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老旧参池产量的几点技术措施
2021-12-06陈旭东
陈旭东
(葫芦岛市农业综合执法队,辽宁 葫芦岛 125000)
1 老旧参池的维修与改造
老旧参池池底老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葫芦岛市地处辽西,浅水薄滩,风浪较大,海水中含有大量泥沙,易造成参池中泥沙淤积。(2)参池一年四季被海水浸泡,水清光线强,易生长大量海草;夏季高温季节海草腐烂变质,造成池底变黑发臭。(3)海参的摄食量较大,大量粪便沉积池底,也是造成池底变质发臭的原因之一。(4)参池的换水带来大量底栖硅藻,底栖硅藻落在了发黑变臭的池底上,这样的池底海参不能爬过来摄食,所以池底越来越老化,形成恶性循环,5年以上养殖的参池,软臭泥的淤积厚度达到50 cm左右,海参附着基2/3的高度被黑臭软泥掩埋,造成海参生长生活空间越来越小,海参产量逐年下降,养殖效益不高也在情理之中。所以对经过5~7年养殖的参池要彻底清淤改造,使水深达到2 m以上,重新布设海参附着基,附着基的品种以网礁为主[1],丝袋礁为辅,布设面积为养殖池面积的2/5,网礁和丝袋礁造价较低,一次性使用3~5年后,易于清池,可节约大量人工和造礁成本。
2 打低温井和上遮荫网降温度夏,可以提高参苗成活率
夏季高温季节,由于池底的老化及有机质的发酵,参池池底的温度可达30~32 ℃,这样的温度持续5 d以上,淤泥严重、发黑变臭的池底可产生大量的硫化氢和氨氮,造成全池60%以上的海参死亡,海参越大死亡率越高,严重情况下可造成海参池绝收,3.33 hm2左右的参池可打1眼低温井,盐度在10‰~40‰均可,水温在10~15 ℃之间,水温越低效果越好,高温季节可向参池抽低温井水来降低参池温度,同时增加参池水的循环、释放池底产生的硫化氢和氨氮、降解其浓度,达到安全浓度范围,池子面积2/3覆盖遮荫网,通过采取以上2种技术措施,可在高温期降低温度2 ℃,使海参安全度夏,提高养殖成活率。
3 参苗的选择与投苗水温及密度
3.1 参苗的选择
投放大规格越冬春苗,要求参苗表皮光整、无创伤、体表光亮、肉刺尖而挺直、躯体伸张自如、不僵硬、对外界刺激反应敏感、管足吸附能力强、参苗的颜色多样、不单一,越冬春苗规格在60~100尾/kg,大规格越冬参苗,一般秋季为千头以上的小苗,繁育小苗的种参选自6~7月来自大连长海县的野生海参[2],所以选择大规格越冬春苗具有遗传性状好、抗病力强、养殖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等优点,大规格越冬春苗又是越冬参苗中的精品,所以选择优质海参苗对于提高海参成活率及产量十分重要。
3.2 投苗的水温及密度
4月20日左右,当水温达到12 ℃时即可投苗,做到早投苗、投大苗,投苗前5~7 d进行参苗试水,试水方法是把要选购的100尾参苗放入长×宽×高为50 cm×40 cm×30 cm的养殖笼中,把养殖笼沉入池底,在进水口、池中间及排水口处投放试水养殖笼6~9个,3~5 d查看一下笼中海参状态及成活率,当成活率达到95%以上时即可以投苗,如成活率低于90%时,要分析寻找一下成活率低的原因,找到原因后,可以投苗。由高盐度向低盐度参池投苗,盐度差不超过3‰,由低盐度环境向高盐度养殖池投苗,盐度差不超过5‰,投放大规格越冬春苗(60~100尾/kg)的投苗量控制在2500~3000尾/667 m2之间。
4 养殖管理
4.1 春季管理
春季参池冰融化后,要及时排出表层淡水,化冰期由于海淡水分层,表层盐度在5‰~12‰左右,底层盐度在25‰~35‰左右。由于海淡分层,影响了表层水和底层水的流动与交换,使高溶解氧的表层水很难与低溶解氧的底层海水进行交换,致使底层水的溶解氧过低,仅为2 mg/L,化冰后的第一次换水量为池水量的15%左右,不要大排大换,尽量减少水环境突变引发海参产生的应激反应,化冰20 d后,随着水温的升高,参池内外温差不大,这时可以换参池1/3的水量,通过换水带来大量的基础性饵料,为海参的春季生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2 夏季管理
大雨过后要及时排淡,如有条件可安装纳米微孔充氧设备。参池大雨过后充氧可有效改善海淡水分层现象,大雨过后的海淡水分层是影响海参成活率的主要原因,由于雨后海淡水分层加之夏季高温,可使海参池中上层溶解氧高达8 mg/L以上,而底层溶解氧含量为1~2 mg/L,由于底层溶解氧低,使一些厌氧性细菌大量繁殖,从而引起海参病害的发生,同时要控制好池水透明度,使透明度维持在40 cm左右。
4.3 秋季管理
立秋后随着气温降低,天气转凉,这时应适当降低参池水位或在凌晨气温最低时打开增氧设备,快速降低参池水温,使海参快速出礁,提早结束夏眠,秋季海参出礁后,加大换水量,带来大量天然饵料以供海参摄食,快速恢复海参因夏眠而消耗的体能,随着气温和水温下降,要逐渐提升参池水位,使水温保持在海参生长适温范围内,在12月中旬到下旬结冰前,加大换水量,为海参越冬创造良好的水质环境条件。
4.4 冬季管理
封冰后及时清理冰面积雪,维护“冰下”生态环境的相对稳定,冬季参池中的溶解氧的来源主要是冰下水体藻类的光合作用,产氧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光照强度,光照越强,冰层下含叶绿素的生物释放的氧气越多,反之产生的氧气就少,所以雪后要及时清除冰面积雪,保持冰下水层良好的光照强度,维持冰面下水环境的生态平衡。通过试验发现,参池冬季打冰眼对增加冰下溶解氧的作用不大,所以冬季只要清理好冰面积雪就可以,如果参池冬季渗漏严重应及时补充海水,以免冬季水位过低,造成参礁顶冰,影响海参越冬成活率及产量。
提高产量,建造高标准的参池是基础;投放大规格优质的参苗是关键;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是保障;科学的管理是第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