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赤诚终不悔 金戈铁马化叶飞
2021-12-06蔡楚恒
文/蔡楚恒
(作者单位: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1914年5月7日,叶飞出生于菲律宾奎松省,祖籍福建南安,幼年回国就学,1928年5月在厦门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叶飞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
1933年冬,福安狮子楼传出一声枪响——中共闽东特派员叶飞倒在一片血泊之中。狡猾的特务担心叶飞未死,朝他身上连开三枪后,方才离去。死神似乎马上要带走年仅19岁的叶飞的生命,但是,坚定的革命者绝不会屈服!叶飞挣扎着爬出狮子楼,一寸一寸,血流如注。由于失血过多,叶飞倒在客栈外的一条水沟旁。幸而,在群众的帮助下,叶飞得到了及时的救治。叶飞身中4枪,其中1枚子弹直到66年后才从将军的骨灰中取出。
这不是叶飞第一次遇险了,从1928年投身革命,到1933年领导霍童暴动,他几度入狱,遇险遭袭更是不计其数。但是艰苦的环境、险恶的局势并没有打垮他,相反更加坚定了叶飞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信念,将他锻造成一把钢刀。叶飞少年老成,坚毅果敢,15岁任共青团福建省委宣传部部长和代理书记,20岁组建闽东独立师,21岁任闽东特委书记。艰苦卓绝的3年游击战争,他多次挫败国民党清剿,保留了福建革命的火种。1937年,将军与时任国民党福建省主席的陈仪谈判商议北上抗日事宜。初见将军的陈仪惊叹道:“你就是叶飞?你是个书生嘛!”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历经战火,叶飞已是一名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这一年,他23岁。
抗日烽烟袅袅起,铁流东进滚滚来。抗战期间,将军南征北战,先袭浒墅,截断宁沪铁路;二战虹桥,烧毁敌机四架;再进苏北,开辟敌后战场。1940年,江苏扬州小镇郭村战云密布,国民党顽固派李长江妄图夺取郭村,扼杀我党我军在苏北的发展。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陈毅元帅也发来电报:切不可在郭村孤军御敌,万不得已时则暂时退回江南,与江南部队会合,然后卷土重来。是战是和,一时难以决断。最后关头,将军振臂一呼:“要敢于实事求是,独立负责,向党负责!”轰轰烈烈的郭村保卫战就此拉开序幕,收到将军讯息,陈毅元帅气的跳脚:“好了好了,这回让我来收容你叶飞咯!”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将军沉着应对,各个击破,终于郭村保卫战胜利结束。后来,陈毅元帅见到将军,仍然心有余悸:“你知道不知道,你这一仗虽然打胜了,可是只此一次,下不为例。以后你再不能这样冒险了。危险哪,如果打不赢,你要全军覆没!你懂不懂?”将军久经沙场,险境危局可谓家常便饭。但这一次,他向陈老总承诺,不再轻易以身犯险。抗战胜利,解放战争开始。将军率军攻打莱芜,围孟良崮,席卷豫东,夺取济南,决战淮海,飞渡长江,终于,再次回到革命生涯的起点,福建。
叶飞父母在菲律宾做小本生意,各开小店,独立经营。将军回国革命后即与父母联系中断。建国初期,叶飞将军突然接到菲律宾大妹妹来函,告之生母病重,家中负债无法偿还,即将宣布破产,希望能借笔钱给她。将军其时任福建省省委书记、省长和福建军区司令员,虽为高官,但无厚禄。将军回信,是否可以将外甥、外甥女接到中国教育,缓解压力。一生投身革命的将军两袖清风,家无余财,只能望洋兴叹。
1975年1月,叶飞出任交通部长。他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决贯彻中央关于整顿的指示,坚决抵制“四人帮”的干扰,全面整顿生产秩序,迅速发展远洋船队,重点推进陆路和水路建设,着力提高运营能力。对于国家远洋船队的建设,叶飞将军功不可没。当时,中国在远洋船队上可谓“一穷二白”。面对这种局面,将军一锤定音“远洋船队要搞,1000吨要有,2000吨、3000吨也要有!现在没钱,贷款也得把船搞出来!”在将军主持下,中国的远洋船队发展迈开大步。“四人帮”被粉碎后,叶飞同志全力贯注于交通战线的拨乱反正,千方百计振兴国家交通事业。他倡导筹建京津塘高速公路,亲自勘察,并由此引起一场争论,反对方认为这种“超前意识”不适合中国国情。如今,高速公路遍地开花,高铁动车四通八达,足以验证将军的战略眼光。
将军主持福建省委工作期间,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克服自然条件恶劣和缺资金、少技术等困难,移山填海、劈山筑路,修建一批重大工程项目,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当我们沿着鹰厦铁路,穿过厦门海堤,欣赏沿途的美丽景色时,很难不感慨,多年之前,将军和省委其他领导同志一起,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为改变旧福建基础薄弱的落后面貌而努力奋斗,建立了福建第一批新兴的工业基地,修建了铁路、公路、海堤、水电站,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发展农业生产,振兴文教事业,教育工作进入了全国先进行列。
今天,炮火硝烟悄然远去,金戈铁马已成过往。我们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发展既是时代的主题,亦是时代的方向。我们理应继承叶飞将军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不屈不挠,迎难而上,乘风破浪,继往开来。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学习叶飞将军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放眼全球的战略眼光,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服务人民的真挚情感,忠于祖国,矢志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