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医药发展的历史性贡献

2021-12-06叶利军

毛泽东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针灸中医药

叶利军

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延绵不息、奔腾向前的历史长河中,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瑰宝,一直在护佑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回顾中医药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从一枝独秀到近代的发展式微,再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重新焕发生机活力的沧桑巨变。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中,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用,效果显著,充分显示了中医药的疗效和魅力。正如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所指出的,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瑰宝之一,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高度关注中医药发展,要求保护和发掘中医药文化遗产,利用好中西医药各自的特长为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服务。

一、以宽阔的视野明确中医药的价值和定位,从根本上扭转近代以来中医药被歧视被排挤的命运,为中医药的繁荣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西医、西药迅速输入中国,从通商口岸向内陆城市不断扩展。作为一门较为现代的医药学,西医药对中医药造成了重要冲击,原本中医药一枝独秀的单一格局被彻底打破,甚至到后来,西医药大有取中医药而代之的趋势,“中医无用”“中医药不科学”“废止中医”等论调和事件屡有发生,中医药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危机。新中国成立后,不少人依旧认为中医药“对病理解说得不准确,使用的药物难以理解,消毒手续不严密等等”(2)《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10—1966.5)》第17册,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337页。,因而歧视中医药、排挤中医药。就此,我们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从三个层面对中医药的作用及科学性进行了回答,明确了中医药的价值和地位,为中医药发展保驾护航、撑腰鼓劲、指明方向。

(一)从中华文明的高度,明确指出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是中华文明瑰宝,从而破除中医无用的错误观点

针对当时存在的重西医轻中医的现象,毛泽东强调要正确认识中医的价值。1953年12月,毛泽东对卫生部副部长贺诚说,对中医的团结要加强,对中西医要有正确的认识(3)《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2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205页。。1954年6月,毛泽东强调,“对中医问题,不只是给几个人看好病的问题,而是文化遗产问题”,“要尊重我国有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4)《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2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245页。。1958年10月,毛泽东在卫生部党组关于组织西医学中医离职学习班的总结报告上批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5)《毛泽东思想年编(1921—1975)》,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862页。毛泽东在这里提出的“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的著名论断,此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医人为之奋斗。在“宝库论”的基础上,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提出了“瑰宝论”。1996年12月,江泽民在出席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时强调,“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6)《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02页。。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2019年10月,全国中医药工作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7)《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人民日报》2019年10月26日。。

(二)从科学的角度,提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从而破除中医不科学的错误观点

由于西医建立在近代科学和实验室技术基础之上,而中医的理论基础是古代的阴阳五行理论,许多反对中医的人士据此强调中医不科学。他们认为,中医不解析人的身体构造和药性,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其实,中、西医药属于两种不同的认知体系和科学体系,没有优劣、先进与落后之分。对于中医是否科学,1913年毛泽东在笔记中写道:“医道中西各有所长,中言气脉,西言实验。”(8)《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538页。1944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大学开学典礼上说:“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作用都是要治好病。”(9)《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4页。1954年7月9日,刘少奇受毛泽东委托召集会议,传达毛泽东关于中医工作的指示,强调“对中医的‘汤头’不能单从化学上研究,要与临床上的研究结合起来,才能提高中医”(10)《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2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258—259页。。毛泽东所说的“汤头”就是中医开出的处方及熬出的汤药。中医看病,即使是患了同一种病,因人不同,处方不同;因时不同,处方也不同。因此,中医的疗效到底怎么样,不能只研究中药之间的化学反应,必须与临床效果结合起来。毛泽东的论断,说到了中医药是否科学的根本。

2010年6月20日,习近平对中医药的科学性作了进一步阐述,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11)《习近平出席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人民日报》2010年6月21日。。2021年5月12日,习近平到河南进行调研,了解张仲景生平及其对中医药发展的贡献,了解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的作用。他强调:“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要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积极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12)《深入分析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科学推进工程规划建设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人民日报》2021年5月15日。习近平关于中医药科学性发表了诸多重要论述,内容十分丰富。概括而言,中医药学之所以是古代科学的瑰宝,源于其理论性、实践性、原创性和有效性。

(三)从文明传承的角度,提出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从而揭破关于中医药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内容丰富,中医药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通过中医药学这把钥匙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2013年3月22日,习近平出席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书画、京剧、中医等传统文化进行了隆重推介。2015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习近平在贺信中进一步界定了中医药学与中华文明宝库的关系,强调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13)《习近平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贺信》,《人民日报》2015年12月23日。,理解中华文明可以从认识中医药开始。习近平的“钥匙论”,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中医药对于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到中医药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辨证论治、天人合一等理念,都充满中华文明独具特色的哲学智慧和治国技巧。

在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定位下,中医药事业不断发展壮大。1982年,发展我国传统医药首次写进宪法。198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成立。1991年,“中西医并重”成为国家卫生工作五大方针之一。2003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正式实施。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坚持“中西医并重”首次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2009年4月,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一系列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对中医药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党和政府把中医药发展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实施。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1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8页。。2019年10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更是为新时代中医药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二、以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为宗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构建了治疗、抗疫、治未病三位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更是人们幸福生活的基石。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维护和促进人民的健康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重要组成部分,把运用中医药作为增进人民健康的基本方略,从而构建起了治疗、抗疫、治未病三位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35岁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中医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

(一)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的优势

在艰难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医药在治疗伤病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28年11月,毛泽东在向中央汇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情况时写道:“医院设在山上,用中西两法治疗。”(15)《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页。1929年5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转战赣南、闽西,创办了一所红军医院。在这所医院中,吸收了当地中医、西医和伤科医生等。党中央进驻延安前,延安仅有六七家药铺和少数坐堂医生。陕甘宁边区人口有150万,而中医和兽医有1000多名,西医则是寥寥,仅部队、机关中有少数西医,全边区人、畜死亡率很高。面对医药匮乏的局面,毛泽东多次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

在重视中医的同时,不少领导同志身体力行,接受中医治疗。延安时期,毛泽东曾患风湿性关节炎,发作时痛得胳膊都抬不起来,在服用名中医李鼎铭的4剂中药后,胳膊活动自如。1941年春节前后,陕甘宁边区第二师范全校多名师生患伤寒,刘端棻副校长也卧床不起。习仲勋立即派人持其亲笔信,请来中医张治平为师生治疗。张治平着重使用偏方,“凡大便干结、高烧不退的,喝篦麻油医治,喝多喝少按病情定量。结果很灵,20%的重病号大便都通了,高烧也退了。学校60多个伤寒病人,无一丧命,全好了。习仲勋请来的乡村名医,把一个个昏迷不醒的病人,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16)《习仲勋纪念文集》,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年版,第387页。。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要求中医进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经过70余年发展,现已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中医药对骨伤、肛肠、儿科、皮肤科、妇科、针灸、推拿以及心脑血管病、肾病、周围血管病等疗效显著,中医药以其“简便验廉”受到群众广泛欢迎。

(二)充分发挥中医药抗击疫病的优势

中医抗疫,历史悠久。中华民族防治瘟疫的记载,最早见于甲骨文。甲骨文卜辞“亡入,疾”,意思是不要进入病人住的地方。在有记载的500多次大小瘟疫中,历代中医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疫病经验。在革命战争年代,就常用中医药治疗时疫。疟疾,俗称打摆子,是中央苏区和红军队伍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打摆子时,先冷后热,最后发汗。或一天一发,或两天一发;或一天两发,或发无定时;或只冷不热,或只热不冷。发作后头疼,尿发红有渣。如果不进行治疗,时间长了,身体会渐渐黄瘦,肚左边胀大硬结,以至于死亡。陈义厚在《向疟疾做无情斗争》中,详细介绍了中央苏区的四种治疗方法。第一种为服用治疗打摆子的特效药“金鸡那霜”(即奎宁)。另三种为中药治疗方法:“中药常山,治疟疾亦甚效,每次一钱半,加半夏一钱水煎,发前四点钟服”;“柴胡亦有效,用柴胡三钱半夏一钱水煎,发前四时服”;“卫生材料厂制之柴胡丸亦有效。每次五至十丸,发前五六时吃”(17)陈义厚:《向疟疾做无情斗争》,《红色中华》1934年6月12日。。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在麻疹、血吸虫病、麻风病、乙脑、大骨节病等流行性疾病的防治中,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在乙脑治疗中,河北中医郭克明因灵活运用西汉张仲景的白虎汤和清代余师愚的清瘟败毒饮取得显著成绩,1956年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亲切接见。湖南中医“五老”李聪甫用中医药治疗麻疹、血吸虫病,颇有成效。中医药还广泛用于灭蚊、灭臭虫、灭蟑螂、杀蛆等方面。近年来,中医药的运用更加广泛。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成效显著。

(三)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独特优势

治未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黄帝内经》中就有“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表述。我国的祖先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药物,药食同源。1944年,延安举行卫生展览会,人民教育家徐特立随后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卫生展览会的重要意义》,文中写道:卫生展览会的重要意义,是防病于未然,防病的基本就靠营养,营养好而身体强的人,即使有传染病也有相当的抵抗力。对于营养品的陈设和宣传,比之药品的陈设和宣传更有重要的意义。“清洁是消极的卫生,营养是积极的卫生,两者必需配合”(18)《徐特立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08页。。徐特立主张多宣传山药、扁豆、百合粉、粳米、苡米等的药用价值,实际上是要发挥药食同源的作用。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中医药治未病的功能更受重视。2016年8月,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强调,“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我们要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作用,“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服务于人民健康”(19)《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04、109、115页。。当前,我国中医院普遍设立国医堂、名医堂、治未病中心,以满足老百姓多层次的中医药健康需要。夏天的“三伏贴”和冬季的养生膏方,需求量不断攀升。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扇等养生保健方法不断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深入人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中医药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三、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基本立足点,推动中医药科研、教育、产业有机结合,构建了我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格局

中国共产党不仅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功能,而且发挥中医药涵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优势,瞄准中医药发展的全产业链特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基本立足点,推动科研、教育、产业有机结合,构建了我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格局,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一)坚持创新引领,大力开展中医药研究

党领导下的中医药研究源于延安时期。1940年,延安召开国医代表大会,决定成立中医研究会,研究改进中医中药。1944年4月间,毛泽东提出中西医合作,开展群众卫生工作。同年11月,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通过的《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关于开展群众卫生医药工作的决议》,确立中西医合作方针,明确提出“西医应主动的与中医亲密合作,用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帮助中医科学化,共同反对疾病死亡和改造巫神”(20)《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631—632页。。为推动中医科学化,党在延安时期采取的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开办中医训练班,鼓励西医学习中医。西医鲁之俊、朱琏拜著名中医任作田为师,学习针灸技术,成为延安时期西医学习中医的典型。成立中西医药研究会。1945年3月,边区中西医药研究总会成立。该会活动内容丰富,包括开展医药卫生调查研究,组织中西医座谈会和医药问题研究会,征集地方药方,组织采药、种药及研究药物和代用品等(21)武衡:《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第6辑,中国学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363页。。发动中医献出自己的秘方、验方,用科学方法整理研究,提高疗效。“华池县的黄大夫公开了治疗接骨、无名肿毒、小儿麻痹等秘方,有的大夫献出了治肺痨、白喉的单方,有的大夫公开了兽医的单方,并亲自传授技术”(22)武衡:《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第6辑,中国学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385页。。

1954年,根据毛泽东成立研究机构的指示,鲁之俊、朱琏、何高民等受命筹建中医研究院。1955年12月,我国中医药研究的最高机构——中医研究院在北京正式成立。由鲁之俊任院长,下设内科、外科、针灸、中药研究所等。中药研究所于1969年承担国家“523”抗击疟疾研究项目,从传统医学典籍中找到依据,经过反复试验,在青蒿中成功分离出闻名世界的“青蒿素”,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屠呦呦因之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如今,我国已构建了比较完善的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古典医籍精华梳理和挖掘工作持续推进,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中心和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研究等不断结出硕果,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跃上新的台阶。

(二)坚持人才为第一动力,构建多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

从中央苏区开始,党不仅开办了红色中医进修班、中医研究班等专科班,还通过红军卫生学校教授中医、老中医带徒弟等方式培养了大批革命急需的中西医人才。比如,中央苏区要求卫生学校和看护训练班的学员不仅要学西医,也要学中医,西医、中医都要学习人体解剖学和中草药知识。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在各地创办多所中医进修学校的基础上,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步伐,将中医药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956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正式开办中医本科教育,实现了中医药界奋斗了几十年的目标。1960年10月,北京中医学院进入我国第二批重点高等学校行列,成为全国第一个重点中医学院。同年,各省级中医学院相继成立。进入21世纪,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医学院普遍升格为中医药大学。同时,师承教育不断发展。

经过数十年努力,我国已形成相对完善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院校教育、师承教育、继续教育、毕业后教育,形式多样;中职、高职、本科、硕博士、博士后流动站,层次齐全;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民族医药等学科门类,实力雄厚。我国建立了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褒奖机制,评选表彰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中医药高校教学名师、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等。如今,正根据习近平“要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23)《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人民日报》2020年6月3日。的指示精神,加快中医药疫病防治人才队伍建设。

(三)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推动中药产业化、现代化

中药产业化、现代化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党领导下的中药生产源于中央苏区,奠基于延安时期。1938年,边区政府用宋庆龄捐助经费筹建西北制药厂,生产解热、强壮、镇咳、泻下、利尿类中药10多种。1944年制药厂迁到延安后,生产中西药100多种。该厂编写的《抗战新药集》,对100多种药品的作用、用法、制法进行了总结。徐特立曾为该书题词——“用科学方法改进中药”。20世纪50年代,我国建立了第一家中药片剂生产厂——同仁堂中药提炼厂,开了中药西制、剂型改革的先河。1955年,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亲切接见同仁堂经理乐松生。世纪之交,江泽民指出“要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24)《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602页。。21世纪初,胡锦涛强调“推进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25)《胡锦涛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583页。。习近平进一步要求“促进中药新药研发和产业发展”(26)《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人民日报》2020年6月3日。。

目前,我国中药现代化、产业化不断推进,中药材品质不断提升,中药生产实现了由手工生产—机械生产—智能生产的飞跃,中药剂型由传统的丸、散、膏、丹等变为受老百姓欢迎的滴丸、注射剂、片剂、浓缩剂、膜剂、超微饮片等40多种剂型,云南白药、同仁堂、片仔癀、东阿阿胶、丹参滴丸、三药三方等盛名远扬,江中药谷制造基地、珠海横琴新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充满活力,成为具有独特优势、广阔市场前景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和经济增长点,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四、以博大的胸怀,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让中华文明的瑰宝更好服务人类健康

中医药既是我国独特的医疗卫生资源,也是我国献给世界各国人民的宝贵财富。1953年12月,毛泽东指出:“我们中国如果说有东西贡献全世界,我看中医是一项。”(27)《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2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205页。1954年6月,毛泽东再次强调:“要把中医提高到对全世界有贡献的问题。”(28)《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2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245页。习近平在不同场合更是多次强调,要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提供了中医药国际化的基本遵循和指导。

(一)立足文明交流互鉴,充分发挥中医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作用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早在秦汉时期,中医药就开始影响周边国家。中医药传入朝鲜半岛,形成东/韩医。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带去了中医药书籍和麻黄、细辛、芍药、麝香、青木香等中药。中医药在日本影响深远,“汉方医学”为日本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在“丝绸之路”悦耳的驼铃声中,中医药传入中亚、波斯,乳香、没药等名贵香料也相继传入中国。北宋时,中医和针灸传入俄罗斯。约在元代,中医药传到马来西亚、新加坡。14世纪,针灸传入欧洲。明代郑和下西洋,先后征调数百名医生随访。其中,名医匡愚三次同行,带去茶叶、生姜、肉桂、大黄、茯苓等中药材,带回犀角、羚羊角、丁香、没药等充实中药宝库。明清时代,我国为预防天花独创的人痘接种技术传遍世界,后英国人琴纳发展为牛痘接种技术,19世纪又传入中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流传海外。达尔文对该书曾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在当今世界各国的文明交流中,“传统医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9)《习近平致信祝贺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暨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召开》,《人民日报》2017年7月7日。。

(二)着眼于“一带一路”建设,将中医药作为民心相通的桥梁和纽带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医药是“一带一路”建设民心相通的健康使者。2014年9月,习近平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的演讲中列举了两国文化的诸多共同点,如中国太极和印度瑜伽、中国中医和印度阿育吠陀以及两国人民数千年来奉行的生活哲理等。2019年4月,习近平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指出,要“深入开展教育、科学、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各领域人文合作”(30)习近平:《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6页。。中医药走向世界,对各国人民而言,可以找到最大的公约数,它开启了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从2008年我国在英国设立第一家中医孔子学院开始,中医孔子学院在世界不断发展。中医孔子学院普遍将中医与汉语结合起来,开设针灸按摩、中医美容、中医护理等方面课程。除中医孔子学院外,我国中医药高等学校积极开展海外办学、医药合作。比如,湖南中医药大学2013年获得首个湖南省境外合作办学项目,与马来西亚林肯大学学院联合办学,采取“3+2”模式联合培养中医专业本科生(31)姚学文、张觅:《我省首个境外合作办学项目获批》,《湖南日报》2013年10月10日。;2019年设立“Atta-ur-Rahman(阿塔拉曼)院士一带一路传统医药工作站”,研发的“银黄清肺胶囊”在巴基斯坦通过临床试验,成为我国首个在巴基斯坦上市的中成药。中医药合作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民心相通方面发挥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正在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

(三)面对人类共同健康难题,中医药为人类增进健康提供新选择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疾病谱发生变化,人类健康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1980年4月,邓小平会见法国医学代表团时说,“大概在两千五百年前,中国医学已开始发达起来,春秋时代有扁鹊,三国时代有华佗。中国传统医学是个宝库,但没有充分发掘出来,而且在科学整理方面也还做得不够,欢迎法国医学家同中国同行一道来做好这项工作”(32)《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620页。,他希望法国医学界与中国加强合作。2013年,习近平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明确表示,希望继续加强双方合作,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发展(33)《习近平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中医药作为世界传统医学的杰出代表,正积极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公共卫生挑战,为保障人民健康作出贡献。如今,澳大利亚中医中心、中东欧中医中心等陆续建立,中国中医药企业积极开拓南非市场,为南非民众通过针灸、拔罐等中医药疗法祛病除疾、增进健康提供了新选择。在南美洲北部的圭亚那,总理夫妇均喜欢接受中医治疗。中医针灸疗法在圭亚那广受欢迎,甚至有患者为挂上号排队数月。在一些国家,从政府官员到普通平民,都成了中医“粉丝”。面对不断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主动分享中医药抗疫经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贡献。

(四)以针灸为突破口,推动中医药不断走向世界

针灸,通常指针法、灸法、推拿。因方便实用,在民间流行很广。也正因为方便实用,被很多人瞧不起。毛泽东多次为之正名,说“中医问题,不只是给几个人看好病的问题,而是文化遗产问题。要把中医提高到对全世界有贡献的问题。对新来的外国东西重视了,对自己本国的东西倒轻视了。按摩,连剃头的、修脚的都能做,就看不起,不叫按摩疗法。看不起本国的东西,看不起中医,这种思想作风是很坏的,很恶劣的。西医要向中医学习”(34)《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2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245页。。1955年4月,毛泽东与朱琏谈针灸问题,明确说:“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理论,对针灸治病的神秘提供了解释的钥匙,反过来针灸又能够给它提供丰富的实际材料,如进一步研究,一定可以发挥更大的效果,丰富与充实现代的医学。研究针灸对医学理论的改革将发生极大的作用。你们不要以为针灸是土东西,针灸不是土东西,针灸是科学的,将来世界各国都要用它。”他还让汪东兴传达指示:“针灸是中医里面的精华之精华,要好好地推广、研究,它将来的前途很广。”(35)《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2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364—365页。历史发展证实了毛泽东的远见卓识。在到华学习医学的外国人员中,最早学习的通常是针灸疗法;在中国派出的对外医疗队中,中医专家特别是针灸专家多次为外国政要服务;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开启了针灸热。1975年,首次国际医师针灸学习班在中国中医研究院举办。1987年11月,在世界卫生组织指导下,首个非政府性针灸团体的国际联合组织——“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在北京诞生。2010年,中医针灸申遗成功。2017年1月,习近平访问世界卫生组织,赠送了一尊针灸铜人作为礼品。针灸铜人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首次由政府颁布的针灸标准。它意味着“中国的针灸”正成为“世界的针灸”。以针灸为突破口,中医药国际传播和服务已走上快车道。2003年9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在北京正式成立。2008年,欧洲药典成立中药委员会,人参、陈皮、白术、水红花子、虎杖、三七等中药材进入欧洲药典。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代码(ICD-11)首次纳入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服务全人类健康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正以昂扬的姿态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针灸中医药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基层中医药》欢迎投稿,欢迎订阅!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颈椎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