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服装英语教学探索

2021-12-06刘佰蕾

棉纺织技术 2021年10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服装英语教学

随着国际服装贸易频繁化,我国许多服装纺织企业开始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并持续活跃。与此同时实用英语的重要性越发显现,社会人才需求逐渐转向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各地高校紧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纷纷投入到教育教学体系改革、专业学科教育实用型调整中去,掀起高校应用转型的热潮。

大学服装英语课程是为适应国际化、现代化服装英语应用实际需求而开设的专业课程。长期以来,由于高校对社会人才市场需求动态趋势信息掌握不够全面、及时、充分,高校自身课程教学体系对服装英语应用实际的适应性较差,再加上大部分从教老师也是在摸索中开展教学,大学服装英语课程教学质量一直不尽如人。因而高校需要紧密结合自身教育资源分布、高等教育改革整体进程及根本方向、学生学习成才基本规律、社会人才需求特征及趋势等多方面因素,切实开展大学服装英语教育教学有效路径和创新策略、方法,多方位提升大学服装英语课程教学质量水平,助力高校现代化、科学化人才培养实践。诚如《服装专业英语》一书所说,服装英语涉及服装的起源、设计、结构、工艺、营销、服装展览、模特、流行趋势以及服装CAD 等众多内容。该书编写中参阅了大量的新专业英文资料,充分体现行业的主要内容和专业英语的规范表达方式,每篇核心课文后备有大量的专业词汇和重点语句的注释,在帮助学习服装英语时有着较为详实的资料。该书内容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和代表性,通过该书的学习,可以了解并掌握服装行业的结构和特点,更有利于大学生掌握专业的服装英语。

一、大学服装英语教学现状

国内大部分高校英语教学仍然以公共英语为主,服装英语仅作为选修课程开设,但是很多高校开设服装英语课程的数量、课时长都远不如大学英语,有的高校甚至出现选课学生人数不足而无法开课的情况。对于服装专业学生而言,参与英语学习的主要目标也仍是通过四、六级英语考试,或者获取学分。此外,由于对服装英语课程教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深入,许多高校为服装英语课程设置的学分比重也相对较少,于是就造成服装英语课程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地位不高的现象。

也正是由于高校对服装英语课程的不重视、认识不深等因素,服装英语课程配置的教学师资力量、教学资源也相对较少。再加上高校服装英语课程创新研究相关建设不足,教师参与服装英语教育教学探索的动力不足,于是造成服装英语课程教学往往沿用大学英语教学理论、方法、模式,缺乏与之相匹配的相关理论体系,服装英语课程教学成效甚微,学生学习兴趣也不高。在教学师资方面,许多高校服装英语课程教学的教师往往是服装专业具有一定英语功底的教师,或者是外语学院愿意承担服装英语课程教学的老师。虽然服装专业的老师深谙服装专业相关理论、技术,但是在英语教学方面缺乏一定经验、素养,因而实际教学质量与该课程实际需求相差甚远,服装英语课程教学成为服装专业教学的辅助课程,并没有发挥培养、提升学生在服装专业多样化应用场景中熟练应用英语的能力。同理,外语学院的老师精通英语教学,也对学生差异化学习水平深有了解,但是又对服装专业、服装贸易相关知识理论不太熟悉,故服装英语课程教学的实用性、指导性、专业性较差。

二、服装英语发展趋势

(一) 教学转向实践化、综合化

得益于世界贸易格局正常化,以及服装纺织工艺技术的发展,新时期各地区、国家之间的服装纺织贸易愈加频繁、深入,社会经济对精通英语和服装贸易的英语复合人才需求持续增长。社会经济需要反馈高校服装英语人才培养,驱动高校服装英语教学重心从以往的注重理论系统性、学术性转向注重实践翻译能力的培育。同时,由于服装英语翻译人才在翻译文献、文章、产品数据报告之余,还需要进行现场实时翻译,这就要求翻译人才在具备过硬服装英语素养的基础上,还需要熟识商务营销、商务谈判、金融法律法规,以及具备一定水平的随机应变能力和艺术审美。

(二) 应用场景多元化

国际服装纺织贸易本身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服装英语应用场景的多元化。一方面,国际服装贸易涉及多个国家、地区相关法律及多个监管部门、地区民族风俗、语言思维、文化习惯、法律界定、原材料品质、通商贸易政策等都存在许多差异。另一方面,服装产业本身涉及多个环节,例如原材料选择、加工工艺、劳动成本控制、款式设计、品牌定价、品类规划、商务营销推广、贸易谈判、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又涉及不同的理论、技术、工艺流程。此外,为换取营销和利润空间,服装企业在综合选择原材料、多品类产品规划之余,还会考虑到各地区政府优惠政策,以及在材料上选择对生态环境友好性更佳的材料,在助力地区经济发展、争取更多消费者的同时,也为自身运营争取更大空间。

三、服装英语基本特征

随着现代纺织服装生产的社会参与主体越来越多,再加上服装英语应用实践发展,服装英语已形成相对稳定的理论体系,只要掌握其词汇的相关规律,学习、翻译服装英语便能顺藤摸瓜,进而渐入佳境。一般来说,服装英语主要有以下几大特征。

(一) 专业术语、词汇多

服装英语涵盖服装、材料学、化工、艺术设计、商业谈判、金融贸易、营销管理、国际贸易法律法规等多个领域理论知识,从布料到纹理,从颜色到图案,从款式到设计理念,从风格到功能,从生产工艺到营销谈判,分类很细,数量很多,词汇、词组的用法唯一性也很明显。例如旗袍“Cheongsam”、长袍马褂“Robe”、风帽“Hood”、紧身女衫“blouse”、腰带“Girdle”、深肩缝“Deep shoulder seam”等。此外,由于服装英语需要生动、形象地描述一些材料的颜色和质感,但是颜色、面料质感的定义相对宽泛,因而服装英语对一些颜色和面料质感词汇的词义会相对模糊,需要学生仔细甄别。

(二) 复合词、派生词、略缩词数量较多

由于服装生产加工、设计营销整个产业链涉及多个领域专业学科技术知识,服装英语往往会引用、沿用、借用其他专业学科词汇和术语,有时为了适应服装英语本身多样化或者特定的应用情景,需要对这些词汇做一些改动,于是很多合成词、派生词被创造出来。很多时候,在描述产品参数时,不得不引用多个来源的词汇,或者重复、多层次阐述细节,这就造成句子长度过长,有的甚至整段仅一个句子,为了提高文章的简洁性、直观性,于是许多略缩词出现。例如离岸价FOB(free on board)、风格STY(style)、预计到达日期ETA(expect arrive date)等。深入了解服装英语复合词、派生词、略缩词及相关规律,便能准确理解其词义及正确用法。

(三) 句法特征相对特殊化

相较于通用英语,由于服装英语多用于服装纺织生产、服装贸易、艺术文化交流等相关领域,为了直观体现产品细节、核心理念,服装英语资料文本往往采用被动句式、无人称句式,同时为了彰显交往双方的礼仪及平等地位,文本还会增用许多礼貌用语、客套谦辞。

四、大学服装英语教学实践创新

结合服装英语应用发展趋势、服装英语基本特征、高校服装英语课程教学现状,以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实际进程,各地高校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教学创新探索。

其一,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大学服装英语课程教学对于服装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全方位推进服装英语课程体系改革,强化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模式、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评价等多层面规划设计,为大学服装英语教学创新提供更好的条件。

其二,加快高校多学科融合教学探索

大学服装英语教育教学本身涉及多学科理论知识,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专业学科知识教育、技术研究开发的优势,进一步加快多学科融合教学探索,在培养学生过硬服装英语专业素养的同时,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审美能力的培育,培养更多符合服装贸易、服装设计、服装营销多样化应用场景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其三,加强服装英语教学探索

在教学资源投入上,适当增加大学服装英语课程教学资源投入;集思广益,大力倡导广大师生积极投入到服装英语教学创新、多学科融合教学创新的工作中来,加强服装英语课程教学创新,探索鼓励机制、保障建设,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创新服装英语教学探索的主观能动性。

其四,积极开展服装英语实践课程创新探索

在深度挖掘、探索校内实践实训课程有效路径的同时,积极探索校外多种实践教学模式并行的新路径。例如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模式可以提升高校服装英语教学专业性、实践性;高校+高校合作模式可以促进多地区教学经验交流互动分享,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高校+政府相关部门合作模式可以强化高校对服装英语教学整体方向和重心的把握;高校+服装相关企业合作模式则可以为培养学生过硬服装英语实践能力提供多样化实践路径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校对社会人才需求资讯的灵敏度。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服装英语教学
浅谈O2O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科学素养视角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道具服装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