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精准扶贫的农民培训开展分析

2021-12-06鲁加富

江西农业 2021年14期
关键词:精准农民培训

鲁加富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楚雄市分校,云南 楚雄 675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战被摆到了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国家明确指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就是贫困地区以及贫困人口,因此明确提出了教育扶贫的新型发展理念,发挥“授人以渔”的积极作用,利用职业教育的扶贫利器,将精准扶贫进行到底。

1 农民在教育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 农民的文化水平过低

职业农民农业种植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的生产发展。以云南省楚雄市为例,在省内的大多院校类毕业的学生,或是选择在省外就业,或者选择在省内的非农业行业就业,不愿意从事农业种植工作,导致当地农业种植技术水平不够,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者将近七成以下都是初中或以下学历,其相关的农业技能大多是从家族朋友共同的劳动中学习得来的,因此不能够很好地形成完整的知识技能储备体系,缺乏对于生产管理系统的认知与了解,对于农业新的知识技能学习不到位,导致种植技术的相对落后。

1.2 农民培训内容的偏差

在云南省楚雄市地区的农业培训中,通常是由上级政府向下级分配培训任务及指标,在县级的农业部门选择培训内容,而这些部门选择培训内容的时候,通常会重点考虑能够支撑本地农业生产的主要业务,往往忽略了其他能够发展的小众产业。在教育过程中,从事支柱产业的本地农民,能够有效地结合自身的生产经验以及亲友的生产资料,销售渠道等获取农业生产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能够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掌握一定有效的传统办法。然而培训的内容过于复杂就会降低农民学习的积极性,因为他们认为培训内容缺少实用价值,不符合当地的发展理念。

1.3 培训经费以及人员的缺失

关于云南省楚雄市的农民培训机构大多数为农业职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广校等,配备的师资力量为这些单位的教学人员以及研究的工作人员。执行人员对于管理教学方面却有更多的利润性和前瞻性,但是对于农业生产的实用性技术和技能缺乏实际经验,不能够有效地为农民解决教育培训中产生的问题,农民在接受培训过程中往往更想了解实际生产中等相关内容,例如如何扩大新品种的利润空间,提高新品种的种植技术等。近年来云南省楚雄市的相关农业部门开展了关于农业种植技术职业技能,再就业,失地农民就业等方面的培训,但是随着资金经费投入力度的加大,在一些研究结果中不断发现资金分配不均匀,培训侧重不同,导致相关的培训发展不平衡,对于培训相关的教学资源,师资力量,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经费不够充足,限制了前期的宣传培训工作和后期的跟踪教育服务工作,降低了培训的效率,达不到预期的培训认可度[1]。

2 针对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提出的有效培训对策

现阶段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还需要在国家的领导下进行,以政策为引,落实明确的文件当做发展动力。以云南楚雄市为例,进行现代化农业转型,能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顺利建成农业现代化发展成果,实施创新型驱动,保证全面小康的顺利进程。

2.1 精准统筹机构教育职责

争取做到在各级政府的领导统一管理下,实现一对一负责管理,将培训工作当做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落实责任制的总体规划,统筹发展教育培训工作,派遣专业人员组织建设职业农民培训相关的小组工作部门,由相关组织协同参与培训过程的进程,进一步完善相关培训机构的管理体系,制定适合本地实际情况下的产业发展制度和农民资格认证获取制度,保障培训工作能够稳步健全发展。政府应该加大对于专家的利用率,建立咨询服务平台,做好后续的跟踪服务工作,保障农民在培训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获取知识经验。

2.2 对于培训费用的精准把控分配

保证农民培训工作能够长期良好运行的方法就是资金的投入,一方面为了做好培训维护其正常运行,需要建立相对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政府协调关于农民培训工作资金保障制度,争取根据实际情况管控资金投入的增加调整,统筹计划设立单独的教育集团培训项目,例如农业,教育,人社,共青团等单位侧重培训的各个项目,使其互相支撑形成产业链条。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发挥相关政策的导向作用,充分利用市场的竞争机制,拓展投资的渠道,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到农民培训工作当中,鼓励企业对农民培训进行补贴,实现获取资金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保证农民培训工作的高质量高效进行。

2.3 选育精良的培训对象

政府设立各类的培训机构时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和文化层次的农民对于产业需要、技术的需求进行分配,实施不同类型的培训。将地方管理部门的制度落实到上级下发的文件当中,将培养计划落实到本地的村里,做好前期的宣传工作,按照年度制定分配培训的名额,对于培训要求高的村落,可以首先选取学习能力较强的农业大户、农民进行培训,开展农民之间的交流平台,促使农民之间可以有效地进行经验的交流总结,提高农民的知识基础,满足农民的个性刚需。

2.4 扩大交流推广平台

现阶段在经济新常态的发展优势之下,更多的信息化智能化设备的推出促进了农民关于教育培训的进程,建立良好的交流沟通平台,使农民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效进行经验的总结与提供,促进种植技术的提高[2]。

3 结语

精准扶贫下的农民教育培训政策能够有效地为当地的农业种植提供帮助,促进农业种植技术的提高,能够在提升农业种植效益的同时,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需要协调管控,精准把握农村的实际命脉所在,有针对性地实施计划调整,才能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精准农民培训
耕牛和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农民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