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区娘子军

2021-12-06曾春华

福建林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宁化娘子军苏区

文/曾春华

(作者单位:福建省林业局)

三明宁化,风展红旗如画,那里是红军长征四个起点县之一,是永远不可忘却的红色苏区。当年全县只有13万人口,就有16000多人参加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宁化苏区活跃着一支鲜为人知的妇女武装,她就是苏区娘子军。当年,她们割掉髻鬟,告别家人,毅然投身革命,撑起了红色宁化的半边天,她们誓死保卫苏区,谱写了一段段革命传奇。

1932年5月的一天,宁化县禾口乡妇女张伍秀,正在听福建省苏维埃主席张鼎丞做动员工农群众支援红军的工作报告,听着听着,张伍秀不知不觉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她的内心受到了深深的震动和鼓舞,为了表达支援红军的决心,她立即跑进旁边的商铺,拿出一把大剪刀,散了髻子,就要剪去一头青丝,这时,她的丈夫一把抓住她的手,“你疯了吗!你这是要干什么!”“我要剪掉髻子。”“剪掉髻子,你头发都不要了?这个家你还要不要!”“我要当红军,没有红军,哪来的家呀?”她甩开丈夫的手,当众一把剪掉那一头及腰长发,并唱到,韭菜开花一杆心,割掉髻子当红军。从此,这首红色歌谣在宁化大地上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在张伍秀的动员下,到当年底,宁化西南区的妇女们纷纷剪掉髻子,参加妇女连、赤卫队的妇女达到770多人。

这770多人中有一位妇女部长苏惠珠,6岁时被卖到宁化做婢女,随主人姓,取名巫珠女,过着无依无靠被压迫的生活。1933年,她与爱人到苏维埃政府登记结婚,工作人员问到她的姓氏时,她说:“我是孤儿,从小就没了父母,若不是红军把我救出火坑,哪来今天的幸福呀。流水万里总有源,共产党的恩情比水长,党和苏维埃政府比我父母还亲,从来孩子跟着父母姓,我就姓苏。”从此改名苏惠珠。

苏惠珠始终用行动践行自己的坚定信仰。扩红运动中,她冲在前头,带领妇女赤卫队深入宣传,带头送亲人参加红军,壮大红军队伍;她组织妇女运输队,穿行在崎岖的山路上,用肩挑、用背驮将9000多担粮食送往前线;把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拿来做军装,最后的亲骨肉送他到战场。1934年2月,苏惠珠因怀孕行动不便,不幸被捕,英勇就义,年仅22岁。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苏区红色娘子军们,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儿女,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是中华民族的无畏英雄。她们的革命精神汇成了意气风发的时代亮色,铸就了苏区人民英勇斗争的不朽丰碑,祖国不会忘记她们,人民更不会忘记她们。

烈士业绩永垂青史,革命精神永驻人间。当代林业系统也有一批以国家需要为使命的绿色“娘子军”,有被誉为“林海娘子军”的尤溪谢坑妇女耕山队,她们大战虎头山、苦练拖辘功,风雨不改巾帼志;也有把“青山变金山的实践者”建瓯玉溪女子耕山队,她们与改革开放同轨同行,探索以造林种果为主、发展短期经济作物的新路子,有力推动集体致富;还有在寸草不生之地,筑起绿色长城的惠安小柞妇女林场,20名女子护林员,巾帼护林四十载,千亩荒滩变绿洲,用实际行动展示了新时代惠女精神;青山巍巍,见证一颗赤子之心,林海涛涛,传颂绿化八闽不悔情,是她们,几十年如一日绿化荒山、耕耘青山,用一生付出实现了“青山”变“金山”;是她们,留下宝贵的绿色财富,始终坚守那份绿色情怀。让我们向所有的绿色筑梦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新时代,我们林业儿女,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坚守初心,赤诚奉献,久久为功,科研报国”的“洋林精神”,坚守林业初心与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一代接着一代干,坚定不移爱绿、植绿、护绿,为党旗下的绿色丰碑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宁化娘子军苏区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宁化府
苏区人家
宁化府:坚守酿醋初心 引领山西醋老大
抗疫第一线,攻“冠”娘子军
苏区创业致富人
毛泽东在宁化的四天三夜
海南红色音乐经典
——观歌剧《红色娘子军》
任弼时与湘赣苏区的“肃反”
精准扶贫的宁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