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治理政策研究
——以广东省佛山市为例

2021-12-06李志勇佛山市生态环境局顺德分局均安监督管理所

节能与环保 2021年3期
关键词:臭氧污染机制

文_李志勇 佛山市生态环境局顺德分局均安监督管理所

由于大气污染具有易受气象因素影响、易扩散等特点,大气污染治理过程如果不同区域各自为战,那么区域性大气污染突出问题将很难取得明显的治理效果,因此制定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治理政策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

1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其目标是集合不同地区间的力量,合理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应当确定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评估以及统一协调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区域大气污染问题的存在主要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前期不注意环境保护具有密切的关系。在前期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对于二氧化硫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等的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可是近年来酸雨以及光化学烟雾等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却变得更加突出,出现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国家层面未建立完善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各省区域(各地区)未形成区域性治污合力、地方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大气污染不存在界限。虽然,我国已经开始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治理,可是相关政策手段以及制度安排仍旧处于较为缺乏的状态,应当注重相关政策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

2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重要意义

大气污染问题与其他污染问题最为明显的区别就是其突出的公共性特点,不同区域的环境行为还能够不断相互影响。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确立以及推行能够有效解决前期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而导致的日益突出的城市污染问题。且针对经济发展过程不同城市间污染物相互影响的问题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最终为整体环境健康以及群众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另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对于国家《环境保护法》以及《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不断完善起了推动作用,为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现阶段,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仍旧存在不同区域治理工作各自为政的问题,而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能够有效打破这一局面,使不同省(地区)可以充分发挥其社会管理职能,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统一发展。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推行过程需要社会公众参与到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当中,这对于环境民主原则的贯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保障全体公民参与国家环境资源保护事业以及环境决策的权利。

3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治理政策建议

3.1 继续加大大气污染物控制

一是臭氧污染防治已成为核心工作。臭氧污染来源复杂、区域影响大,比其他指标控制难度大,因此必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遏制臭氧污染。二是PM2.5防治不能松懈,继续坚持佛山市PM2.5污染防治的成功经验,在十四五期间持续做好PM2.5污染防控工作,对标国际先进水平。

3.2 大力开展废气污染源治理

①继续实施VOCs 减排,持续推进源头替代工作,对共享喷涂、活性炭再生中心等可行经验加以推广及扶持。②进一步提升VOCs 治理水平,对目前的VOCs 治理技术实施的有效性进行系统评估,找出适合本地情况、治理效果良好、治理成本适中的治理技术和运行管理经验,解决目前收集率、处理率和减排率普遍较低的问题。③进一步深化机动车污染管控,持续开展交通优化工作,针对小客车、外来车辆、柴油车等类型车辆实施更精准的管控。

3.3 进一步增强空气监测能力建设

①加强基础数据收集能力,建议在佛山市的传输通道、市中心增设三个空气质量超级监测站,加强对空气质量、气象等各类基础数据的收集能力,为后续的科学研究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撑。②加强区域臭氧监测方面能力建设,以臭氧污染防治为目标建立光化学、辐射监测网络,对重点区域进行溯源、监控,进行臭氧污染来源、输送成因方面的研究,为污染预警预报,以及后续的精准决策提供科学支撑。③增强执法监督能力,购置PID、FID 等挥发性有机物便携式监测设备,提高监测、检查和执法效率。

3.4 强化科学支撑能力的建设

大气污染问题的产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且空气污染物传播极易发生变化,气流、季节以及地形等都会对其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进行大气污染治理时还应注重相关技术分析工作的开展,应当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的优势将其应用至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当中,对区域间大气污染扩散关联因素进行分析,且验证各项因素的关联程度,提前测算和界定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集聚区的边界。①进一步强化预警预报能力,提高预警预报的准确度、精细度,尤其要着力提升臭氧污染的预警预报能力,丰富污染预警预报手段,为区域和城市应对污染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②深化污染源研究,建立VOCs、移动源等污染源排放清单,摸清本地生成和外来输送的贡献、不同行业及不同污染源的贡献、人为源和天然源的贡献,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污染源实施不同的污染控制措施,实现精准科学治污。③对VOCs 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作进一步深入研究,寻找出本区域的协同减排合适比例,根据研究成果对污染控制措施进行落地,使臭氧进入下降通道。④建立污染减排监管体系,对实施污染控制措施时企业的污染减排措施落实情况、减排量等进行监控,科学评估措施的有效性。

3.5 继续加强完善污染防治激励机制

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大气污染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国家对于区域大气污染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大气污染不仅传播速度较快,其成因也十分复杂,现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存在一定的不协调性。在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进行创新时,可以从制度层面入手制定相对应的大气污染防治激励机制。从正激励和负激励两个角度出发,对于遵守法律法规的企业以及个人给予经济激励,而对于轻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企业以及个人加大处罚力度。对于原本污染通过产业调整降低生产过程排放的企业应当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助,或者从税收方面进行优惠。在合理的激励机制下,企业会积极对自己的生产模式进行调整和优化。在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社会与企业联合参与的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模式下,将会取得良好的大气治理效果。

3.6 其他建议

①全力减少轻度污染天气的发生,注重对污染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制定更详细、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减少轻度污染,尤其降低空气污染指数在101~120 之间的轻度污染的发生频率,提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②建立部门联动机制,VOCs 污染来源广、范围大,涉及的行业、管理部门众多,单靠生态环境部门难以管好,必须要建立起部门联动机制,压实部门的污染防治责任,形成系统的VOCs 治理体系。③加强区域联防联控,把属地治理和区域联防联控相结合,减少区域传输影响,实现空气质量共同提升。④要加大民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与每一位居民都具有密切关系,应当利用新媒体渠道扩大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治理的宣传,还可以在官方网站公示环境检测报告,在提高民众对于环境保护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组建民间环境保护组织。

4 结语

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不仅与民众健康具有紧密联系,同时还会影响到国家可持续发展。针对大气污染问题公共性特点,在开展相关的治理工作时,应当进行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治理和全民参与,以此来不断提高大气污染治理效果。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治理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应当注重区域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大气污染防治激励机制的完善以及区域重点项目共同评估机制的建立等,在提高大气污染治理效果的基础上,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臭氧污染机制
近地层臭氧剂量减半 可使小麦增产两成
双面臭氧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皮革机制
臭氧分子如是说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