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罗翔说刑法”谈普法短视频的“破圈”传播

2021-12-06许露琪

法治新闻传播 2021年1期
关键词:罗翔普法网民

■蔡 斐 许露琪

不难发现,无论是谈及普法宣传,或者是普法传播,法治信息的流动总是与媒介平台的形式变迁紧密相连。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6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 年6 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88亿,占网民整体的94.5%,使用时长合计占总上网时长的21.6%,已经超过即时通信成为第一大应用类型。凭借生产简单、互动性强、碎片消费、接受高效等优势,短视频逐渐成为新时代的重要普法宣传阵地。

不过,由于时间限制,不少普法短视频只是进行了简单的知识普及,或者停留在“一案释一法”的层面,普法对象依然狭窄,普法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在此,本文以B 站“罗翔说刑法”为例,着重分析其“爆红出圈”的原因,以期为普法短视频“破圈”传播提供一些借鉴策略。

自带流量,契合B站青年文化圈需求

罗翔在B 站走红并不是偶然。早在入驻B 站前,作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厚大法考知名讲师,罗翔凭借对刑法案例生动幽默且专业深刻的解读,已经在线下积攒了不少人气和热度。不过,当时罗翔的名气还只是停留在法学专业领域内,业外的一般网民对他还没有什么认知。而从流量的分布来看,罗翔的火爆视频也仅限于七月份到十月份,这大抵与司法考试的时间密切相关。

2019 年初,罗翔的不少授课视频被法考机构以及其他UP 主剪辑搬运到B 站,并衍生出一系列带有“鬼畜色彩”的重制视频和表情包,在青年群体中广泛传播。其中,由用户“梅斯基蒂克”上传至B站的短视频“【粪坑案】名场面!强暴我?劳资给你一砖!”,以1132.6 万的播放量、19.2 万的转发量脱颖而出。罪犯代名词“张三”的频频出现,也让“法外狂徒张三”的梗突破B站圈层,吸引了大批非法学专业的网友围观。

2020 年3 月9 日,罗翔受邀在B 站开设个人账号“罗翔说刑法”,三天时间涨粉100 万,他本人也获得了2020 年B 站百大UP 主“年度最高人气”奖项。获奖的背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罗翔的讲课模式与B 站青年文化圈的气质高度契合。一方面,B 站青年的审美口味是快节奏、有趣、新鲜、生动、有梗、满足猎奇心态,而“段子与知识齐飞,伦理共法律一色”的罗氏授课风格恰好满足了青年们的需要;另一方面,严谨的知识传授目前还停留在文字书写阶段,尽管网上各类公开课也层出不穷,但依然没有摆脱教学大纲的束缚,相比之下,“罗翔说刑法”在形式上就显得差异化,既没有教化式的知识单向传输,也没有内容文本的被动接受,而是通过网言网语来进行专业知识解读。于是,“每天我都听,太经典了”也就成为罗粉们每天弹幕的必刷内容之一。

受众视角,进行普法宣传的议程设置

议程设置是客观的,议程设置对舆论具有导向作用,同时舆论反过来可以影响议程设置,二者是相互作用的。数据显示,“罗翔说刑法”在2020 年发布的112 条视频中,刑法知识普及类视频达63 条,占比57%;互动合作类视频共计21 条,占比19%;法治新闻案例解读类有17 条,占比15%。其中,法治新闻案例解读类视频浏览量最高,平均达382.6 万次/条,刑法知识普及类视频浏览量紧随其后,为353.1 万次/条,远远超过一般的互动合作类视频。

究其原因,就是法治新闻案例解读类视频与刑法知识普及类视频所关注的问题,都是受众关注关心的话题,无论是“踹伤猥亵者的男生犯罪了吗?”“江西张玉环案”“老干妈与腾讯纠纷”“李某航班骗保300 多万元”,还是视频封面突出的暴力、犯罪、狗咬人、家暴、吸毒、诈骗等关键词,都是网民们高度关注的话题,可以说,作为普法类的短视频,舆论热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罗翔说刑法”的议程设置。

而在具体的普法传播框架上,“罗翔说刑法”更是遵循了受众视角,其逻辑结构一般是从提出法律问题入手,接着阐释事件原因,给出相关评价,最后示意解决方案,这是一套更贴近受众的普法逻辑框架。深层次来看,“罗翔说刑法”避免了多数普法短视频停留在“提出法律问题”和“示意解决方案”两阶段的局限,有效地通过“阐释事件原因”“给出相关评价”的主体强化策略,迅速集结网民群体,调动传播对象的阅听兴趣,通过对事件的叙述和相关的评价,将抽象的法律诉求转化为“高兼容”“高传播”“强传染”的心理情感策略,进行法治价值引导的构建,这无疑能够推动普法短视频从UP 主对具体性的事件表层叙述与评价,拓展到一般网民对法治、正义、公平等理念的思考与见解,让看似猎奇的“法律段子”在受众熟悉的框架中合理“破圈”。

注重视听,故事化讲述刑法离奇案件

离奇,是很多人评价“罗翔说刑法”最惯用的一个词。为什么离奇?仅仅是夸张性博取眼球吗?并不是。用网民的话说,“罗老师把网友的注意力拿捏得死死的”。

分析罗翔讲述的一些抽象型案例,如“想强奸女装大佬,发现是男的,该怎么定罪?”“熊猫咬我了,我能把熊猫打死吗?”“张三的狗咬我,我把狗咬死了,属于正当防卫吗?”“小三索要精神损失费,是否构成敲诈勒索?”故事虽然离奇,但通过这些极端案例很容易将强奸罪、紧急避险、正当防卫、敲诈勒索罪等刑法概念,以及相关构成要件讲述清楚。毕竟,对于很多非法学专业的网民来说,法律条文是非常抽象的,只有融入了可阅听性案例才能理解深刻,分析清楚。所以,离奇的故事并不是纯粹的泛娱乐化,更不是娱乐至死的产物,而是普法宣传顺应时代的产物。此外,案例虽然离奇,但“罗翔说刑法”很多时候落脚在“法外狂徒张三”的虚拟形象,成功地将“张三”符号化,打造出普法短视频传播的记忆点。

此外,“罗翔说刑法”在讲述的过程中非常注重视听传播。从视觉效果来看,“罗翔说刑法”的视频封面巧妙运用了“表情包”符号文化,以“局部放大效果、鬼畜P图效果”等为代表性的表情包构图配以具有“猎奇”观感的花式字体标题,如“包养我?得加钱”“多人运动?”“我和张三决胜荒野”等,给予受众以视觉冲击,引发受众的好奇心。从听觉效果来看,在解读刑法法条引入具体案例时,罗翔会突然改变声线,从塑料播音腔迅速切换到“第三人”的语言视角来还原案件,并配以丰富的肢体语言,以一人分饰多角的戏剧特色演绎案例,这一举止也被B站网友戏称为“战术变声”“手舞足蹈”和“单口相声”。

重构形象,兼具偶像特质与平民关怀

在“去中心化”的互联网结构中,新媒体传播手段不断对传统的普法宣传进行着形式与内容上的解构,以及对新的传播主体与传播平台的重构,典型表现就是网络大V及其所在的影响力平台。

在这种解构与重构之间,“罗翔说刑法”成功地展现出一条兼具偶像特质与平民关怀的路径。以罗翔的出圈视频“粪坑案”为例,一名女性在反抗被性侵伤害的过程中,将加害者推进粪坑,并在对方向外爬出的同时,连续回踩三脚,直至将其跺进粪坑。基于本案,罗翔展开了关于正当防卫与事后防卫的探讨,并进一步为网民厘清了防卫不适时的概念。在问及“如果你是这个女的,你踩几脚?”时,罗翔表示:“我踩了四脚,老子还得拿砖往他头上砸”“大家觉得合不合适,合适得不得了”。这一番表述,瞬间圈粉无数,获得无数网友弹幕的强烈支持,直呼“合适得不得了”。在解读刑法中,罗翔经常提到“不要站在事后的理性人角度,要站在事前的一般人角度去判断”。这种接地气的表述,是按照一般人的视角来“解构”晦涩难懂的法律,强调朴素正义,展现原始愤怒,让朴素价值观与人性的温暖并存。

不过,刑法终究是一门严肃的学科,需要在深层次进行理性思考。这种理性,也是“罗翔说刑法”引人深思的重要原因,比如,在讨论“我们为什么要给罪大恶极的人进行辩护?”时,罗翔在强调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指出了实体正义背后还有程序正义,只有通过程序正义才能接近实体正义。而在追问“为什么我们不对那些罪大恶极的人处以酷刑?”时,罗翔引用了康德“人只能是目的,人不是工具”的表述,指出酷刑固然解气,但是它把人当成了工具,是把人给物化了,而法律归根到底是人的法律。这些表述,用一种启蒙性的价值传递,深刻地表达出法治的精神与原则,拉近了普通网民与法治理性的距离。进一步来说,“罗翔说刑法”的热度下,有罗翔对一般人的关怀温度,也有罗翔作为法律人的理性深度,这也赋予了罗翔兼具偶像特质与平民关怀的普法人形象。

粉丝认同,构建普法传播的互动结构

“罗翔说刑法”的粉丝,自称“螺蛳粉”。截至2020 年10 月25 日,“罗翔说刑法”账号粉丝数突破千万,这是分析讨论普法短视频“破圈”传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按照柯林斯的理论,社会结构的基础是“互动仪式链”,这一互动链在时间上经由具体情境中的个人之间的不断接触而延伸,从而形成了互动的结构,互动仪式的核心机制是相互专注和情感连带。在“罗翔说刑法”课堂中,罗翔非常注重与粉丝互动,比如他习惯用反问的方式来调动受众的积极性,“构不构成?”“应不应该?”更是作为罗翔的口头禅,往往起到一呼百应的效应。而每次上课前刷屏的弹幕“老师好”,下课时的“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更是构建出一种物理空间上下课向老师问候的互动仪式,让粉丝们打破了空间的限制,聚集到同一虚拟空间,产生出一种独有的粉丝认同感,并形成特定的文化共同体。

这种互动,也激发了粉丝们的二次创作热情,一方面,催生出“法外狂徒张三”“每天一点脱罪小技巧”等具有喜剧化色彩的群体文化符号;另一方面,又不断催动“罗翔说刑法”从刑法学习群体扩展至更广阔的文化群体之中,让普法短视频不断“破圈”传播。实际上,回归到互联网的本义,所谓“互”,首要就是强调了网络互动的特性。这种互动,罗翔自始至终注入到了自己的普法视频中,用他在2020 年百大UP主中最高人气奖的感言来说就是,“我只是用自己的视频拨动了大家的心弦,大家被自己心中的正义感所感动,将百大UP 主中最有人气的荣光投射给我……这一切让人感动,也让人感恩。让人在年轻人身上看到了中国法治的希望。让人能感到法治所倡导的公平和正义,依然是人们心中最深的渴望。”

数据显示,截至2020 年6 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40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7.0%,手机网民规模达9.32亿。在普法宣传越来越重视互联网的时代,短视频也越来越成为普法宣传的重要阵地。作为普法短视频的一个典型样本,B 站“罗翔说刑法”可能很难被复制,但它“破圈”传播的有关经验却值得充分借鉴。简单来说,就是思考好五个问题:怎么打造普法宣传的意见领袖?怎么做好普法宣传的议程设置?怎么讲好普法故事?怎么传播法治深度与人文温度?怎么与粉丝构建良好的互动关系?这些问题回答好,普法短视频也就成功一半了。

观点速递

在如今的后真相时代,“浅伪”产品就已经带来了许多困扰,而“深伪”又带来更复杂的问题。作为人工智能技术进步的产物之一,“深度伪造”的技术主要为“生成对抗网络”,它在教育、文创、客服、娱乐等诸多领域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但是对其滥用则会威胁到国家安全、个人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也严重影响了信息安全、挑战了新闻真实性原则。视觉信息在人们认识和参与世界等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果人们不再相信自己在视频中看到的内容,那更会毁了人们追求真相的价值观,这是更为严重的深层问题。对“深度伪造”的治理,既需要法律、政府、媒体平台的共同努力,同时也可以运用互联网治理的“多利益方共同治理模式”,发动社会组织、用户等多方面参与,才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陈昌凤、徐芳依,《新闻与写作》2020年第4期

猜你喜欢

罗翔普法网民
罗翔:成为法治之光
罗翔刷屏:年轻时的怯懦并非不可弥补
千万粉丝UP主罗翔的“寓庄于谐”之道
罗翔——一名幽默风趣的法学老师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普法
普法
普法
有感“网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