情况,造成问题图斑处理不及时。
监测手段与内容单一,实时监测不够,全面变更不足。变更调查主要依靠下发的影像进行核实变更,缺乏多手段配合。同时,动态、实时、主动监测不够,不能做到全天候动态监测实时上传监管,从而出现监测监管的错、漏、缺失,导致年度违法既成事实,处理难度增大。变更调查只对疑似新增建设部分进行监测,非建设部分未能及时监测;监测图斑最小上图面积较大(建设用地400平方米),小于最小上图面积的变化图斑未能及时监测,使大量非正常变化图斑隐藏起来,经过积累数量非常庞大,不能在年度变更调查台账中及时发现。
监测不能联动,支撑力度不强。每年变更调查,仅限于地类的变更、台账的变更、下发图斑的变更,而对相关科(室)基础业务的联动监测不够,因而对相关基础业务的支撑力度不强,对政府相关部门的服务面不广。
意见与建议
为充分行使“两统一”职责,加快国土、规划的业务数据融合,以数据融合促进业务融合,以业务融合保障数据融合,同时,加快国土三调、国土空间规划、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等新增数据的融合入库。合并业务数据和新增数据整合入库后,各审批业务流程全部系统化,审批结果纳入“一张图”平台数据库,用于批后监管及监测图斑情况核实等工作。建立以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为主导,以卫星遥感数据为基础搭建日常动态监管框架,形成多级联动、多部门参与的业务平台,提高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创新监测监管模式。自然资源监测监管体系已经形成,但应建立适应新时代的监测监管模式,积极构建上下联动、统一时点、集成监测、全面服务的集成联动监测机制;采用新技术、新手段,实行多样化常态化监测,做到全天候、实时、动态、不间断、不拖延,日清月结,每季度上报。
统一底版,整合数据。在县级层面,国土、测绘、规划、地矿、林业已融为一体,自然资源、测绘地理信息、空间规划、地质矿产、生态保护等基础数据已实现统一管理,为统一底版数据平台扫除藩篱。为此,县级层面应全面收集永久基本农田、新增耕地备案数据、设施农业用地批准手续,各类开发区边界、历年批准建设用地手续、增减挂钩手续、土地收购储备地块信息、土地开发、复垦、全域综合整治信息、矿产勘查开采资料、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生态治理修复、各类重大项目资料等,结合“一张图”工程,进行统一坐标转换,统一数据格式,统一转换技术标准,全面核实转换成果,形成相互识别、相互融合的数据格式。
统一平台,严格流程。统一日常动态监测平台,做到一个口出。各业务口的报批监管数据库或系统,均以国土三调为底版的监测数据统一日常动态监测平台发布、分送、提交,无论接口有多少,监测发布平台只有一个,各业务口在统一监测平台上对每一个地类图斑的变化制定处理流程,按照流程提交需要的图斑进行认定和处理,完结后再返回监测平台数据库中。
上下结合,四级联通。日常动态监测监管要真正做到省、市、县、乡四级互联互通、上下结合。省级监测监管平台终端要开通至乡所的作业平板,让每一级用户可以实时掌握辖区监测图斑的相关信息,对于问题图斑乡所可以将实地核实信息上报。县局各科(室)根据乡所上报的信息进行补充完善后,将处理意见和结果上传至平台。(作者单位:焦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