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021-12-06周红霞
周红霞
(黔西南州农业农村发展中心,贵州 黔西南 562400)
1 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
当前,国内生态农业的发展规模在不断增大,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之一,为我们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财政实力的不断增强,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优产业结构提供了战略空间和物质保障。随着现代生物技术、信息科技等在农业领域的不断应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不断完善生态农业发展体系,定能推动我国农业生态文明持续发展。但是,在生态农业发展的同时,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地下水超采以及农业内外源污染相互叠加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1)资源硬约束日益加剧,人多、地少、水缺,耕地质量下降,农田水、路等基础设施不全,实现粮食生产保障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任务与资源约束的矛盾日益尖锐。(2)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等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如重金属污染、畜禽养殖粪污、渔业水域生态恶化等,使得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压力加大。(3)生态系统退化越发明显。由于水土流失、石漠化以及湖泊、河流水体富营养化等影响,使得生态农业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
2 制约当前生态农业发展的因素
2.1 生态意识薄弱
尽管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社会取得了重大进步,但是生态农业发展的理念还未深入普及,大多数农民的理念还没有跟上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生态意识薄弱。有些农民为了能够快速地取得经济效益,只注重于增产、增收技术,而忽视了增效的绿色环保农业技术的应用,仅获得生产发展的短期利益。有的为了一味追求增产,忽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滥用农药,过量施用化肥,资源利用率低的同时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究其根本,还是由于生态农业在农村的普及力度不够,以至于农民生态环保意识淡薄。
2.2 地方财力制约
生态农业推广,需要先进的生产技术支撑。尽管国家在农业生态基础设施投入上鼓励政策和扶持资金逐年加大,但由于我国农村广阔,面对巨大的基础设施短板,投入的资金仍然感觉杯水车薪。基础设施投入有限,设备升级缓慢,以及新农业技术的开发和普及较慢,农业关键技术创新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率达不到预期。因此,地方财力有限,运行经费保障不足,资金短缺已成为生态农业设施运作的主要障碍。
2.3 农业面源污染
目前,由于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的环境污染、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等问题日渐突出和增多。据研究,目前化肥利用率仅30%,大约有70%的化肥被雨水冲走,由地表渗透到地下水中,导致水体污染。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畜禽排泄物未得到合理有效利用,随意排放,发酵后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如NH3、H2S、CH4、CO2等有害气体,污染周边农户的生活环境,影响人们健康,也不利农作物生长,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生态农业的发展[1]。
2.4 体制机制不健全
(1)一些地区的环保、资源、水土等农业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机制建设还在不断完善之中,对山水林田湖等资源的保护和修复缺乏统一标准。(2)农业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尚未建立,特别是反映水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机制没有形成。(3)循环农业发展激励机制不完善,种养业发展不协调,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较低。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尚不健全。(4)农业污染责任主体不明确,监管机制缺失,污染成本过低。
3 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1 提高生态意识,发展生态农业
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一是积极宣传生态环保理念,利用好广播、电视、报纸及各种新媒体平台,采取不同的传播方式,宣传生态农业的思想,大力宣传生态农业的政策和方针,增强公民环保意识,走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二是将生态农业作为利国利民的公益工程来实施,抓好生态示范项目,带动农村生态建设。进一步完善生态农业的发展措施,农业发展依靠科技,促进农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促进生态农业快速健康发展。三是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对产业链进行创新和整合,将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加快畜禽养殖和农场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投资生态农业的吸引力,不断提高农村地区生态建设成效。
3.2 增加生态投入,加强技术创新
一方面,应该完善财政等激励政策,落实税收政策,鼓励、引导各方力量投向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农业资源利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等领域。强化制度保障,建立持续投入生态农业发展的机制,减轻农民的生产压力。强化科技支撑,加强技术创新,为生态农业的发展制定相应的发展标准以及技术准则,提高生产者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2]。同时,进一步加大生态农业技术培训力度,提升农民的生产管理技术能力,提高生态农业的效率。另一方面,应重视健全农业可持续发展投入保障体系和创新体系。
3.3 健全生态机制,加强监督管理
(1)建立健全农业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制定水权转让、交易制度,建立合理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推行阶梯水价,引导节约用水。(2)培育从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业环境污染治理的专业化企业和组织,探索建立第三方治理模式,实现市场化有偿服务。(3)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和监督作用,保障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健全农业环境污染举报制度,广泛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同时,优化农业管理体制,完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3],积极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总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我们应尽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教育上加强农民的生态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在政策上加强鼓励生态发展,推进生态农业;在制度上建立健全生态制度,完善生态农业保障,全面推进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