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樟子松在大同地区林相改造中的应用

2021-12-06张斌

花卉 2021年24期
关键词:幼林樟子松成活率

张斌

(大同市云冈林场,山西 大同 037036)

1 大同市自然条件

1.1 地理位置

大同市地处山西省北部,北京的西北部,位于山西、河北和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地区,属于海河和永定河上游流域地区,西北部紧靠内蒙古高原和内蒙古的毛乌素沙漠。市区坐落于大同盆地内,四周多山和丘陵。

1.2 气候条件

大同市区平均海拔1050m 左右,属温带半干旱型气候,日夜温差比较大,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6.5℃左右,1 月均温-15℃,7月均温21.9℃;年平均降水量为400mm 左右,降雨主要集中在7—9 月,降水与植物生长基本同步;年蒸发量在2000mm 左右,无霜期约为130d。

1.3 土壤结构

土壤成土母质为全新流次生黄土冲积物,粉砂质地层分明,有砾石侵入,土壤为淤积淡栗钙土,质地为轻壤,通透性、保蓄性、质构型良好,易耕,但肥力较差,pH7.0 左右。

1.4 自然植被情况

自然植被属温带半干旱灌木草原植被,有大量杨树人工林带及少量旱生狗尾草、白蒿、砂蓬等。

2 本地林相改造情况

大同因地处山西北部,雁门关外,自然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相对恶劣,为了改变这一现状,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林业部门在雁北地区种植了大面积的小叶杨人工林,这些小叶杨林有效降低了风沙对城市和村庄的侵害,保护了农业生产,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但是,由于立地条件太差,林木年龄偏大,很多林分已达成熟林或过熟林,大片小叶杨林生长衰退,形成“小老杨”林,成片林木枯死,很多林地变成疏林地,防护效益降低,严重地减弱树木的生态防护作用,为了能够及时改善生态环境条件,正常发挥树木应有的生态效益,“小老杨”林改造势在必行。近年来,广大林业工作者采取带状间伐和块状皆伐的方法,在“小老杨”林地更新针叶树(如樟子松、油松等),进行林相改造,使大同地区的树种结构有极大的改观。

3 樟子松生物学特征及天然分布

3.1 形态特征

樟子松是常绿乔木,树高可达25m,胸径达80cm;大树树皮厚,树干下部呈褐色,深裂成不规则的鳞状块片脱落,上部树皮及枝皮黄色至褐黄色,裂成薄片脱落;针叶为2 针一束,硬直,常扭曲,长4~9cm,针叶多集中在树的表面,针叶表皮层角质化,有较厚的肉质部分,气孔生长在叶褶皱的凹陷处,可减少地上部分的蒸腾。

3.2 生长习性

樟子松是阳性树种,喜光性强、深根性,耐寒性较强,冬季能忍受零下40~50℃的低温,春季生长期间也能忍受-6.5℃的低温,适合高寒地区造林;能适应土壤水分较少的山脊及向阳山坡,以及较干旱的砂地及石砾砂土地区,在养分贫瘠的风沙土上及土层很薄的山地石砾土上均能生长良好。

4 樟子松和小叶杨的生理比较

山西引进樟子松栽植多年,长势良好。樟子松和小叶杨为山西省雁北地区防风固沙的主要树种,有专业机构针对两种树种在幼林、中幼林阶段的生长情况、树木蒸腾等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樟子松自引种到山西省雁北地区以来,中幼林的树高、胸径、蓄积等各项指标都远超小叶杨,樟子松针叶的蒸腾强度低于小叶杨,从其水分生理特点来看,樟子松具有强的持水力,高的束缚水含量及束/自值,因而其抗旱性强于小叶杨,生长稳定,生命周期也比小叶杨更长久,所以在大同这类干旱地区能更好地发挥生态作用。

5 整地

造林预整地是植树造林中非常重要的步骤,造林地通过修整,可以改变该地块条件,将杂木、杂草进行清理,为阳光照射到地面提供有力的条件,促进白天地表温度的上升,同时修整地块还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改变土壤的温度状况,为幼林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有效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及造林质量。

通过整地,改变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调节土壤水分状况,在干旱地区能够很好地蓄水保墒,从而提高造林成活率。在地势平缓的造林地,也就是平川造林,一般采用水平沟整地,规格为沟长120cm,宽50cm,深度一般为40cm;立地条件差山地可采用单穴整地方式,坑深40cm,坑口宽50cm。整地最好在造林前一年的秋季进行,以便土壤熟化,方便种植,并能提高苗木成活率,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6 造林技术

6.1 选用良种壮苗

严格选用品种优良、生长健壮的3 年生播种苗或移植苗。大量的实践证明,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使用樟子松造林,采用3 年生以上的苗木虽然成本稍高,但成活有把握,降低的补植的比例,整体效果较好。为了避免樟子松苗木因气候干燥而导致生理干旱枯死,所以造林时要做到所需苗木随起随栽,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可采用根部沾泥浆并用草袋覆盖的方法,装好车后在覆盖物上进行喷洒水,以免在运输途中因蒸腾干枯而死亡。

6.2 栽植方法

大同属于高寒半干旱地区,根据当地气温状况和土壤解冻情况,一般每年4 月的上旬或中旬即可开始造林。水平沟栽植采用靠边直壁栽植方法,先将坑外边的土壤回填坑底一部分,然后将树苗放于垂直壁的侧边,扶正苗木,使根系展开,坑内用土填满并踏实,埋的深度要略高于原根部土痕1~3cm,这样可使苗木成活率提高10%~15%;水平沟的寿命一般为3~4 年,1m 长的沟带可蓄存较多的水量,既促进幼林期林木生长,又提高了抗旱能力,等3 年后坑被淤平,苗木根系早已长出到坑外,苗干下部被淤部分可逐渐生新根,促进树苗生长。单穴栽植也是坑内适量回填坑边的熟土,然后将苗木扶立于坑中央,根系展开,覆土后踏实,树穴略低于地面,以便浇灌和后期蓄积雨水。

6.3 栽植密度

造林密度是影响造林成活率和幼林郁闭的重要因素,一般行距宜大,株距宜小,行距大容易抚育管理,便于浇水车等施工机械的通行,株距小可提早郁闭,有利于幼树生长。大同地区用樟子松造林时,株行距多采用1m×2m 或1m×3m,即每亩220~330 株。

6.4 补植

造林当年秋季,经过检查,凡是成活率在85%以下的或幼株死亡呈现不均匀的地块,必须进行补植,可在第二年春季选择同类苗木或比原来苗木规格稍大的苗木,按上次栽植的株行距进行补植。

7 樟子松栽植后生长情况

樟子松栽植后开始几年的生长比较缓慢,因为苗木的生长环境和立地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在栽植后的第一年,由于起苗时根系受到损伤,短时间内根系不能从土壤中充分吸收养分和水分,出现缓苗期,当地俗称“倒秧子”,根系开始修复愈合,并且逐渐适应造林地恶劣的自然条件,第二年开始加快生长一年中高生长量旺期是5 月,占全年总生长量75%~85%,尤以5 月中、下旬生长最快,直至6 月中旬高生长基本停止,以后虽有少许的高生长,是由于顶芽逐渐形成的结果。

8 其他技术措施

大同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成为影响樟子松造林成活率及幼树生长的主导因子,因此在实际造林工作中,在立地条件极差的造林地,提高造林费用,适当应用些林业新技术,如:①使用容器苗,容器内的培养土富含大量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幼苗带土栽植后,在一定时期内生长旺盛,苗木抗性较强,从而可缩短缓苗期,提高成活率;②应用生根粉,裸根苗栽植时,可将生根粉按比例溶解配置成药液,把要栽植的苗木根系浸泡在药液中一定时间后再进行栽植,也可提高苗木成活率。这些林业新技术,在特殊地块,应推广应用,对提高苗木成活率和造林质量有显著作用,可减少苗木死亡率并降低补植费用。

9 养护管理

9.1 灌排水措施

大同地区春季少雨而多风,所以造林后,最主要的就是及时浇水,栽植后要马上浇灌第一次水,浇满浇透,对成活和生长至关重要,浇水后及时进行苗木扶正和覆土工作。3d 后再浇第二次水,10d 后浇第三次水,三水以后,根据降雨情况和天气温度,合理进行浇水作业。

9.2 合理施肥

大同地区土地瘠薄,缺少肥力,为促进生长、增强树势,必须每年在生长期追肥1~2 次,追肥可结合降雨或浇水进行,可提高肥效。

9.3 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不仅能消灭与造林苗木竞争营养和水分的杂草,还能疏松土壤,改善土壤透气性,从而提高地温和蓄水保墒,减少病虫源,保证造林地整洁美观,每年应松土除草2~3 次。中耕一般结合除草,在降雨、灌溉后以及土壤板结时进行。

9.4 整形修剪

造林地的樟子松一般不进行修剪,仅对树冠内的过密枝、下垂枝、受伤枝、枯死枝等进行修剪,从而保证树体通风透光,生长状况良好。

9.5 防寒措施

樟子松造林后的1~2 年,冬季来临前还应进行埋土防寒等措施,以防幼树被风沙抽打及动物(牲畜、野兔、野鼠)啃咬。具体操作应于秋末冬初在堆土,翌春土壤解冻时撤除,否则因冬季寒冷而风大,苗木易失水分,导致苗木生理干旱而枯死。

9.6 其他方面

要及时扶正因大风大雨导致歪斜的苗木,并于苗木根部适量培土,对折断的枝条应及时修剪,伤口较大的还需要涂抹树木伤口愈合剂。同时造林地要加强管理,实施封山育林或围网工程,防止附近村庄的牲畜进入林地啃食苗木。

10 结语

樟子松抗旱耐寒,适应性强,大同地区在荒山造林和林相改造等绿化施工时应积极推广应用,不仅可以加快造林绿化速度,而且对调整林种、树种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增强生态防护功能,更好地发挥森林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幼林樟子松成活率
高料价下草鱼“伤不起”!30年养鱼人竟做到鱼种成活率100%,1亩赚5200元
速生桉树幼林抚育及施肥管理
在森林培育中中幼林抚育的重要性分析
核桃砧木平茬处理能提高嫁接苗成活率
坡位对南方红豆杉和檫树混交林早期成效影响
快乐佳县人
樟子松造林成活率质量研究
论黑龙江樟子松造林的技术要点
我眼中的樟子松
着着寸进 洋洋万里 漫谈郑幼林寿山石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