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德市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2021-12-06包雪英

现代农村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承德市承德经济

包雪英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森林资源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和森林旅游业多重复合经营模式。发展林下经济,能在有效保护生态资源的前提下,选择适合林地资源,利用种植、养殖形式,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高林业经济附加值,推动林业产业向林木、林地、休闲康养资源综合利用方向的转变,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投资少、见效快、产值高等优势,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途径,对保护林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调查承德林下经济生产模式,研究制约发展的因素,提出对策建议。

1 承德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

1.1 区位优势。承德毗邻京津,是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胜地,交通便利,生产的产品除满足当地居民、游客需求外,还可直接面向京津及东北市场。

1.2 气候优势。承德市自然气候独特,处于北方农牧交错带,属寒温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山地气候,全市海拔在220~2 118 m,年平均降水量400~880 mm,无霜期73~170 d,年均气温7.5℃,年≥10℃以上积温1642.6℃~3 668.7℃,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冷暖适中、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等气候特点,非常适合发展林下经济。

1.3 生态保护优势。承德地处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过渡带,南临京津,北倚辽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定位的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生态支撑区。承德地处京津的上风上水,是京津的水源地和风沙屏障,生态环境良好,污染少,具备生产绿色、无公害、优质林下经济产品的条件。

1.4 资源优势。承德市全市规划林业用地4 152万亩,占总面积的70%,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优势。承德全市已查明植物共有148科1 642种,被誉为华北地区“植物基因库”,几乎囊括了所有北方树种。

2 承德林下经济发展成效

承德市现有林地面积3 556万亩,活立木蓄积1.02亿m3,森林覆盖率60.03%,成功创建了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截至2021年5月,全市林下经济利用林地总面积60.302万亩,完成林下经济总产值32 029.43万元,占全市林业总产值的2.7%。从事林下经济的农民25.4556万人,年人均收入0.1976万元。省级以上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个(滦平县中草药示范基地)。

3 创新多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承德市各区县根据地理地貌、气候、林业资源的不同情况,创新发展了多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3.1 林下种植。是指充分、合理、有效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在林地种植药材、菌类、花卉、农作物等,林下种植型发展模式是承德市林下经济发展的主要生产方式,各区县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已发展出林菌、林药、林草、林粮等多种林下种植模式。

3.1.1 林菌复合经营模式。充分利用林木全天候天然遮阴、散射光照充足、通风好、温湿度适宜等有利条件生产食用菌的一种新型栽培模式,食用菌产品具备天然、营养、有机等特点,再现了食用菌产品的原生价值。平泉市黄土梁子林场在海拔500~1 600 m、林内郁闭度0.5以上的林下进行仿野生香菇生产试验,将高新技术与天然环境有机结合。该模式下产出的香菇,品质上与野生菌接近,主要矿物质元素高于陆地设施生产的香菇,被中国科技创新专业委员会授予“生态共生示范基地”。宽城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承德神栗食品有限公司在中国农科院和中国农大专家的指导下,利用栗树修剪下的废弃枝条、栗子壳,碾碎培育成菌棒,埋在栗树下培植栗蘑,形成种养结合的树下循环经济。

3.1.2 林药复合经营模式。在林间空地上间种较为耐阴的中药材,使林下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药材质量较好。目前承德各县区主要林下中药材产品包括金莲花、苦参、黄芩、桔梗、穿地龙、枸杞、苍术、黄柏、连翘、猪苓、人参、柴胡等名贵药材。林药模式在承德各区县得到较快发展:河北省“燕山中药材经济核心示范区”落户滦平,推进了中药材种植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滦平县的扶贫主导产业,辐射带动了2万多农民实现脱贫致富。承德县林下种植药用芍药等农作物,打造农旅融合田园观光综合体,实现农民增收。隆化县的北苍术、柴胡,兴隆县的黄芩、丹参,围场县的金莲花、崖桑等已成为各自特色优势中药材品种,为农民脱贫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3.1.3 林草复合经营模式。将林分营建、牧草建植、牧草养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挖掘生物资源潜力、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促进林农增产增收方面具有巨大优势。承德市根据不同区域差异化因素,分类布局,努力推动实施林草间作。千松坝林场分布在丰宁坝上及接坝地区共3 711 km2的范围内,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实施林草间作15万亩,每年产优质牧草5 000多万kg,为当地牧民舍饲圈养提供了良好的天然牧草。当地百姓从林场实施的生态修复工程中累计获利1.8亿元,人均年增收8 000元。

3.1.4 其他林下种植模式。①林粮间作:承德县、隆化县等地探索在林间空隙土地间作矮秆、耐阴的豆科作物,其良好的固氮特性,能够有效促进经济林的生长,做到林粮优势互补。②林油间作:宽城等县农业科技人员经过多年试验,总结出一整套林下油葵的播种、管理、施肥、病虫害治理等措施,试验示范区最高亩产可达400 kg,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农民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2 林下养殖。是指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和林下资源,发展养禽、养畜等特种动物的复合经营模式。

3.2.1 林畜复合经营模式。在林中放养或圈养畜类,既可有效减低饲养成本,又为森林土壤补充了养分,促进林木生长,形成生物产业链,减少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还可有效缓解林畜争地的矛盾。隆化县白虎沟乡藏香猪养殖,围场县大唤起乡博兴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狍子、鹿、黄羊、野兔放养,丰宁满族自治县四岔口林场放养三代山猪等林下养殖项目,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2.2 林禽复合经营模式。充分利用林下昆虫、小动物、林木落下花果、杂草多的特点,在林下放养或围栏养殖禽类,既可减少饲料的投喂,提高禽类的抗病能力和产品品质,又可防止虫类对林木的损害,禽类粪便还为林木生长提供有机肥料,保护林木的健康生长,形成降本增收、互利发展的林下经济模式。围场县、丰宁县等地充分发挥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势,把发展林下养殖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突破口,林下养殖柴鸡、火鸡等家禽,已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3 森林休闲。是指在森林环境中开展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各种运动、体验、娱乐活动的总称,目前已发展出森林体验、森林康养、自然教育、户外运动、冰雪旅游、森林步道等多种形式,成为人们健康养生的热门选项。承德市自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生态旅游提供了新的“热点”。全市建成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23个、湿地公园20个,拥有塞罕坝林场、白草洼、茅荆坝、辽河源、雾灵山等一批国内著名的森林旅游资源,积极影响到周边配套产业如交通运输、餐饮娱乐、住宿等服务型行业的迅速发展,为当地农民参与旅游产业提供机会,帮助农村转移富余劳动力,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4 承德林下经济发展存在问题

4.1 组织化水平较低。除几个较大林场外,其他地区林地地块较为分散,林地面积小,很难集中开展大规模经营;道路、电、水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致使一些先进的种养方式无法推广;家族化管理,生产模式传统,缺乏林下生产专业技术和市场信息,种养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很难保证;缺少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较弱,尚未形成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形势,无法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发展。

4.2 资金制约因素影响巨大。按照当前国家林业资金扶持导向,现在林下产业几乎没有专项扶持资金,全部依靠企业、合作社、农户自主投入。受资金投入方面的制约,承德市林下经济发展的软硬件建设严重缺乏,很多地方难以建成温室、棚舍等配套基础设施,严重制约产业发展,部分林下经济产业已经被迫缩减规模甚至转产。

4.3 政策扶持有待加强。目前承德市林下经济处于起始阶段,还没有形成较完善的配套政策。如果得不到政府在科学规划、资金补贴、项目技术支持、融资渠道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林下经济难以有序、健康、快速发展。

4.4 科技与信息服务的影响。目前承德市林下经济从业人员多数年龄偏大,缺乏对新技术的学习能力,无法满足现代林业科技发展的要求。林业方面专业技术人才与实际需求相比,缺口非常大,能够掌握林下生态建设、市场流通、林业信息技术和农产品加工营销的综合性管理人才更是严重缺乏。农村地区信息相对闭塞,如果缺乏政府和协作组织的外部信息服务支持、林农依靠自己获得市场信息的途径较少,信息不完整,很难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只能被动去适应市场变化,林下经济发展的风险增加。

5 发展林下经济的几点建议

5.1 统筹规划,制定合理的战略布局。林下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生态工程,要从全局的高度去审视、规划、部署、统筹和协调。规划设计方案必须具有宏观性和前瞻性,紧紧把握国家林下经济的政策和市场供求信息变化。组织专家、主管部门技术人员对林地资源进行实地调查,摸清各地林下经济发展的基础情况,结合当地自然、气候、经济条件,探索适合本地开展和推广的林下经营方式,汇总分析实地调查的数据资料,确保为本地区的林下经济发展整理出一条合理的发展思路,确定各地发展的基本方向,明确发展的重点及各地区的主导产业,确定近、中、远期发展目标,明晰发展顺序及途径。

5.2 加大政策扶持和组织协调。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本地区林下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创新出台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及相关扶持政策等。对成立的专业组织机构,在融资保险、科技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示范基地建设、产品深加工、物流运输、产品销售等方面,构建好政策保障体系、财政支持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相关部门要及时向林下经济产业经营者进行政策宣传,对林农进行积极引导,让群众了解林下经济的国家支持政策、发展潜力、经济收益,全面激发林下经济发展活力。

5.3 加强现代科技投入。政府主管部门要有效协调林业、农牧、康养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建立林下经济专业人才库,加大对林下产业技术研发、应用的基础性研究投入,逐步建立一支素质好、水平高、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科技队伍,不断提升林下产品的特色和传统优势。不断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依靠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力量,大力引进推广林下种养的新技术、新品种。承德市有承德医学院、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承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本地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拥有一批专业的种植、养殖、中草药、旅游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可利用林下经济开展的有利时机,搭建农民与科研、技术推广的合作平台,逐步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可有效提高承德市林下经济的科技水平。政府必须重视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建议成立专门的林下市场信息服务平台,积极地收集国内外新技术和产品市场需求等信息,利用网络、广播等传播媒体,及时向林农和企业发布相关农业信息,林农和企业也可以自行登录到平台中进行查询。另外,还要对本地林下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及时地在官方平台进行更新,从而确保市场信息的及时性、有效性,降低农民和企业的市场风险。

5.4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承德市政府对林业经济提出了“扩基地、扶龙头、树品牌、延链条”一体化推进的发展原则。要通过主管部门的积极引导,逐步组建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培育有实力的公司,建立市场销售网络。引导农户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开展合作经营,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模式,取得林下经济的规模化效应,使生产、技术、信息、销售体系标准化。目前承德市按照“全市域推进、全产业链打造、全程标准化控制”的工作要求,坚持打特色牌、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举全市之力打造“承德山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取得显著成效。承德市林下经济产业要紧紧抓住这个有利时机,依托产业协会、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及时完善“承德山水”品牌检验检测、二维码追溯、绿色标准化生产等保障体系,积极入驻平台并充分利用“承德山水”品牌的强大影响力,积极开展林下经济特色产品推介、营销和宣传活动,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的认证工作,打造一批有市场影响力的区域品牌、驰名商标,把承德林下产品向市场全面推广,加快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产业优势。

5.5 推动林下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包括利用森林资源进行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系列活动,它能让多种产业相融合,发展形成现代产业集群。依托森林资源特色,结合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旅游景区,推动旅游业、医疗服务业、住宿餐饮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当地产业多元化发展,是目前国内积极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承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构建业态完善的产业体系,实施“产业+旅游”融合发展工程,大力推进“食药医健游”融合发展,加快创建一批医疗康复、保健食药、温泉康养等拳头产品,全力推进康养康复建设项目。发展森林康养产业,要科学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机制模式,鼓励地方推进森林康养与医疗卫生、养老服务、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互促共赢。政府部门要有计划地培训、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形成一支掌握中医调理养生、心理咨询、森林旅游服务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除了要加大已在建的滦平白草洼康养小镇、平泉辽河源旅游综合开发景区、鹰手营子矿区怡达“山楂小镇”等康养基地建设外,还应在其他县区条件适合的地方积极推广,丰富创新森林康养旅游体验方式,提高森林旅游综合效益,助推全域旅游发展。

猜你喜欢

承德市承德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承德医学院学报》征稿细则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少儿书画作品4幅
阅读承德
轻轻松松聊汉语——夏季避暑胜地——承德市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首次春节诗词晚会由承德电视台播出
河北省承德市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初探
承德高水位地区深基坑支护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