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泸州市杂交水稻制种生产避灾减灾技术对策与探讨

2021-12-06宋其龙魏新琦易游人孙子兵王锐霖

中国种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扬花阴雨泸州市

宋其龙 魏新琦 易游人 邓 丽 赵 耀 孙子兵 肖 俊 王锐霖

(1 四川省泸州市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中心,泸州 646000;2 四川省泸县农业农村局种子管理站,泸县 646100;3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农业农村局种子管理站,江阳 646000)

泸州市是四川省规划确立的杂交水稻优势制种生产基地,主要制种区域分布在泸县、江阳区、合江县沿长江和沱江浅丘河谷地带,自1977 年开始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至今已有40 余年的制种历史,规划制种面积在0.27hm2、生产量800 万kg 左右,种子供应省内外乃至国际市场。近几年来,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制种面积和效益大幅度下滑[1]。由于水稻制种生产是异花授粉,父母本生长期受光、温、肥、水等影响较大,且极易受灾害性气候的影响,导致制种生产的产量、质量及效益的年际间、区域间、组合间的差异较大。如何实现水稻制种稳产高产、提质增效,是生产上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根据多年来的气候特点、灾害性气候发生规律、生产生态条件等对制种生产的影响,开展水稻制种避灾减灾技术研究,提出了水稻制种生产的技术路线,对制种产业的稳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1 主要灾害气候类型及影响

1.1 泸州市制种区域气候分析泸州市杂交水稻制种主要分布在平坝浅丘河谷地带,地势由东北向西南缓倾,东北高、西南低,绝大部分属丘陵地带,沿河台阶、浅丘宽谷、中丘窄谷、低山深谷类型地貌各占5.5%、60.5%、27%、7%,地形复杂,地势高差大,独特的地形地貌特点形成了天然的隔离条件,特别适宜杂交水稻种子的生产。该区域属准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0℃,极端最高气温41.3℃,极端最低气温0.7℃,历年平均有效积温5737.2℃。年日照时数1424.6h,最多年为1630.9h,最少年为770.8h,无霜期长达343d。年平均降水量1166.7mm,年均相对湿度84%。

1.2 低温阴雨(寡照)

1.2.1 延缓生育进程父、母本生育期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也有感温、感光性的差异,低温阴雨(寡照)会导致父、母本正常生育进程发生变化[2]。2019 年制种生产在父母本移栽后的5-7 月,低温、阴雨、寡照天气较历年同期分别多15d、18d、33d,导致主要组合生育期较历年同期延长了5~7d,由于父、母本对感温、感光性的不同,使花期相遇度发生变化,增加了花期调节难度,更使部分两系组合穗发育期气温低致23℃以下而自交结实[3]。

1.2.2 “920”施用效果差要保证母本安全授粉,母本植株群体应抽穗整齐、穗期集中,因而需要通过施用“920”来调节和保证。母本始穗期若遇持续低温阴雨,既影响“920”施用效果,更因阴雨不能按时施用到田,错过最佳施用期,直接影响抽穗整齐一致和花期调节的效果,最终导致异交结实率低,产量 低下。

1.2.3 扬花授粉质量下降父母本扬花授粉最适温度为28~32℃[4],低温阴雨因温度低、田间湿度大导致父本花不能开、母本不张颖,无法完成授粉,结实率下降。2015 年6 月27 日至7 月4 日遇历史同期罕见持续降雨天气,在此期间泸县466 余hm2施用“920”和抽穗扬花田块基本绝收,制种农户总损失达1600 多万元。

1.2.4 田间穗萌多水稻种子成熟后基本没有休眠期,种子成熟度90%后若遇持续2d 以上的阴雨和浓雾天气,田间就会产生穗萌[5],收获后的种子发芽率降低。泸州泰丰种业有限公司2016 年133余hm2收获期在8 月15 日左右的制种田块遇连续8d的阴雨天气,致收获的40 余万kg 种子穗萌率达30%以上,使收获后的种子完全报废。

1.2.5 收晒质量差目前收获后的种子脱水主要依靠农户自然晾晒,收获后的种子须在2d 内含水量降至12%以内才能保证质量。种子收获后若遇低温降雨并持续2d 以上,因种子含水量高、农户存放和处理方式不当,使堆放的种子快速发芽甚至烂种,收获期遇阴雨天气使部分农户将要到手的种子成为不合格种子。

1.3 高温干旱

1.3.1 影响正常生长发育泸州市地处四川东南部丘陵区,制种区水源和自流灌溉条件相对较差,因干旱致田间缺水,不能实现适期播栽,既影响全年生产计划的进行,也延缓了父母本的正常生育进程。

1.3.2 降低花粉育性扬花授粉期若遇35℃以上高温伴随干热风天气,会使父本花粉活力低、质量差、寿命短,导致母本授粉概率小而影响结实。

1.3.3 高温逼熟,种子质量低灌浆期遇高温干旱,土壤缺水影响籽粒灌浆,饱满度下降,高温逼熟也会导致灌浆不完全,籽粒呈半粉质状态,使发芽率下降。2018 年自7 月13 日开始至8 月初出现了长时间气温高达36℃甚至40℃以上极端高温天气,致同期内灌浆的杂交组合灌浆期仅有15d 左右,因籽粒饱满度低、灌浆不完全,既造成了严重减产,也使部分收获的种子因半粉质状态而成为不合格种子。

2 避灾减灾技术对策

2.1 选择最佳适宜区域按照规模化、集约化要求,选择水源条件好、土壤肥力高、浅脚向阳类型田作为泸州市杂交水稻制种田,增强制种田块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2 实行合理组合搭配多年来的实践表明,水稻制种各组合间对各种不良天气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不同,Ⅱ优类组合扬花授粉期抗低温能力相对较强,种子生产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搞好多品种、多组合布局,以降低可能出现的灾害性气候对全年生产的影响。

2.3 确定适宜播种期根据本地历年气候特点和变化规律,制种生产的关键时期要尽可能避开高温干旱和低温阴雨出现频率。同一区域播期应间隔3d 左右进行分期播种,以规避或降低灾害性气候对水稻制种产量、质量的影响。

2.4 蓄水防旱水稻制种进入抽穗扬花期后需要特别注意田间蓄水防旱工作,保证抽穗扬花期和灌浆结实期对水分的需求,也使田间小气候得到改善,减轻因高温天气对扬花授粉的效果和高温逼熟对种子质量的影响。

2.5 成熟及时抢收抢晒种子进入八成黄后,视天气变化情况,晴天及时抢收抢晒,保证收后2d 内使种子含水量达到12%以内的质量要求和其他质量标准。

3 建立健全种子产业保障机制

3.1 加强基地设施建设农业特别是制种生产目前仍属弱势产业,尚难摆脱自然条件的约束。泸州市地处丘陵区,自然条件差,配套设施不完善,需要加强水稻制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态条件来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自2015 年以来,泸州市的基本农田建设先后整合项目资金2 亿余元重点安排水稻制种生产基地,建成了泸县海潮镇、太伏镇和江阳区分水岭镇共15 个村的标准化种子生产基地,基本实现了自流或提水灌溉和旱涝保收。制种基地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了基地规模化生产和机械化作业,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产业增产增效。

3.2 扶持规模化生产随着农业生产成本的逐年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幅减少,提高水稻制种效益变得越来越难,导致基地规划难、群众制种积极性不高,需要各级政府在惠农政策等方面给予更多、更好、更大的支持和扶助,才能有利于产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近年来,泸县、江阳区对规模经营的制种农户实行200~300 元/667m2的土地流转补贴,给制种基地提供生产所需用肥,开展病虫统防等社会化服务,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制种农户增收,对基地稳定和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3.3 进一步完善制种保险政策水稻制种生产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大,若遇灾害年份严重影响种子的产量、质量,导致农民减收或无收,势必带来生活困难,影响农村社会稳定。泸州市自2012 年开始开展了杂交水稻制种保险,其中2012-2014 年按普通水稻的3 倍投保,保费额1200 元/667m2;2015-2018 年列入特色农业保险范围,保费额2000 元/667m2;2019 年起列入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制种保险机制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巩固。泸州市2015 年6 月27 日至7 月4 日遭遇8 日持续降雨,在此期间扬花授粉的466 余hm2水稻制种田基本绝收,获保险赔付1400 万余元;2018 年7 月13 日至8 月上旬持续高温干旱,200 余hm2制种生产田因灌浆不完全和高温逼熟,不仅造成了减产,还造成了种子粉质后芽率降低而成为不合格种子,获保险贴付500 万余元。2012-2018 年的7 年间,泸州市水稻制种生产因自然灾害获保险赔付额达到4000 万余元。通过开展水稻制种保险政策的实施,建立健全了灾害评估和科学理赔机制,使农户因灾受损后的基本收益得到保障,成为泸州市水稻制种生产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扬花阴雨泸州市
泸州市人民医院
泸州市人民医院
扶绥县春耕春播期低温阴雨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
垦荒
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一
桃花雪
泸州商行在港上市
1957—2017年阳山县低温阴雨变化特征分析
经过
谁是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