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

2021-12-06

现代农村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培育农民技能

赵 婕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江苏 常州 21301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外流,尤其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掌握一定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的新型农民严重缺乏,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短板。党的十九大报告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持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实际需求的农业职业教育,推动高等院校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国家已经从战略层面将乡村振兴和职业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优秀人才的主要阵地之一,必须要积极承担起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责任与使命,为国家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1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意义

1.1 有利于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农民是农村巨大的人力资源,他们可以为农村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迅速向城市转移,剩余的农村劳动力年龄偏高,学历知识水平较低,普遍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技能培训,难以满足乡村振兴的发展需求,给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带来阻力。高职院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可以让更多的农民接受职业教育,让他们掌握知识技能,可以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水平,为农村发展培养一大批可以同时具备生产和管理等知识技能的劳动队伍,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1]。

1.2 有利于推动终身教育。为了不落后于时代发展,不被时代所淘汰,每个人都必须长期坚持学习。新型职业农民也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坚持学习最新的农业知识和技能。高职院校具备完善的培训体系,拥有先进的培训基地和企业实习基地,不仅可以为农民提供短期培训、学历教育,使农民学习一定的文化与科技知识、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现代农业所需要的素质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勇于创新创业的精神、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职业学校可以满足新型职业农民的多层次需求。

1.3 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必须要有智力支持[2]。农村经济的大力发展亟需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巨大推动力。高职院校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可以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加快农业科技知识在农村的广泛普及,从而带动农业的集约化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存在的问题

2.1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不均衡,实践能力欠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是由老教师、青年教师、企业引进和兼职教师组成。一些老教师,他们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丰富,但由于年纪较大,很少参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大多是青年教师从事教学。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研究生学历,他们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但是缺少实践动手能力,不了解农业科技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也不愿意去基层进行实践锻炼。因此,在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时,不能将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相结合。

2.2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不科学,缺少特色专业课程。由于各地农业发展条件差异很大,农业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农民的文化水平也存在差异,这就需要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时要因材施教,要和农村当地经济发展条件相结合,设置突出区域特色的专业课程,符合农民实际需求。但当前高职院校职业农民培育课程设置不科学,很多课程只偏重于理论教学,缺少对农业生产一线的实践能力培养,对于引入的一些培训项目也和具体实践脱节,实践性不足。这些都影响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效果。

2.3 培训方式不够灵活。一些高职院校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时,多以课堂讲授为主,启发式、互动式、案例教学等教学形式缺乏,不仅影响了培训的效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路径

3.1 加强高职院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要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一是大力引进一批精通农业科技知识的人才作为专职教师,加大对现有专业教师农业科技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力度,让他们深入到农村生产一线,将理论知识不断转化成生产实践。二是聘请农业科技专家和农村科技工作者参与到实践教学中,让他们通过现场指导的方式提高农民的实践动手能力。三是让涉农企业也参与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实习,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四是要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让教师通过考核来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从而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效果[3]。

3.2 科学设置培训课程,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内容多元化。高职院校要科学设置培训课程,一是要结合乡村振兴的目标、围绕农村特色产业来设置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为实现乡村振兴打好基础。二是扎实做好训前内容需求调研工作,要根据当地情况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满足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实际需要,因地制宜科学确定相应的培训内容。三是开展分类培训。一方面,对现有的农业从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另一方面,对农村中青年劳动力、返乡农民工、未就业大学生、复转军人等有志从事现代农业的人员进行创业技能培训。

3.3 创新培育模式,促进培育方式多样化。一方面,要重视传统的面授方式,通过线下的集中培训和田间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与农民的面对面交流,有利于及时答疑解惑,提升授课效率[4]。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线上培训平台,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等终端设备,大力开展网络培训,为农民提供灵活方便、智能高效的培训模式。

此外,高职院校还要充分发挥当地社会组织的优势,如社会化培育机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积极与这些社会组织进行紧密合作,引导他们参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将培育方式多样化,让农民能够立体式接受培训,提高培训效果。

猜你喜欢

培育农民技能
高级技能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