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行企校”联合构建的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2021-12-06孔爱散蒋晓燕

砖瓦 2021年11期
关键词:装配式构件实训

孔爱散 蒋晓燕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自2015年以来,装配式建筑在全国各地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局面。2016年2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建设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建筑”[1]。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再次发布《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再次明确重申“推动建造方式创新,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结构建筑”。

据国家有关部门数据分析统计,我国现代装配式建筑的新开工建房面积由2015年的7360万m2迅速增长至达到2020年的2.9 亿m2[2],改变了长期以来传统型粗放型建筑管理方向发展的新模式,向以大型工厂一体化建筑生产、装配化建筑施工、一体化内饰装修的现代装配式综合建筑管理为主要代表的新型工业化管理方向加速转型。

1 装配式建筑下的人才需求

1.1 国家对人才培养政策导向

2017 年3 月,住建部印发的《“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提出培育产业队伍:加快培养与装配式建筑发展相适应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包括行业管理人才、企业领军人才、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产业工人队伍;促进建筑业农民工转化为技术工人;促进建筑劳务企业转型创新发展,建设专业化的装配式建筑技术工人队伍[3];依托相关的院校、骨干企业、职业培训机构和公共实训基地,设置装配式建筑相关课程,建设若干装配式建筑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推动装配式建筑企业开展企校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2 装配式建筑产业人力资源紧缺现状

当前,装配式建筑的健康发展仍然存有较多的重要制约因素,其中产业人才的缺乏是最大的发展瓶颈。据统计,我国现有装配式工程建筑构件专业工程技术服务人才就业缺口近800万,尤其是预制构件设备生产厂、装配构件施工制造企业急需的大量基层技术工人,导致构件设备生产施工企业和其他装配构件施工制造企业出现招工难、用工难和成本高,严重制约了我国装配式工程建筑构件产业的健康发展[4]。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培养已经逐渐成为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必须努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既有建筑业的旧因素,也有转型升级的新问题。一是,传统工人转型困难。由于目前我国大型建筑施工承包企业长期以来习惯进行劳务工程外包,一线建筑工人90%以上是乡村农民工,严重缺乏装配式建筑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面对装配式这种复杂的体系,培训难度很大[5]。二是,培训难以形成规模。装配式建筑体系众多,缺乏统一的标准,大型企业有能力采取封闭式的内部培训,但是缺乏社会化的培训机构,难以满足中小型企业的培训需求,企业间、企业与培训机构间没有形成互相认可的培训标准,导致培训渠道单一、培训方式封闭。三是,职业教育面临困境。装配式建筑工程建造专业课程设置进度滞后,教学机构师资紧缺,教学资源严重匮乏,尤其是专业实训基地仍在待建。

2 政行企校联合构建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体系

2.1 政府主导,学校牵头组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联盟

以各地地方政府部门为整体主导,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城市规划、政策引导,与国家政策资金支持的相结合。由住建部门成立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中心,主要负责承担组织承办市域内的建筑产业建设现代化持续发展和工程规划实施管理的具体工作事务。在促进中心的指导下,核心建筑企业组建成立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联盟,联盟入驻学校与建筑类专业群,共建共享现代建筑产业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基地。

2.2 以行业协会为引领,建立政校企沟通平台,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充分利用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联盟住校的沟通协调优势,以发展联盟住校为合作引领,建立政校企的沟通合作平台,推动产业与教学研深度交流融合。通过组织开展纵向技术交流、横向交叉课题合作研究、装配式建筑专业技能竞赛、产业技术工人技能培训、学校人才培养等,推动企业和高等学校开展产业教学研究深度互动融合,建设各种专业人才培养保障体系,以有效满足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新需要[6]。

2.3 学校在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上的具体举措

2.3.1 编制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对全国骨干专业建筑技术企业及行业技术协会等相关单位的深入调研,邀请建筑企业相关专家、同行学者召开专题座谈会,研究评审确定建筑技术专业以及装配式建筑技术方向人才培养工作目标、专业定位、培养模式。按照企业实际用人岗位需求与专业岗位培养标准,共同研究制定装配式建筑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开展装配式方向招生。

2.3.2 探索双元双线人才培养模式

①打造“企业+学校”双元育人主体

开展企校之间深度交流合作,建立企业、学校“双主体”的装配式建筑“现代学徒制”专业人才培养合作新模式,组建建筑虚拟订单班,开展企业订单培养。双元教师主体紧密开展合作,共同关注在校学生未来职业生涯成长。

②创设“线上+线下”双线育人平台

线上搭建一个教师、学生、企业和政府互动的装配式建筑产业人才线上育人平台,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做成影视动画,线下实践平台配套线上项目,突出实践技能训练,开展线上线下协同育人。

2.3.3 建设实体与虚拟仿真相结合的装配式建筑综合实训基地

充分发挥各级政府、院校、企业、行业发展协会的引导作用,整合社会资源,按照我国装配式结构建筑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按照发展装配式结构建筑的生产、安装、检测3 种类型,建设装配式建筑综合实训基地。专业教师自主研发装配式建筑轻质构件,选取典型项目,按照1:1 比例建造集成剪力墙及框架结构的装配式建筑工法楼,研发1:1 轻质装配式实训构件、即封即灌双腔灌浆实训构件,营造真实的建筑构造、施工工艺、岗位任务和职业氛围,学生在基地即可完成装配式建筑生产、装配、检测等专项能力训练。装配式建筑全套施工工序一体的教学软件,营造仿真的职业环境和学习氛围,有效拓宽学生实训时间空间,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图1 1:1实体比例工法楼

图2 装配式预制构件制作、吊装实验室

图3 装配式灌浆实训室

2.3.4 建设装配式建筑核心课程在线开放课程,融入BIM技术,积累教学源

BIM应用技术在我国装配式建筑领域应用广泛,实践证明,我国装配式建筑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各种BIM应用技术的有力支撑。因此,高职院校在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积极开展BIM技术教学,让学生掌握BIM技术的核心技能。

①依据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及建筑行业对装配式建筑工人的需求,开设以《装配式建筑施工组织》《装配式建筑PC 构件生产》《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课程为核心课程的课程体系。核心课程均建有在线开放课程,在课程教学中融合BIM技术,形成优质教学资源。

②同时专业与企业共同研讨,结合线上教学资源,积极开展社会服务项目,承担并完成“装配式建筑吊装”“装配式建筑灌浆”“预制混凝土构件材料试验”及“预制混凝土构件制作”四个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和培训方案的开发;承办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和政府住建部门等单位合作开展各类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培训,及开展产业工人相关技能鉴定并颁发证书。

图4 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培训

2.3.5 成立装配式建筑工作室,组织学生参加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1+X证书考核,提升学生技能

以工作室为依托,开展学生技能竞赛,坚持竞赛项目负责制,采取师生外出考察交流、聘请企业、兄弟院校专家指导、赛后总结反馈等措施。近三年我校建筑工程类专业全体学生多次参加全国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连续两届获得专业团体竞赛二等奖。同时,结合国家推行的1+X 证书制度,扎实推进“装配式1+X”书证融通,培养装配式建筑产业人才,使专业培养方案高度贴合职业标准。

3 结语

“政行企校”联合构建的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针对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考核绩效评估制度体系缺乏,专业课程设置滞后,装配式建筑专业教学机构师资紧缺,装配式工程建筑专业信息技术资源大量匮乏,装配式工程建筑专业实训基地完工待建等突出问题,解决了如何建设培养一批适应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需要水平的高层次素质专业人才队伍等问题,为进一步有效推动新型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工作有序开展,为建筑技术产业体系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发展,提供人才培养保障和强大人才支持。

猜你喜欢

装配式构件实训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