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萍—鱼”淡水鱼类混养技术
2021-12-06陈昌瑞
○陈昌瑞
近年在福建省大田山区发展的“沼-萍-鱼”淡水鱼类混养模式,有效解决了的养殖尾水不达标问题,并能大幅减少配合饲料的投入量,降低养殖成本,具有投入少、生态、环保等优势。现将在大田县百盛家庭农场的养殖示范结果总结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大田县百盛家庭农场养殖面积65亩,浮萍池11口、面积31亩;苗种池6口、面积9亩;成鱼池7口、面积25亩。
一、养殖场选址与建设
1.养殖场选择:养殖场建设地点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水源水质、土质、地势及电力供应、道路交通等方面。一是水源水质,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工农业等污染,水源水质符合GB11607渔业用水标准;二是土质,以黄壤土等保水性好,不易渗漏的底质为宜;三是地势,以座北朝南,北面高、南面低,有一定的自然落差,可自流排灌、阳光充足的地点为宜;四是电力、道路等,附近有三相输电线路和公路经过,电力供应较稳定,便于解决生产生活用电,生产资料、产品销售运输便利。
2.养殖场规划布局:养殖场可划分为浮萍养殖区、种苗培育区、成鱼养殖区和生活管理区、尾水处理区等功能区。浮萍养殖区占养殖场总水面的30-35%,应规划在养殖场的最高处;种苗培育区占养殖总水面的8-10%,有条件的地方可规划与成鱼养殖区分开建设,便于病害防治;成鱼养殖区占养殖总水面的55-62%,规划在浮萍养殖区下方;同时规划建设占养殖总水面8-10%的养殖废水处理池;生活管理区,根据养殖场规模建设相应的饲料、渔药、工具用房及职工宿舍等管理用房和其他生产生活设施。
3.养殖池建设:种苗培育及成鱼养殖池塘,宜为长方形、东西走向,以利延长阳光照射时间,苗种池每口池面积以3-5亩、池深2米左右为宜;成鱼池可根据地形设计,每口池面积以5-30亩、池深2.5米以上为宜;浮萍养殖池,塘形及单口池面积不限,以池壁较陡的土质池塘为宜,池深要求不低于1.5米、水深1.2米以上。浮萍因为昼夜温差大,生长速度快,加上有充分的肥料,三分之一的浮萍池养的浮萍,可供三分之二鱼池的天然饲料(以草鱼为主养品种)。因此,浮萍池要占总水面的三分之一,养鱼池占三分之二。
4.进排水系统:要求进排水分开,浮萍养殖池在1.5米处设置一排水闸门,与成鱼养殖池的进水渠道相连。每口池设置一进水闸门,进水渠道要求内壁表面光滑并有较大的坡降,宜采用U型槽、PVC管等材料,以便于输送浮萍;成鱼养殖池要求采用底排水形式,每口池设置排污箱和拔插管,通过排水管道与排水沟相连。
5.养殖机械:每5亩左右水面配备一台1.5千瓦增氧机,由于采用浮萍做为主要饲料,因此不需配置投饵机。
二、主要技术要点
1.养殖品种:养殖品种以喜食浮萍的草鱼、湘云鲫为主,适当搭配团头鲂、鲢、鳙鱼等。放养密度参照水源水量、苗种规格、浮萍养殖池所占比例及设计亩产等因素综合考虑,亩放草鱼500-800尾、湘云鲫400-600尾、其他鱼类100-200尾。
2.放养前准备:鱼种放养前1个月,开始放养浮萍,放养萍种选择紫背浮萍等生长速度快、营养价值高、病害少的优良新品种。具体做法是先蓄水至0.6米左右,每亩施用沼液1000-1500公斤作基肥,1周后放养萍种,以后慢慢加高水位至1米以上,每隔3天亩施用沼液400公斤左右,同时注意防治蚜虫、蜘蛛、萍螟等病虫害,以减少死萍。养殖池鱼种放养前15天,每亩用100-150公斤生石灰清塘消毒。
3.沼气池设计及配套设施:沼气池一般为球形、圆柱形等,采用砖砌水泥抹面或玻璃钢等材料,根据养殖规模每个沼气池容积以6-20立方米为宜,配备相应的进料口、出料口及进(畜粪、尿)、出(沼液、沼渣、沼气)管道等设施。根据浮萍养殖的需要,沼液经管道流入浮萍养殖池施肥。
三、日常管理
1.鱼类饲养管理:“沼-萍-鱼”养殖模式的饵料主要为饲料搭配浮萍,饲料占全年投饵量的60-70%,搭配30-40%的浮萍。养殖早期以投喂浮萍为主,搭配少量饲料;养殖中后期根据浮萍的供应量调整商品饲料投饵量。每天投喂两次饵料浮萍,投喂时间分别为上午10时和下午4时。投饵方法为开启浮萍养殖池的闸门,使浮萍顺水流输送到各养殖池塘,根据池鱼不同生长时期控制投饵量,以池鱼摄食至八分饱为宜,浮萍投放量应以当天太阳落山前吃完为度;当浮萍供应量不足时适当补充商品饲料,同时注意不要留有剩饵。
2.浮萍养殖管理:一是搞好水位调控,根据浮萍排放及天气变化情况,适时进排水,使浮萍池水位始终保持在高于排水闸门2-3㎝左右;二是搞好水质调控,根据浮萍生长需要施用沼液,一般每隔3天亩施用沼液400公斤左右,同时注意观察浮萍生长情况及池水肥度,调整施肥周期及施肥量;三是同时注意防治蚜虫、蜘蛛、萍螟等病虫害,发现死萍及时捞除,避免病虫害传染造成大面积死萍。
3.沼液管理:一是适时进料,根据沼液、沼气供应情况,适时向沼气池加入畜粪尿;二是适时清渣,一般每年清理沼渣1-2次;三是搞好沼气设施管护,注意查检沼气池进出口闸门及管道等,发现漏气、漏液及时维修;四是搞好沼液供应调控,根据天气变化情况、浮萍生长情况及池水肥度,调整沼液供应量。
4.水质管理:一是搞好水位调控,根据不同生长时期、天气变化情况,适时调节好水位;二是搞好水质调控,注意观察水质变化情况,适时、适量换水,使养殖池水质始终保持肥、活、嫩、爽;三是适时开启增氧机,因采用管道输送浮萍时,会将大量的浮萍池肥水带入养殖池,易使养殖池缺氧。为此应注意观察养殖鱼类活动情况,一般在午后、凌晨适时开启增氧机,同时根据养殖鱼类活动等情况,调整开机频率和开机时间。
四、病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防控原则,一是彻底清塘,提前1-2个月排干水晒塘和搞好池塘清整。鱼种放养前15天,每亩用100-150公斤生石灰带水泼洒清塘消毒;二是注射草鱼疫苗,草鱼放养时注射出血、赤皮、烂鳃、肠炎四联疫苗;三是定期药物消毒预防,发病季节每15-20天用生石灰、含氯消毒剂等药物全池泼洒预防;四是注意巡塘,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五、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按浮萍投放量占投饵总量的30%计算,每亩可节约饲料成本1836元(亩产1000公斤吃食鱼×1.8公斤饲料/公斤鱼×3.4元/公斤×30%节约饲料率),该模式平均亩利润可达3655元,与当地投喂以精饲料为主主养草鱼的池塘养殖模式亩利润可增加1020元,有效提高了养殖生产综合效益。
2.生态效益:该模式利用当地沼液资源肥水养殖浮萍,以浮萍养鱼,从而极大程度地减少粮食消耗量,节约资源,降低养殖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安全,减少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低碳生态环保、节能降耗减排。
3.社会效益:推广该模式,实施水产养殖生产全程的质量监控,有利于促进水产养殖业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向转变,促进水产养殖业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促进渔民持续增收,实现渔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通联:366100,福建省大田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手机:1396057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