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高龄白内障的效果比较

2021-12-06曹蓓

当代医学 2021年34期
关键词:乳化白内障角膜

曹蓓

(湖北科技学院附属浠水医院眼科,湖北 黄冈438200)

白内障为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发生于老年群体,临床主要表现为眼睛怕光、视力敏感度降低及眼内暗影[1]。若未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患者视力会显著下降,严重者出现青光眼急性发作,导致失明[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白内障发生率呈逐渐升高趋势。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该病,但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因此,正确评估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白内障治疗手术主要包括超声乳化术及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两类。其中,超声乳化术为主流技术,但其对设备和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在偏远基层医院应用受限。目前,关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研究较多,具有较高安全性,但仍存在争议[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高龄白内障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高龄白内障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男35例,女23例;平均年龄(66.8±5.5)岁;平均病程(6.02±1.02)年。观察组男36例,女22例;平均年龄(67.1±5.4)岁;平均病程(6.11±1.20)年。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均确诊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硬核度Ⅲ~Ⅳ级;首次接受手术治疗;无精神系统疾病;意识清楚;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眼外伤或其他眼科疾病者;血液系统或传染病者;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免疫系统或结缔组织等疾病者;身体电解质紊乱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者。

1.2 方法为避免感染,在手术前3 d,给予患者左氟沙星滴眼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092)滴眼。对照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法治疗。患侧眼部常规表面麻醉,球结膜浸润麻醉,在颞侧角巩膜旁(右眼8:00~10:00、左眼2:00~4:00)剪开球结膜,露出巩膜后止血,在角膜缘后2 mm位置以反眉形巩膜隧道状行长度为5 cm的切口,后在角膜缘(右眼11:00、左眼5:00)旁行一辅助切口,将黏弹剂注入前房,连续环形撕囊,应用圈套器取出晶状核体,抽吸皮质,对后囊和前囊袋进行抛光,为前房置入黏弹剂以撑开囊袋,置入人工晶体,抽吸灌注人工晶体和前房黏弹剂,采用尼龙线缝合主切口[4],保证无渗出后复位球结膜,闭合结膜切口。将1 mg地塞米松(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1492)注入球结膜下方,采取无菌纱布包扎患眼。

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患侧眼部常规表面麻醉和常规散瞳后,在颞侧角膜缘(左眼3:00、右眼9:00)以三角平面形状行长度为3.2 mm隧道切口,做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和水分层[5],采用超声乳化晶体核(负压120 mmHg、超声能量55%),采用I/A系统抽吸晶状体皮质,对后囊和前囊袋进行抛光,前房置入黏弹剂以撑开囊袋,置入人工晶体,采用I/A系统吸出人工晶体和前房黏弹剂,使用水密方法合住侧切口和主切口[6],在保证无渗出后,将1 mg地塞米松注入球结膜下方,采取无菌纱布包扎患眼。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7、30 d的视力情况(视力>0.5的人数比例)、角膜中央厚度及角膜散光度;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继发青光眼、纤维素样渗出、后囊破裂、角膜水肿)及治疗费用。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间点视力比较术后1、7、30 d,两组视力>0.5的人数比例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间点视力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visual acu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n(%)]

2.2 两组不同时间点角膜散光度比较术后1、7 d,两组角膜散光度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两组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角膜散光度比较(±s,D)Table 2 Comparison of corneal astigmatism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s,D)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角膜散光度比较(±s,D)Table 2 Comparison of corneal astigmatism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s,D)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aP<0.05

?

2.3 两组不同时间点角膜中央厚度比较术后1、7 d,两组角膜中央厚度均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两组角膜中央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时间点角膜中央厚度比较(±s,μm)Table 3 Comparison of 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s,μm)

表3 两组不同时间点角膜中央厚度比较(±s,μm)Table 3 Comparison of 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s,μm)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aP<0.05

?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5 两组治疗费用比较观察组治疗费用为(2 912.58±514.76)元,高于对照组的(1 562.35±329.4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26,P=0.000)。

3 讨论

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手段,可恢复大部分患者视力。在白内障临床治疗中,通常将<6 mm的切口手术称为小切口白内障手术[6],其中包括非超声乳化术及超声乳化术两类。超声乳化因具有创口小、术后散光程度轻、患处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白内障手术的首选方法[7]。但该术式对医师专业技术、操作精细度等要求较高,且治疗器材昂贵,学习曲线较长,因此,偏远地区的推广应用受限[7]。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作为近年来普及的新技术,治疗效果得到临床广泛认可,但有学者认为该技术与超声乳化术存在明显差距,推广价值有限[8]。相反,有学者认为该手术可不同程度地改善患者视力,使眼压稳定在适宜范围内,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可防止急性青光眼的发作[9]。此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无需采用高端设备,手术操作简便,易掌握,效果确切且使用范围广泛,对于不具备使用超声乳化术相应设备的偏远地区,更易于推广[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7、30 d,两组视力>0.5的人数比例均高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7 d,两组角膜散光度均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两组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7 d,两组角膜中央厚度均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两组角膜中央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对角膜细胞的影响均较小。在超声乳化治疗中,损害角膜内皮细胞的主要原因为乳化时长及超声能量,而上述两种因素由操作者的技术手法及核硬度决定。因高龄白内障患者的疾病一般处于过熟期或成熟期,核硬且大,囊袋弹性较差,增加手术治疗难度及风险,需较长的乳化时长及较大的超声能量。针对高龄患者,超声乳化不利于其角膜内皮。临床认为,手术方法的选择依据包括患者的晶核硬度、年龄及医师水平等。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为,切口囊摘除技术尚不成熟,导致术后产生相关并发症。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非超声乳化疗法的治疗费用较低。

综上所述,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高龄白内障的疗效相当,后者的应用范围更广,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危险因素选取适宜的治疗手段。

猜你喜欢

乳化白内障角膜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变形的角膜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在陕西的应用
有些白内障还需多病同治
SBS改性沥青的乳化及应用
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病的效果分析
简析一种新型乳化沥青的生产工艺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超薄角膜瓣LASIK与LASEK的观察对比
超薄角膜瓣与普通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