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营造林中播种育苗技术及实施要点

2021-12-06曹庆喜李江宁申宏林

农业与技术 2021年1期
关键词:营林成活率造林

曹庆喜 李江宁 申宏林

(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

引言

营林造林对丰富森林资源、保证生态环境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对环保工作重视度在逐渐增加,营造林面积在逐渐扩大。播种育苗技术是影响营林造林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提高营林造林效果,需合理应用播种育苗技术,可提升苗木成活率及林木成林后质量水平。为提高营造林工作质量,育苗人员、技术人员需重视林业育苗技术及管理工作[1]。严格依据规定开展播种育苗工作,以保证苗木成活率,推动我国林业稳定发展。

1 营林造林与播种育苗

1.1 我国营林造林现状

我国林业和草原工作会议上提出,2019年我国营林造林面积约为706.7万hm2,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同时,建立了26个国家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2019年我国积极开展绿化行动,建立了多个生态保护及生态修复工程。2019年,总共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达到226万hm2,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约达到24.7万hm2,退耕还林工程造林面积约达到19万hm2,三北防护林工程营造林面积约达到58.3万hm2,且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沿海等重要地区建设防护林工程,且面积约达到29.65万hm2。2019年,我国林业、草原局大力推动国土绿化工程,以提高乡村绿化、森林城市建设水平。2019年我国印发《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方案》,并调查全国村庄绿化情况,认定的国家森林乡村在7000个以上。目前,我国有19个省份开始建设省级森林城市,有11个省份开始建设森林城市群,并构建了跨区域的森林城市体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指出,我国在2020年需充分发挥全民绿化制度的优点,重视数量和质量,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路径。

1.2 播种育苗于营林造林的有效作用

在营林造林的过程中,需要选取优质的播种育苗手段来保证营林造林的有效实施。在进行育苗播种时,对于移植育苗的工作大都需要人力的输出操作,对于工作人员也提出了较高的操作水平要求,但由于人为操作极易产生偏差且耗时耗量,也易导致幼苗存活率降低。所以,采用人工与技术双向并进的方式来进行育苗播种、植苗培育、营林改造,降低种子及育苗的死亡率,推动了营林造林的发展,为营林造林提供了丰富的森林资源储备。

2 种子选择及处理

2.1 重视种子的采集

种子质量的好坏与幼苗未来的发芽几率和成活几率都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为保证苗木成活率,工作人员需注意种子的采集,在种子采集完毕后需科学存放。在选择种子之前,需详细分析多方面因素。一般情况下,种子生长时间不够长、种子未达到成熟期,在培育过程中种子并不会正常发芽。若种子生长时间过长,在外界因素影响下,种子会出现腐蚀或腐烂问题[2]。因而,需在合适时间选择合适种子培育。种子采集完毕后需依据规定对其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工作人员需依据规定配制营养液用于冲洗种子,以免虫卵附着在种子表面影响种子发芽及成活率。另外,需将种子存放在干燥、通风环境下,以免种子受潮。同时,需保证存放种子的空间内无有毒物质、温度适宜,以免影响种子发芽率。安排专人负责检查种子,以免种子受病虫害影响。

2.2 合理处理种子

工作人员需科学处理种子,经过科学、合理处理的种子才可用于育苗,以提高种子出芽率及成活率。需依据种子实际情况科学处理种子,如,许多种子在发芽初期都不具备较强的抗伤害能力,甚至可能存在一些不易察觉的有害细菌,针对于此情况,需提前做好消毒处理,能够尽可能避免有害物进入土壤。需在发芽阶段对种子进行合理处理,以提高种子发芽速度,缩短种子埋在土壤中的时间,最终达到提升种子抗病虫害能力的目的。另外,工作人员可依据种子播种实践确定播种方式,如,雨季播种时,工作人员需尽量选择比较干燥的种子;若可预估降雨时间、降雨范围,工作人员需选择已浸种的种子;秋季播种时,工作人员需避免选用催芽、浸种方法,尽量选用随采随播方式。所以,根据种子播种时不同的天气情况以及种子自身的休眠实际状况,来挑选适应的种子、调整休眠的时间和选择相应的播种方式,是进行种子处理的有效手段。

3 合理整地选地方法

种子选择、处理好之后,需合理选择种子培育基地,以保证树木健康生长。工作人员在选择种子培育基地时,需对所选定的育种苗种进行分析研究,了解种子的生存生长特性,同时,还需充分考虑土壤制度、空气环境、地势情况、排水方式等因素,尤其需注意种子培育基地的平整性。平缓的种子培育基地可提升树木生活率。若无平整地块,工作人员可采用梯土化方式处理地块,以满足培育苗木的要求。另外,需重视土壤中的碎石、断根,并对其进行合理处理,以免影响树木根茎正常生长。在种子种植前,需利用专业化化学药剂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免苗木发生病虫害。

4 播种育苗技术探析

4.1 条播形式

条播形式的命名是由种地垄台形状而来的。工作人员在整地的时候,需把垄沟设计为直线形式,种子种植中可利用专业化农业机械,如此可降低人力工作量及工作压力[3]。利用专业化农业机械,可将种子播种距离设定为固定距离,且操作较为简单。与人工种植方式相比,专业化设备播种速度更快,精准程度更高,且为育种的生长提供了及其便利的气候条件,从而更能提高植物的生长存活质量。因而,条播形式在播种育苗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4.2 点播形式

若种子直径比较大,需选用点播形式播种。采用此种播种方式,可科学控制苗木之间的距离[4]。另外,利用人工播种方式可严格控制苗木数量。一般情况下,娇贵的苗木需采用点播形式种植。种植之前,工作人员需详细分析苗木对土壤资源的要求,对培育基地土壤进行全面检验,选择合适区域播种育苗,以提高苗木成活率。

4.3 撒播形式

若种子直径比较小,可选择撒播形式种植。工作人员可依据苗木种植实际要求,合理选择整地方法,确保种子可均匀地铺在土壤表面,之后在种子表面覆盖土壤。通常需将覆盖土壤厚度控制在种子直径的3~5倍,以保证种子发芽率及成活率。撒播形式的主要优势在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但同时却对土壤的质量情况要求较高以及对种子的需求量较大,所以较为珍惜的育苗培种大都采用了上述的点播形式。

5 营林造林中播种育苗技术要点分析

5.1 合理选择播种时间

播种育苗的时间划定向来是由选定育种的生长习性与气候所决定的,因此,播种育苗时,工作人员需合理选择播种时间,可提升种子成活率。通常情况下,北方温度较低,需尽量选择春季播种。若播种时气温较低,需依据幼苗生长特点,灵活调整播种方式,合理选择防护措施,对确保幼苗健康成长以及提升幼苗生活率,可起到关键作用。

5.2 合理控制播种密度

除播种时间外,播种密度也是影响种子发芽率及成活率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幼苗成活率的关键因素。播种密度简单来讲就是在一定的面积范围内所种植物种的数量情况。密度控制必须在不影响植物生存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争取多育种培育。工作人员需依据种子类型、苗木生长速度,合理控制种植播种密度,以保证苗木生长中可吸收足够养分。另外,种子的生长需要足够水分、养分及光照,因此需严格控制种子播种密度,以保证种子可吸收足够营养。若种子种植密度过高,将影响幼苗光照时间,进而影响其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成活率。反之,则有可能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降低土地利用率的同时,也使得生态效益无法实现最大效能。

5.3 合理选择种植方法

除以上所述因素外,种子种植方式也是影响幼苗存活率的重要因素。目前,播种时可选择条播、点播、撒播3种方式。工作人员需依据种子类型、苗木生长特点,合理选择播种方式,以提高种子成活率。

5.4 树苗覆土

为幼苗覆土时,工作人员需重视土壤温度,借助覆土的手段来合理调节土壤的湿度状况。同时,工作人员需采取有针对性措施降低土壤中水分蒸发速度。若土壤含水量较高,需适当调整地表温度,以改善幼苗生长环境、提升幼苗成活率。在为种子覆土时,需依据农植经验判断天气的变化情况和种子的品类来确定覆土厚度,在保护幼苗的同时保证幼苗成活率。

6 育苗管理

6.1 田间管理措施

6.1.1 重视灌溉及除草工作

植物的生长需要由土壤中吸收足够水分,树木也是如此。在苗木管理过程中,需加强对苗木生长情况的分析及研究,依据苗木实际生长情况确定灌溉时间、灌溉方式,以满足苗木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在灌溉的同时,需重视松土工作,以确保土壤结构松散,保证苗木根部可顺利吸收水分、养分,为苗木健康生长奠定基础。同时,需清除地块中的杂草,以免杂草与幼苗争夺水分、养分及光照。

6.1.2 做好施肥及间苗工作

除水分外,土壤中蕴含的养分也是影响苗木生长的重要因素。为保证土壤中蕴含足够养分、确保苗木健康成长,管理人员需详细分析土壤肥力大小,以确定施肥时间、施肥种类。通常情况下,需在降雨后施肥,并依据树木实际生长情况明确施肥量。另外,间苗也是田间管理的重要环节,可通过间苗保证苗木拥有足够生长空间,保证苗木之间通风良好、光照时间充足。管理人员需在苗木生长初期进行间苗,去除田间长势较弱、受病虫害威胁的苗木,以提升营林造林质量。间苗之后,管理人员需对地块进行灌溉,以保证苗木正常生长。除此之外,管理人员需重视细节管理,如,加强对牛、羊等动物的管理,以免其啃食树木,影响树木生活率。

6.2 重视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将对苗木生长造成负面影响,因而需重视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时期为春季、冬季。春季是苗木萌芽时期,也是病虫害萌芽时期,为防治病虫害,需改善苗木生长环境。在春季防治病虫害时,工作人员需依据病虫害繁殖特点、病虫害爆发特点,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针对冬季温度较低的林业工程,需及时为苗木喷洒药物,以免苗木在低温环境下产生有害菌。同时,需及时修剪、清理病虫害树枝。有必要的情况下,及时喷洒化学农药,以达到消灭病虫害的目的。通常情况下,病虫害在冬季以卵、蛹、孢子形态越冬,这些病虫害大多藏在苗木枝条、土壤中,因而工作人员需通过喷洒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可为苗木喷洒波尔多乳剂、剪除病弱枝体、在树干部位涂抹石灰避免病虫害越冬等措施,保证苗木可正常生长。

6.3 温度防护措施

温度变化将影响苗木正常生长,因而管理人员需做好温度控制工作。过高温度将提升土壤水分蒸发量、苗木新陈代谢失调,严重影响苗木体内水分均衡性及苗木生长速度,因而,需为苗木搭设遮阴设备,避免阳光长时间照射。低温环境也会影响苗木正常生长,因而,在冬季温度较低时,需采取搭设屏障、沙土掩埋等方法,避免苗木冻伤。

7 结语

做好营造林工作对推动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做好营造林工作对缓解树木资源缺乏问题、保证生态平衡、防风固沙等具有一定作用。种子质量的好坏对植物的健康生长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因此在育苗时,需提升对种子选择处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生存的植物类型,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进行播种育苗,为营林造林事业提供保证。相关部门需重视营造林工程,加强对播种育苗技术的研究,提升营造林工程质量。

猜你喜欢

营林成活率造林
提高犊牛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提高保育仔猪成活率的饲养管理要点
提高酸枣栽植成活率的措施
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营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论营林防火是森林防火的基本对策
如何抓好羔羊的疾病预防和提高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