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旧城街道市政景观提升设计研究

2021-12-06赵文剑

花卉 2021年24期
关键词:旧城街道景观

赵文剑

(华汇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2099)

在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老旧城区基于当地特殊的社会政治、经济、社会等历史原因,以及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条件等方面均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街道脏乱、房屋陈旧、生活服务配套缺失等问题严重,已经成为国内各大城市老旧城区的代名词,而老旧城区人居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内民众对幸福城市化生活需求的阻碍,“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等一批城市修复工程活动,正在我国的不同省市纷纷进行。

1 旧城街道市政景观提升设计的主要内容

1.1 文化思想

在旧城区街道市政景观提升中应怎样保护和彰显地方文化底蕴,首先要分析旧城提升与地方文化间的相互联系,从老社区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寻求旧城提升与地方文化之间的融合方法,同时还应结合老市区的价值取向和城市发展要求,只有将二者加以恰当的融合才能在旧城区街道市政景观提升中表现出地方文化特征,让老市中心各景观要素的形成更为丰富城市内蕴,从而增加城市魅力。

1.2 空间布局

近年来,相关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类:①各地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其研究中心主要包括校园与村落、历史村落和商圈等等;②与景观相关的各种元素和理论在公共空间美化中的应用,例如从不同角度装饰公共空间,如美化或开发步行空间;③用于公共场所的特定用途。空间景观建筑,例如从旅游活动或居民日常生活角度研究公共空间景观。本文属于第二类,旨在复兴旧城的传统文化和现状的不合理空间布局。基于城市更新理论,在设计旧城区公共空间的景观的过程中应该进行详细的分析。因此,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改善,不仅要着眼于单一实体的改造,更要着眼于将不同侧边的指定组织和边界、路径和节点区进行整合和序列化,从而规划出一个有目的的、有意向的城市景观空间。另外,景观空间与总体规划同时进行,积极利用街道、广场、建筑、绿地等多种元素促进老旧城区的现代化、系统化的发展。

1.3 街巷景观

由于城市的动态发展,街道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更新。因此,可持续、动态的城市更新理论更适合于街道景观的重建。一方面,街道景观改造具有延续性,街道景观应考虑城市环境背景下的街道整体布局,以及公用设施设计、街道景观改造等街道景观特征进行整体的协调改建。另一方面,街道景观改造应当结合当地商业建筑的外部形态以及发展状况进行,使其能够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情况下,营造熟悉舒适的街道景观。

1.4 建筑景观

在城市规划中,老旧城区作为城市建设中最活跃的一部分,会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变化。因此,在重建旧城建筑景观时,首先应远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多角度研究,特别注意人文空间尺度的营造和生活环境的重塑。同时,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建筑景观的重新评估过程中,需要确保历史文化的延续和城市肌理的保存,以达到改善周边空间、更新城市功能的目的。其次,要注意旧城建筑形态与周边景观的关系。城市改造往往是循序渐进的,同一地区建筑景观的变化往往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因此,建筑景观改造的本质是将空间发展规划与改造后的建筑景观规划需要能够进行有效的衔接,使改造与保护进行有效结合。

1.5 广场景观

城市广场景观改造必须遵循以人为本、以环境为导向的原则。广场景观改造是一个整体性的工程,并且能够在城市运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改造的过程中,应该积极融入城市居民的需求,以此作为建设的基本标准,使其能够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和社会功能。另外,广场景观的改造需要具有一定的有针对性,可以结合特定的历史和地域文化背景进行研究和设计,最终促进城市居民之间的良好互动,从而带动城市进一步发展。

1.6 绿地景观

由于旧城改造初期缺乏综合规划,旧城内大部分建筑都是自然分布,没有比较单一的大片绿地。同时,规划居住区相对集中,居住区周围没有不能满足居民置换和休闲需求的绿化。小绿地是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一部分,对改善城市开放空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造景方面,首先要满足功能要求,小绿地是开放的、舒适的、可延伸的,小绿地与当地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绿化修复应着眼于绿化城市街道的功能,以满足居民在绿化城市街道领域的重要需求。

2 旧城街道市政景观提升的策略

2.1 文化:传承文化

地域文化是人文社会在自然和地域环境中,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有助于增强城市软实力的文化形态。因此,本着城市更新理念,旧城街道城市景观的改善应着眼于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以及具有个性和历史价值的城市空间的保护。城市的历史积淀和城市归属感不断增强,使旧城区焕发生机,区域风貌焕然一新。具体措施可利用旧城区的一些文化特色,对古树、门楼、古井或城市家具、标牌等部分地标性建筑进行装修和装饰;同时,由于它们具有地方特色,石材、陶瓷、木材、砖块和本土植物等材料结合造景技术,可以融入当地文化。此外,由于当地材料易得且价格相对低廉,结合地质和气候原因,当地材料更适合丰富旧城区的城市街道景观,也可能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例如,在更新景观时,使用原生植物和花卉作为绿色植物,结合景观概念,打造易于维护且美观的绿色景观;例如,在绘制和更新环境元素时结合更多的本地内容和场地文化,结合使用以突出本地元素。

2.2 空间:调整结构,串联空间

城市更新理念下的旧城空间景观改造包括公共空间结构调整及公共空间串联。

2.2.1 空间结构的调整

公共空间结构的适应主要与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的逐渐饱和建筑密度的逐渐增加有关,旧城区开放公共空间的规模和功能没有满足增加的要求,影响了城市的规划发展和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此,有必要积极调整现有公共空间的结构和布局,兼顾城市和居民生活的需要。从设计方法上看,景观结构必须适应现有公共空间的不足。同时,城市街道、广场、建筑、绿地等公共空间也需要改造,增加公共空间、提升公共空间功能性,以便于改善旧城公共场所整体景观环境。

2.2.2 旧城零散空间的整合

由于旧城区缺乏早期规划,公共空间的规模和功能不足。同时,由于周边建筑和物体致密化的影响,分隔公共空间的景观重构受到限制。所以需要对调整之后各个零散的公共空间的功能及环境通过街巷及道路体系进行连接,解放互相割裂的公共空间,以满足当地居民的重要需求,最终打造完整的公共空间系统,改善交流区域,实现区域与区域之间功能与环境的互补。

2.3 街巷:优化交通,提升体验

街道和车道通常位于居民区周围,高速公路较少,因此受机动车干扰较少。这些都是旧城居民的重要活动和交流场所,也是展示旧城风貌的典型空间。因此,在对旧城街巷进行改造时,应尽可能保留场地原有的景观风格,保留空间原有的景观尺度。在改造过程中,根据居民的需求,营造出适应居民日常使用的街巷景观,营造丰富的景观空间。此外,改造时应整合街道两侧的路边公共空间,使改造时道路空间和路边公共空间与周边环境和功能相辅相成。同时,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元素,还原具有旧城特色的街巷、巷道和景观廊道。

由于街道和小巷可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为吸引人流,在改造过程中可以在道路两侧公共空间的交叉点植入休息和生活的场所,最终达到街巷环境与功能的完美融合。此类改造项目的环境和功能可分为两类:①如果现有路边公共空间已经包含居民交流活动空间,则可以保留,依据场地现状增设一些服务设施或构筑物来补充或提升场地功能,以提升场地的人气及舒适度;②可针对缺少路侧公共空间的街巷适当穿插设置一些街头绿地或口袋公园等小型公共空间,以满足周边居民活动、交流、休憩、观景等生活需求。

2.4 广场:整合空间,升级功能

广场的空间功能可以通过营造丰富而有层次的空间来提升,例如,在保持广场功能和布局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改变广场的外部空间,将其与建筑相结合,实现功能的多样性,从而满足当地居民的日常需求。另外,广场往往有不同的功能区域和不同的目标群体和活动。广场作为这样一个功能空间的主体部分,可以通过不同的扭扭游戏结合不同的区域功能,引导居民到不同的地点,促进原本独立的街区之间的交流。最终为广场内的行人交通与周边交通提供了良好的连接,实现了周边空间与公共场所的相互支撑,成为功能多样、交通便利的开放场所。

2.5 建筑:延续风格,协调风貌

由于旧城历史往往较为悠久,导致城中保留有较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然而,旧城的此类建筑往往存在时间较长或缺乏合理维护,目前的情况已不能满足环境与功能的需求。因此,对这类建筑进行合理改造,是保留历史风貌的主要改造方法。同时,由于地域政策、建筑间历史背景等客观设定的差异,废墟风格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旧城建筑景观再造时,需要根据城市更新理念对目标再开发对象进行分类。例如,在再现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景观时,应结合原有建筑材料,选用相同或相似的材料进行改造,力求体现改造对象的原有风貌,能够更好地呈现出历史风貌,保存旧城的文化价值。

除此以外,在对建筑物进行分类后,区域改造通常会导致现有建筑物的类型不同。同时,城市不同区域的转型努力因地区而异。建筑风格的差异将更加明显,应考虑新建筑和现有建筑的风格差异。因此,在更新老城建筑景观时,需要对建筑周边景观进行协调。

2.6 绿地:以人为本,修复生态

绿地景观改造既要赋予公共空间景观效果,又要满足各年龄段人群的需求。在改造过程中,需要破坏景观空间、恢复景观、建设用地空间,适当拓展主体活动空间,改善功能条件,发挥日常和休闲功能。

景观的改造过程中需要结合地形变化,适当增加写实的景观结构和草图,增强空间艺术感,体现城市特色;对植物的多样性进行加强,适当增加观叶、观果、观花的植物品种,以满足当地人的日常需求。

3 设计应用实践

3.1 工程现状分析

某城市内沿江街道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周边有公园、广场、市内展览馆等景观节点。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积极休闲的范围扩大,人口流动显著增加,加速了基础设施的老化。与此同时,人们对自然舒适的需求也在增加。本工程老城区街道城市景观老化现状分析如下:①路面破损严重,易积水。现有路面大部分破损严重,导致积水,降低行人安全,影响街道整体美观;部分路面状况良好,可留待维修;②旧城电箱基本裸露在外,缺乏防护装置,街道设施陈旧过时。街道两旁的设施存在陈旧、随意、缺乏游乐设施等问题。大多数电箱防护装置,甚至安装在人行横道上;③整体绿化景观单一,没有层次。旧城建筑以行道树和篱笆为主,没有局部景观,场地空旷,根本没有植物群,层次和色彩都比较简单;④旧城缺乏规划设计停车位。在目前的情况下,停车位与非机动车位没有分开,甚至占用人行道停车,影响美观,危及安全。

3.2 设计理念

城市沿江街区可以适应人类生活起居、观光、游憩等需要,但营造舒适良好的室外游览环境仍是急需改善的问题。因此本工程设计理念为:优化城市生态景观体系,连接都市与人文空间,营建多元互动的开放式城市空间结构,形成富有独特人文氛围的城市生态景观街区;增加了街道的实用性和参与度:更多的交流和互动空间,以及口袋的数量增加。优美的公园和绿地补充了功能性设施,创造了人们可以度过空闲时间的景观节点。

3.3 旧城街道市政景观提升的策略

3.3.1 旧城铺装设计思路

本工程现状街道附近的公园、商场、市博物馆等景点摊铺设计,均以灰白为主要色系,形状也多采用曲线,故本案的摊铺设计需要与之统一,另融合了地方人文和自然因素,融于摊铺设计之中。①摊铺方案一:石材。按照设计原则,逐渐演变的线性带系统反映了区域自然景观的形态特点,并结合了周围的建筑形态,简洁、有序、多变;灰色为主色调,由设计师用隔断将出入口和走道分隔。为区别于快和慢车,对所有的人行道都进行了硬化处理,并在自由车道上设置了景观长凳等;②铺装方案二:透水砖。中国传统建筑与景观的设计,均遵循“天圆地方”的设计思路,代表的收敛与静止,并运用了重叠方形,意在达知收敛,望向静止,从而万物和平共处的意思。人行摊铺则采用了深灰色分割带,以红色石材收边的方式设计,把人行通道与行道树一侧和入户的摊铺划分开来,以促进快行慢步分离;③铺装方案三:渗漏水混凝土。透水性混凝土表层的蓝色、米色和棕色图案与海岸的生态主题相互照应,也反映了海绵城市的环境特征。在房屋区域内沿着一段宽敞的马路铺设了石头,以与现有的海洋保护区相对应。

该县城沿江街道周边设有许多大型的主题公园,由于其大多为参观和游览地点,于是设置了口袋乐园,具有微小、简单和伸出手即达的优势,更适应了当下人们的生活作息方式,为人们提供了便捷舒适的娱乐空间,来达到放松目的。①用小尺度,见缝插针。在城市的人流聚集地段营造了口袋公园,其特点是小巧玲珑,利用巧妙的布局为人们提供城市中难得的愉快之地;②设计目的为“功能性”,而不为装饰与娱乐。设计以满足“休憩”功能为主,设计目的是使行人自由娱乐,在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人性化概念;③充分考虑人们的生活体验,营造人性化的空间。在设计生态景观时,人类的行为和需求是设计师首先考虑的因素。决定形式的原因是人类行为,以形式美的基本原则为指导。

3.3.2 海绵城市设计思路

绵城市理念:按照现场条件,可通过“透水铺装+盖板排水沟+下沉绿地”的工艺结合方法,对广场周边以硬地与混合材料摊铺的径流雨水进行有效消纳。雨水首先通过透水混合材料在摊铺后充分下渗,当超标的雨水产生径流后,再通过盖板向排水沟收集并导入下沉的城市绿地中,最后又可直接流入市政雨水管道中进行排放。

3.3.3 旧城智慧城市设计思路

针对使用群体的特性,选用最适宜的智能景观设备,如智能公交站等,设计多功能的LED 触摸面板、智能LED 显示屏等,提供公共交通资讯查看、播放等功能;如太阳能坐凳,可转换为太阳光的电量,给手机充电,并具备GPS 定位系统,无线广播等功能;又如太极大师感应触摸屏,播放太极动作,人们可站在此屏前进行模仿,大屏幕上可感知到和展示动态图像,以此增强人的运动激情,并有效增强人的运动体验感和幸福感。通过对旧城区街道平面铺装、口袋公园、海绵城市和智能城市的设计理念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全面掌握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通过增强城市功能与关怀、融入社会人文理念、拓展交流空间、建设智能都市,达到营造空间健康和谐、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的主要目的。

4 结语

随着时间的进展,将旧城区街道市政景观提升的方法也由一开始的大拆大建发展到了现在的更多样化的城市改造模式,是因为人们已经意识到了城市更新对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旧城街道市政景观中,通常蕴藏着丰厚的地方文化底蕴和传统民俗文化,也充满了一份对过去生活的记忆在旧城区改造中,本文对旧城区的道路风景改造加以引导,在适当发掘旧城区历史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同时采用植入空间功能、优化空间环境的方式建设出新的公共空间,从而形成一种由环境升级阶段过渡到空间功能优化阶段,再进入对历史文明的继承与延续和城市生活场景复兴的一个良性循环。从旧城街区市政景观升级中的有关问题入手,对改革的基本思路、对策和具体方案等内容做了研究,然后再针对其中的文化、空间、街道、广场、建筑物和绿地的更新方面,展开了研究剖析。再通过结合案例对旧市中心改造方案的设计研究,对旧市中心空间环境的改善、新旧城区功能优化、旧城功能优化、生活场景复兴及历史文化延续等是切实可行的。

猜你喜欢

旧城街道景观
景观别墅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热闹的街道
鱼珠旧城改造调整! 黄埔临港黄金岸线建设再提速!
秋日忆绍兴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high school
《景观平面图》
街道生活
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