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挖选题 灵活叙事

2021-12-06赵明霞

法治新闻传播 2021年1期
关键词:申纪兰获奖作品新闻报道

■江 鸿 赵明霞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要求,自此,各类媒体开始在如何讲故事、怎样传播故事方面发力,推出了一批批优秀的“故事化”新闻产品,有效提升了宣传思想工作的传播力。在梳理第30 届中国人大新闻奖获奖作品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各大媒体在报道人大新闻时依然很重视“讲故事”,本届271 件获奖作品中的多数都围绕故事化选题、故事化叙事,鲜活地向人们展示了一条如何“讲故事”,如何以“故事化手法”做好人大新闻的传播链,为今后做好人大新闻报道提供了一系列可资借鉴的经验。

巧挖选题——多角度找故事

从写作的角度讲,一个能吸引人的故事必定有一个好选题。由此,在报道人大新闻时,首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要精准选择具有故事性“潜质”的选题。那么,如何选择故事性选题呢?梳理本届获奖作品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些方法:

(一)小中见大构思选题

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一步,选题过大容易导致后续的报道出现“面面俱到,面面不到”的情况,而选题过小又容易导致新闻价值不大、社会反响过低的情况,因此拿捏好选题的“大小”对新闻报道成功与否关系重大。

在本届获奖作品中,多数作品在选题构思方面都做到了从具体性、贴近性突出的“小点”切入,引申出大的话题,借此实现“小中见大”的传播目的。

本届荣获特别奖的新闻报道《“这位代表的话让我印象深刻”——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谈人民至上》①即采取了这一选题构思方法。报道开篇写道:

“今天上午,代表通道上一位来自湖北的全国人大代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话,让我印象深刻。”22 日下午,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同大家提到这样一个细节。

在以总书记讲话中的一句话开篇后,引出让总书记印象深刻的这句话:“这位代表对记者说湖北救治的80 岁以上的新冠肺炎患者有3000 多人,其中一位87 岁的老人,身边10来个医护人员精心呵护几十天,终于挽救了老人的生命。”

以总书记转述的这位代表的话语为过渡,接下来引出了“人民至上”这一意义重大的议题,出色地实现了“以小见大”“小中有大”,较好地达到了预期传播效果。

(二)找寻“联系点”设计选题

在信息过剩的新媒体时代,“爆款性”报道多数都与受众存在着一定的或易激发情感共鸣,或易体现利益共享的“联系点”。

研究发现,情感在传播中有着重要作用,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人们的选择性感知、选择性接受、选择性理解以及后续行动等都有着重要影响。人们在面对一则信息时,其内心固有的情感会率先启动,对该信息作出初步判断,因此,媒体在进行信息传播时就需要在清晰把握目标受众情感特点的基础上,寻找新闻事件与目标受众之间可能存在的或情感、或利益方面的联系点,并将其反映在具体叙事中,以此来实现报道与受众二者之间的认同,达到提升传播效果的目的。

在获奖作品《办了会员卡老板却“跑路”,怎么办?》②中,记者将近年来社会上经常出现的消费者办会员卡后消费机构却倒闭或关门,以致会员卡中的费用得不到让人满意的处理这一现象作为选题,从人大代表的有关提案和司法部门的解答角度为消费者“支了招”。由于选题与群众的日常生活存在着密切关联性,因此该报道很容易引发群众的感情共鸣,有利于后续的分享、转发、再传播,从而也就容易形成“朋友圈”热点,达到扩大传播效果的目的。

灵活叙事——多层面讲故事

现实生活中,讲故事的方式常常能够决定故事精彩与否,所以采用什么样的叙事方法对讲故事至关重要。纵览本届获奖作品,在故事化叙事方面多采用了如下一些做法:

(一)刻画细节展现重点

新闻写作中的细节主要是指人物、事件、场景中有意义的细微之处,它可能是人物的言谈举止,也可能是事件的一个细小情节,还可能是关于人物、事件的一块“切片”。细节应用得当,新闻报道就能够生动地再现事实的独特性、深刻性、丰富性,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

在本届获奖作品中,诸多报道都比较重视细节刻画,特别是在抓人物的动作细节、言语细节、外貌细节方面做得尤为出色。

一是精选动作细节。所谓动作细节即通过细致的人物动作刻画来凸显人物特色,体现事件特点。在作品《“船访”扫除履职“盲区”陆海共解渔民“心事”》③中有许多动作细节描写,如“‘现在休渔期,正是走访渔民难得的好时机。’7 月30 日一早,台山市川岛镇人大代表、沙堤村渔民陈文积驾船,开始了两周一次的例行选民走访。”“缓速靠近,套绳固定,船舷还没贴紧,陈文积便麻利地跃进了渔民林计仲的船中。拿上几把矮凳,在船头的甲板上,一场接访开始……”这些动作细节的描写向读者展现出了人大代表陈文积做事干脆的职业特点和积极履职的工作精神,还起到了“于无声处见精神”的作用。

二是巧选话语细节。新闻人物的一些经典话语往往对表现人物内心特色、深化报道主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抓准主要新闻人物所说的代表性、经典性话语并将其引用在报道中,对深化报道主题、提升报道的可读性有着积极意义。

研读本届获奖作品,我们会发现多数报道很重视新闻人物直接引语的应用,有些甚至直接应用在了标题之中,例如《“这位代表的话让我印象深刻”——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谈人民至上》《“我在电视上看到你了”——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代表团》《我们的票没白投》《“法律法规不是背一背就行了”》等,均将最能表现报道主题的新闻人物的话语用作了标题,这一做法不仅大大增强了标题的吸引力,而且还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地点明了本报道的主题,起到了其他表述方法难以达到的作用。

此外,在一些获奖作品的开篇,记者也比较重视细节性话语的选用。例如,在《如何挑起“金扁担”——扎根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共话“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④一文中,记者介绍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选用了习总书记讲话中这样两段原话:

我当时饿着肚子问周围的老百姓,你们觉得什么样的日子算幸福生活?他们讲了几个心愿。第一个目标就是希望不再要饭,能吃饱肚子。别管吃什么,半年糠菜半年粮也好。再进一步,当地的土话叫吃“净颗子”,就是能吃上纯高粱米、玉米面。第三个目标,他们认为那就高不可攀了,“想吃细粮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说是下辈子的愿望。

这些我们都一一实现了。我当时和乡亲们说,你们再努力想想呢,将来还想到什么境界?他们说,那就将来干活挑着金扁担。

两段通俗易懂的直接引语不仅说出了当时群众的期盼,而且今昔对比,又鲜明而有说服力地展现出了国家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起到了“细节性事实胜过千言万语”的作用。

三是妙选外貌细节。新闻报道离不开人物,如何让读者能对报道中的人物有一个清晰而直观的认识,是记者写作时需要认真考虑的一个方面。对此,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纽约时报》记者里克·布拉格曾回忆说,在他刚刚做记者的时候,一位经验丰富的报纸主编告诉他,优秀的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是:要展现,不要讲述。给我看你所看到的一切,用文字描绘一幅画面,然后我就可以跟随你的脚步。

在这方面,一些人大新闻奖的获奖作品也给我们提供了范例。在《人物志: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见证人”申纪兰和西沟村的变迁》⑤一文中,记者在对申纪兰进行外貌描写时写道,“一头短发、一双布鞋、蓝色西装、青色裤子,申纪兰4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这样的装扮。”仅用16个字就言简意赅地将申纪兰的外貌特征展现给了读者,而紧随外貌描写之后出现的“申纪兰4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这样的装扮”这句总结性话语更是将申纪兰的性格特点巧妙而隐晦地告知了读者,使申纪兰这位扎根农村,朴实、干练的“老代表”形象跃然纸上,让读者在文章开篇就对申纪兰形成了一个深刻的初步印象,为后续更好地了解申纪兰的所作所为做好了坚实的“理解性”铺垫。

(二)再现场景讲透事实

事实是新闻的生命所在。讲好人大故事,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向受众讲透彻新闻事实,尤其是要重点讲好事件为什么发生、是如何发展的两大要素。如何在讲透事实真相的过程中融入故事性手法,提升报道的可读性呢?本届获奖作品中相当多的作品都采用了“场景叙事+写实手法”的融合性手法,即将记者所见所闻,借助写实笔法,为读者构建起逼真的视觉化场景,让其产生“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阅读感受。

在《让三江源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省人大常委会野生动物保护法执法检查系列报道之四》⑥一文中,记者在开篇写道: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隆宝湖畔,蒙蒙的金光衬着这一片圣地,明净的天空,软绵绵的白云,风儿吹起,云朵如小船一般在湖内轻轻荡漾……

白描式的手法,简洁明了的行文在读者面前展示出了一幅隆宝自然保护区内水墨山水画般的场景,有着突出的故事感、可视感。正是借助这种写实色彩突出的场景描写,隆宝自然保护区的工作成绩也自然而然地展现了出来,为后面“保护动物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的重要任务。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一直保护它,守护它,为野生动物们提供一个美丽的家园”的报道主题做好了坚实的铺垫。

在获奖作品《生死关头,她一把推开工友……》⑦中,记者写道:

6月1日晚7点半左右,侯艳梅正带领员工装卸一批新到的垃圾桶,突然,一摞叠放在公司场地,总重达200 多公斤的垃圾桶滚落、砸下。生死关头,侯艳梅大叫一声“小心”,一把推开身边的同事,自己却不幸被砸倒在地。

同样借助这种再现式的场景描写,让读者在了解事件发生时的情景时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如临其境之感,危急的场景,果敢的举动,寥寥数语即勾勒出了事件当事人不怕危险、无私无畏、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对深化人物精神和报道主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当然,作为垂直化特点较为鲜明的领域,人大新闻报道有着其特殊性的一面,这也就使得讲好人大故事不同于讲好一般的社会故事。人大的特殊性决定了讲好人大故事也有着其特殊的要求。但总的来讲,只要我们牢牢抓住“选题故事化——角度故事化——框架故事化——叙述故事化”这四个要点,媒体中人大故事的传播效果必然会有一个质的提升,产生现象级的传播效果,让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深入人心。

注释:

①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5/23/c_1126021656.htm。

②检察日报,http://newspaper.jcrb.com/2020/20200525/20200525_001/20200525_001_2.htm。

③南方日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9-07/31/content_7814010.htm。

④中国质量新闻网,http://www.cqn.com.cn/zgzlb/content/2020-05/27/content_8606892.htm。

⑤中国新闻网,https://www.chinanews.com/gn/2019/05-07/8829806.shtml。

⑥青海日报,http://www.qh.gov.cn/zwgk/system/2020/05/06/010357611.shtml。

⑦福建日报,http://dangjian.people.com.cn/gb/n1/2019/0713/c117092-31231922.html。

猜你喜欢

申纪兰获奖作品新闻报道
申纪兰:妇女模范 人民代表
申纪兰特殊的临终遗愿
“男女同工同酬”的倡导者
——申纪兰
申纪兰特殊的 临终遗愿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2018年书画临摹获奖作品选登
2018年荷赛奖获奖作品精选
获奖作品选登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