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国白蛾的监测与防治
2021-12-06王永立
王永立
(曹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山东 曹县 274400)
美国白蛾又被叫做秋幕毛虫,是一种杂食性灯蛾科害虫,具有传播速度快且繁殖量较大的特征,一只雌蛾一次可以产1000粒卵,可以短时间内对林木等植物造成巨大伤害,而且美国白蛾的适应性非常强,传入鲁西南地区以来,对当地林木生长产生巨大影响,不仅对于杨树、泡桐、柳树以及各种果树等阔叶树造成极大伤害,还会对农作物、蔬菜、花卉、杂草等造成伤害,其损害的植物数量高达300 余种。一旦失去对美国白蛾的有效控制,就会给农业、林业到来巨大损失,因此为了降低其危害,本文对美国白蛾的形态、习性和活动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以此为基础提出监测策略,从而实现对美国白蛾的高效防治。
1 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
成虫期美国白蛾虫体为白色,雄性白蛾翅膀上有明显斑点,成虫体长为9~13mm。美国白蛾幼虫头部呈黑色,通体呈细长圆筒形,虫体背部有黑色瘤体,虫体侧边呈黄色,腹部呈现淡灰色。美国白蛾雌蛾一次产卵数量在1000 粒以上。美国白蛾幼虫在1~2 龄期间会群居于叶片背部,同时不断啃食叶肉,被啃食的叶片最终会呈现出纱网状,3 龄时幼虫为害形成明显网幕,3~5 龄美国白蛾幼虫会将叶片咬透,同时会在叶片边缘啃食,4 龄以上的美国白蛾幼虫会将叶片吃光,对植物造成极大危害[1]。在山东鲁西南地域,美国白蛾一年内可以孵化三代,其中第一代发育整齐,后面两代存在世代重叠现象,其蛹会在石缝、树皮下或者土层中越冬。
2 美国白蛾的分布及其有害特点
在世界范围内,美国白蛾传播非常广泛,北美洲是其发源地,在亚洲地区诸如日本、朝鲜等国家均有分布。世界范围内对美国白蛾这类世界性检疫害虫的关注非常高,其也是首批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之一。最初我国于1979 年在辽宁省首次发现美国白蛾,2009 年传入鲁西南地区,并迅速传播扩散,部分区域爆发形成危害。目前,山东鲁西南地域仍呈现点片爆发态势,周边的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区均造成严重危害。美国白蛾传播时会表现出明显危害性特点,例如杂食性、会吐丝结网、蚕食树叶等,危害了树木和作物的正常生长[2]。
3 美国白蛾各阶段的生物特征
美国白蛾别称秋幕毛虫,属鳞翅目、灯蛾科,因此也被叫做美国灯蛾。其处于不同生长期时会表现出不同生物特征:
3.1 卵形态生物特征
美国白蛾处于卵形态时呈直径约为0.5mm 的圆球形,其表面会呈现出浅黄或浅绿色,产卵后,成年美国白蛾会变为灰绿色。通常情况下,美国白蛾的卵孵化前会呈现灰褐色同时泛有光泽,而且其表面会有白色鳞毛。
3.2 幼虫形态生物特征
美国白蛾幼虫长28~35mm,其头部呈黑色,体侧长有黄色毛瘤,背部长有黑色毛瘤,其腹部及足部呈黑色,可以根据这些形态特点对幼虫进行分类,分为黑头美国白蛾幼虫和红头幼虫[3]。
3.3 蛹形态生物特征
美国白蛾蛹形态通体呈暗红色,其长度为8~15mm,其腹部存在凹陷点,同时长有十余根臀刺,尾部呈现喇叭形态。
3.4 成虫形态生物特征
美国白蛾成虫属于中型白蛾,其体长约为10mm,长有黑褐色复眼,胸背部均长有白毛,大部分美国白蛾体表没有半点,少部分长有黑色斑点,成虫腹部为黄色,雄虫有黑色触角,雌虫有褐色锯齿状触角。
4 美国白蛾的监测
4.1 调查监测时间
(1)成虫:监测对象分别为越冬代成虫、第一代成虫和第二代成虫,监测时间分别为4 月、6—7 月、8 月。
(2)卵期:监测对象分别为卵期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监测时间分别为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6 月下旬至7 月上旬以及8月中旬至9 月上旬。
(3)幼虫:监测对象分别为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幼虫,监测时间分别为5 月至6 月中旬、7 月上旬至8 月上旬以及8 月下旬至10 月中旬。
(4)蛹期:监测对象分别为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蛹,监测时间分别为5 月至6 月下旬、7 月中旬至8 月上旬、9 月下旬至第二年4 月。
4.2 调查监测地点
(1)在监测范围内,或在美国白蛾发生区周围城乡绿化带和人们日常活动场所的四旁树。
(2)与发生区有货物运输往来的车站、码头、机场、旅游点及货物存放集散地周围的树木。
(3)沿公路、铁路及沿途村庄的树木。
4.3 调查树种
监测树种为美国白蛾的喜食树种,可以分为主要喜食树种和一般喜食树种,前者包括杨树、桑树、榆树、樱花树、苹果树等,而后者则包括柳树、梨树、丁香、桃树等。在监测之前,需要对上述树种的分布和数量进行调查并登记,绘制树种分布图。
4.4 调查方法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监测区域内进行全面踏青,尤其针对美国白蛾喜食树种的重点区域,需要在踏青调查基础上进行全面细致的筛查。
首先,需要以村、居民区为主要调查点,对周边公路段、街区等为调查单位,进行10%~30%的树木抽查,观察是否存在幼虫网幕集中。其次,对重点监测区域内的美国白蛾喜食树种需要进行逐株检查,对于覆盖面积较大的树种可以采取选取一定范围抽样检查。最后,对于重点监测区,可以采取长年配备灯诱设备进行定期动态监测。灯诱设备中配备人工合成的美国白蛾性信息素,其具备专一性强且灵敏度高等特点,一个诱芯可以可以使用春夏两季。
4.5 发生趋势预测
经过踏青调查可以及时发现虫情,应该在发现虫情的第一时间对树木被害程度进行分级,有虫株率未超过2%为轻度,有虫株率不超过5%为中度,有虫株率超过5%[5]。将调查资料整理汇总后做出总结,绘制虫害分布图,上交至森防站。
5 美国白蛾的防治措施
5.1 加强监测和预报
针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最重点的一项工作就是做好虫害的监测和预报,此外还要定期进行虫情发生地区的巡查工作,从而为后续开展虫害防治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以实现尽早防治。一般情况下,在每年春末至秋初是美国白蛾活跃季节,因此此时需要对虫害进行重点巡查。
5.2 人工物理防治
美国白蛾在生长至3 龄左右时,会不断吐丝并结成网幕,从而聚集在网幕中不断蚕食树叶,因为网幕结成后非常容易被发现,而且此时幼虫集中在其中,因此可以采取直接人工剪除网幕的方式来杀死美国白蛾,以此降低虫群聚集密度,这是一种非常常用且安全高效的防治手段。在美国白蛾幼虫第一代网幕产生后,此时白蛾发生量比较小,网幕也多聚集在树冠中部或者下部,因此此时采取剪除的手段对网幕进行处理是最好的时机,此时也是对美国白蛾进行防治的重要时间节点。后续的二代、三代网幕则可以根据虫情进行改变。
5.3 生物防治
可以采取人工繁殖的方式培养大量周氏啮小蜂,在美国白蛾处于熟幼虫期时,将美国白蛾幼虫与周氏啮小蜂按照1:4 左右的比例进行释放[6]。
5.4 地面药剂防治
若未能及时采取剪除网幕的措施来防治美国白蛾,则可以采取喷洒除虫药物的方式予以防治。除虫药物需要在美国白蛾幼虫期喷洒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在美国白蛾幼虫幼龄期,可以使用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1000~1500 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7]。
5.5 飞机施药防治
首先,需要制定明确的飞机施药方案,以此确保飞机施药安全落实,方案主要包含飞机防治范围、时间以及用药等,用药多采用无公害生物制剂及仿生制剂。为保障飞机施药方案具备可行性,可以向当地政府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寻求意见;其次需要确定明确的飞机防治范围,对此需要相关人员对具体虫情进行调查,然后根据美国白蛾的分布范围和严重程度确定施药位置和范围,一般情况下,一些人口密度较大或者建筑物较多的地区不适合使用飞机防治措施;最后,飞机施药面积需要根据最新的美国白蛾覆盖面积等信息进行确定,飞机防治面积超过虫害面积20%左右即可。
6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从本文的研究中得知美国白蛾的基本生物形态和特征,同时本文也提出一系列监测要点和措施,可以通过这些手段收集美国白蛾的信息,除此之外,本文提出一些美国白蛾的防治策略,希望可以为我国开展完善的虫害防治工作打下基础,以此促进我国园林业长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