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怎么说、怎么看到怎么做
—— 读《寂静的春天》有感
2021-12-06李敏
李 敏
(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北京 100125)
有机会完整、仔细的重温《寂静的春天》这本出版58年仍在世界范围享有广泛影响力的书籍,并与大家交流读书体会,作为一名农药工作者,我感到十分有意义。我的电脑桌面上一直摆放着《寂静的春天》原版扫描件。2018年粮农组织举办农业委员会会议期间,一个重要子项目就是《寂静的春天》读书活动。无独有偶,2020年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也进行并倡导在农业系统开展《寂静的春天》读书活动。
《寂静的春天》的作者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是一位美国科学家、生态学家。她1929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女子学院,学习海洋生物学,1932年获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动物学硕士学位。1936年,卡逊以科学家和编辑的身份,开始了在美国联邦机构长达15年的职业生涯,后升任为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总编辑。受二战后滥用化学农药的困扰,卡逊于1962年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
1 怎么说
1.1 美丽的自然 在书中,卡逊首先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瑰丽神奇的自然界。以土壤为例,每一种生物都与其他生物通过某些方式相关联。土壤中细菌、真菌和藻类是动植物腐烂的主要原因,它们促使碳、氮等化学元素在土壤、空气以及生物组织中循环。土壤中体型较大的蚯蚓可以从地下搬运细土覆盖地表岩石。同时,树叶和青草中的大量有机物质被蚯蚓拖入洞穴,并通过蚯蚓消化道分解排泄,使土壤变得更加肥沃。此外,蚯蚓的洞穴能给土壤透气,使土壤排水良好,植物根系穿透性增强。蚯蚓还能促进土壤细菌的消化作用,减少土壤腐败。
1.2 农药的影响 然而,神奇精妙的自然界却无可避免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书中,卡逊描写了因滥用六六六、DDT、狄试剂、艾氏剂等氯化烃类及有机磷农药导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人体健康危害案例。1954年,美国农业部开始了一场消灭日本金龟子的项目。化学药物渗入土壤后,中毒的昆虫爬到地面,导致许多食虫的鸟儿吃了中毒的昆虫也间接中毒。
1954年,在密歇根州立大学整个185英亩的校园里,每一个知更鸟巢都有幼鸟孵出。然而到1957年6月底,仅发现了一只幼鸟。很多知更鸟筑巢却不产卵,或产卵、孵卵但却无法孵化。研究人员记录到一只知更鸟辛辛苦苦地孵卵21天,却孵不出小鸟来,而正常的孵化期为13天。分析结果表明,处于育龄的雄鸟睾丸和雌鸟卵巢中富集了大量DDT,知更鸟的繁殖能力实际上已遭破坏。
2 怎么看
虽然距《寂静的春天》出版已过去近60年,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农药使用对生态环境、人民健康的影响已有很大程度改善,但长期以来人们谈农药色变的观念没有根本改变。“粮食产量不断增长的同时,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也不断发生变化,其中农药滥用所带来的污染问题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类似言论代表着现阶段普通民众对农药使用的一般认识。
从农药从业者的角度,虽然不能完全认同上述判断,但农药使用的负面影响日益得到重视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我国早在1982年就实行了农药登记制度。目前,已建立了完备的农药登记审批制度、试验程序和评价标准。根据农药对大鼠、蜜蜂、鸟类、鱼类、家蚕等生命的直接影响,建立了农药急性毒性分级体系;根据农药对生物体的慢性/特殊毒性、环境行为和施药方式,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体系。然而,人们往往易于寻找那些明显的、直接的影响和快速呈现出来的现象,在农药与其他物质的共同作用,农药对野生动物和人类繁殖、发育及行为等影响方面仍亟需探索。人类接触农药的影响可能在15年或3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显示出来,且很难证明因果关系。另外,我国农药登记后管理起步相对较晚。2017年颁布实施的《农药管理条例》首次明确应对已登记农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监测。构建农药使用安全风险监测、报告制度,逐步完成对已登记品种的再评价任重道远。
一个有趣的说法,因为发明了农药,所以纳税人需要花很多钱支持关于农药安全阈值的研究,还要支付对市场上农产品是否含有限量以下农药残留的监测费用,然而不幸的是,这还不能保证农药使用对人类完全无害。虽然只是个冷笑话,但说明对农药安全性的研究远未结束。特别在现代农业高速发展二十一世纪,随着RNA干扰等新农药有效成分的研发应用,纳米农药等新剂型的不断涌现,飞防、专业统防统治、智能药械等施药方式的蓬勃发展,我们遇到的问题很可能不是减少,反而是增多了!与60年前相比,我们或许只是在卡逊的引领下向农药使用安全迈出了一小步。
3 怎么办
对待农药使用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既不能悲观失望、坚决抵制,也不能习以为常、放之任之。农药管理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一方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中主要装中国粮,这个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充分依靠和发挥农药的保障作用。另一方面,从人类和国家长远发展的全局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实施乡村振兴,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则是要辩证统一,在充分发挥农药保障粮食生产作用的同时,严格落实我部提出的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减少农药用量,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总体来说,既不能脱离粮食安全谈农药,也不能离开健康安全、环境安全谈生产。我们不仅要填饱肚子活在当下,还要绿水青山看得见未来。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举措。
3.1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开发高效低毒环保的农药品种,生物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天敌生物。研究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农药减量增效等绿色使用技术,不断改进施药器械、施药方法。卡逊在书中描写了苏云金杆菌和核多角体病毒的应用前景,今天看来仍具有相当的前瞻性。
3.2 发挥农药政策导向作用 对生物农药、特色小宗作物用药联合试验、高毒农药替代农药等产品开通的登记评审绿色通道,引导绿色农药发展,为推动现代农业生态防控发展提供支撑。
3.3 加快农药风险评估研究和标准体系建设 深入开展农药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安全的技术研究,比如农药的累积效应、相互作用,对野生动物、生物链的影响等。健全农药风险评估技术体系,解决疑难问题。
3.4 加强农药使用风险管控 健全农药登记后使用风险监测和再评价机制。开展周期性评价和农药使用风险监测,稳步推进高毒、高风险农药淘汰和替代。做好市场监管,促进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进一步规范。
3.5 推进科普宣传 打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网站、宣传材料,提升普通群众对农药使用必要性、风险性的科学认识,避免对农药负面影响的妖魔化、扩大化。发挥群众对农药管理的督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